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曾师开智慧,得无忧人生

文/李永涵

生在凡尘,烦恼不可免,烦恼起时不逃避,用福慧来应对和化解即可无忧,此即佛家讲的“转烦恼成菩提”。

故无忧的人生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勇敢面对生活。

由“学”而“思”开智慧,再由“行”来摆脱困境,即使碰到烦恼,依然游刃有余。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在死后另一个世界,还是当下即净土,是靠个人的智慧领悟。

若想学习开智慧,须有名师,两千年前有孔老,今生有幸遇曾师。

1

初次相遇,欣喜不止

08年,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哪一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房价暴跌,还是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抑或14亿同胞欢呼雀跃的北京奥运会,还是举国同哀的512汶川地震。

给末学影响最大的是一次偶遇,大学校园中遇到一本书——曾仕强教授的著作《人际关系与沟通》。

书中讲到,“在中国社会,有关系没关系,没关系有关系”;中国人的观点,是“在群体中完成个体”,由于群体中的协助、提携、成全,个体才比较容易完成自我。

书中还讲到做人的十大要领: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友、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

在校园书摊前面一直看一直笑,为何笑,书中讲得太好,使得长久以来的心中疑惑有了答案。

人字好写人难做,人际关系的学问,确系要终生学习并调整的。

2

二次见面,情绪亢奋

10年12月,曾师应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邀请在福州大会堂演讲《解密周易智慧与中国式管理》,末学有这个机缘,进入会场聆听。

14年10月,曾仕强教授在天津大礼堂演讲,末学和道友从福州,赶到天津去聆听演讲。

也是人生有幸,有这个机缘亲眼得见曾师。

但是,两次现场聆听演讲,都有一个小遗憾,因为现场见到,视频中的曾师,情绪激动非常,以致影响学习效果。

至于真正学习曾老讲的文化,主要还是从视频、课程上去好好琢磨。

末学有机会参与其他宗教和文化活动,如基督教、佛教及其慈善团体,也曾随着慈善团体一起去做访视、物资发放,也曾参与过基督教的周末聚会。

权衡兼顾、多方考量,还是觉得曾师的文化课程,更加的兼顾现实生活。

3

多次文化交流会,思想蜕变

15年,末学有一次在丰沛,人脉资源的传媒机构上班,因缘巧合,边工作边组织,公益性的文化交流会。文化交流会的内容,也是观看曾师的课程后再做讨论。

组织过《胡雪岩商道》、《爱情与婚姻》、《管理之道》、《中华商道·人性推销学》主题的系列文化交流会,对末学的提升是最大的。

因需要先对课程很熟悉,对课程先有几分的感悟心得,才能够与参会者分享,交流时的头脑风暴,亦可给末学启迪,甚至会有反对的声音,都需由末学去应对和化解。

经商之道:首先是想到他人的需要,而满足需要则是能力和本事的体现,故要不断提升能力和本事……(胡雪岩商道交流会而悟到)

爱情与婚姻之道:并非找最好的而是找最合适的,在相匹配的人选中选一个喜欢的;在与对方的交流交往间,发现对方喜欢读的书,常交的朋友,对方的父母的特点来判断……(出自《爱情与婚姻》)

管理之道:管理即修己安人,组织成员之间需要默契的配合故须常互动交流,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更能形成默契、把力往一处去使……(出自《中国式管理》)

人性推销学:做销售勤劳用心是不用讲的,人性的掌握是最重要的,人性有三个特点,合理性、自主性、交互性,人心是很可怕的、良心是很微弱的、养成谨慎的态度……(出自《推销人际关系》)

08年至今已有12年有余,末学已成家、有高堂在上、有妻有子、有车有房,托天之福、托大家之福,暂得小安。

“自利利人”之理想放之于心中,望道统之明灯照亮前行之方向。

END

作者简介:

李永涵,福建宁德福鼎人,现居厦门。08年开始学习曾仕强教授的著作和视频,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量和层次,自利利他。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