云端人家-木梨硔古村
转了一圈,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中,终于写到第四个县--休宁。
休宁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自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休宁共出了17名文状元和2个武状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状元县”。
照理来说,如此人文荟萃的地方,本来应该留下许多人文古迹的。很可惜,据我所知,休宁可能连一个比较完整的古村落都没有留下,个中原因发人深省。唯一一个有点看头的恐怕就是商山镇的黄村了。黄村现在还保存有国宝黄村进士第等一批古建筑。然而让黄村闻名世界的,却是另一座因为漂洋过海去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古民居--荫余堂。我们没法保护祖先留下的遗产,最后美国人却不惜重金将其整体搬迁异地重建,永久保存于波士顿东北的塞莱姆迪美博物馆,而且于2003年已一经开放即引起轰动。可这样的200年古宅在中国居然还达不到文保标准!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的心里可谓五味杂陈,不知道该伤心,还是自豪?至少荫余堂过上了好日子,祝福它吧...
从婺源进入休宁,此次带大家去看一个黄山市的百佳摄影景点--木梨硔古村。
木梨硔,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是江南典型的袖珍山村之一,也是徽州古村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落。该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全村人口160多。据说该村村民原姓环,因家族犯案,迁逃于此,改为姓詹。案情已不可考,估计是因避讳,所以不传于后代;另一个是按照村民的说法,该村的一世祖是明末山脚詹家村的詹仕通,上山迁移至此。木梨硔村,也是国家传统村落,但依我之见,其重点并不在于古建,而是其高山村落的原始生态和人文环境。
有一条不宽的土石山路可开到山腰,图中就是停车场。往上就要靠爬了。很多攻略都说爬上去要一个多小时,夸张了。我用了大概十五分钟就到。
沿途碰见回程的过夜客
这就是上山的道路。有木框架加土石筑成的阶梯,感觉不错。
一路翠竹相伴
村中居民的生活用品就是靠这样挑上去的,辛苦了
刚进到村子的第一眼,还是金黄色的银杏抢了镜。
黄叶白墙,一派深秋的好景致
木梨硔的民居,以徽派建筑为主,不像阳产村那样很多夯土楼。房子依山而建,前面以竹木搭成吊脚平台,可以放置杂物以及晾晒衣物。
屋子下方,有多层梯田的菜地,全部都是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啊。
村子建在山坡顶部,呈东西向长条形。现在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开发做了客栈和农家乐。这是村子西端,平台兼具休闲茶座的功能。
这家民宿叫“八仙客栈”,里面还是传统徽式建筑布局。
这里也有晒秋哦
嘿,住店不?有打折...
令人垂涎的火腿和腊鸭...
村西也有波浪一般的梯田
晒菜干,冬天就靠它了
这幢古屋的石库门上方有少许砖雕的门罩。可别小看这一点点砖雕,这在山上已经是最豪华的了...
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下西边的山坡
一棵孤独而又倔强的高大银杏树,瞬间点燃深山里的热情...
生活的艰苦,可以压弯了腰,但永远压不垮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红红的覆盆子...
突出的山脊,被改造成了一片多层的立体菜地
间或还可以看到红叶
红枫翠竹的搭配,堪称完美
石径边,有一块突出的石砌平台。刚开始我还在想,菜地难道也要搞得这么奢华...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詹氏宗祠遗址。詹氏宗祠“德善堂”,始建于1900年,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建成。据说2005年被乡里以3900元卖给了文物贩子,据说是为了修路筹集资金。真是无语,气都要气死了。太可惜了...毕竟,这么小的一个村子,也就一百来号人,而且还有詹、洪两个姓,能建起一座祠堂,该有多不容易啊。
这是爬高了一层的景象。屋前的棚架是吃饭喝茶的地方。
古井,引用山间的泉水。山泉是古村居民最主要的水源。
层层向上
每一层就有一个平台。村子东边靠近山峰,高上一截。从这里可以俯瞰西侧风光,古银杏变得十分娇小。
东边是村子最高处
从高处望见村子北侧的田园风光。
看鸡的猫?
又见到上下山的道路
翠竹掩映之中,白墙青瓦的飞檐翘脚显得更加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