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土方子”,平肝去火,巧治顽固口臭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小药医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顽固口臭的话题。
什么是顽固口臭啊?就是你想了各种办法,尝试了各种套路,依然无法摆脱的口臭。
这样的人,我见过很多,也听说过很多。
在这里,我想给你说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姓陈,年32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
她本为一朵交际花,长得漂亮,情商颇高,口才也好,很受领导赏识,所以是单位和外界联系、交往的一张名片。
但是,恰恰是这么一张名片,出现了问题。
啥问题?口臭!
不知道为啥,这个女子几个月之前出现了顽固口臭。有很多次,她可以感受到,在自己和别人说话时,对方的头会往后倾移一下,以躲避臭气。
身边的同事、朋友,也在旁敲侧击地提醒她。
这让她十分苦恼,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侮辱。于是,她想尽办法调治,包括服用所谓清热去火的药。但是,药片吃了不少,但效果很一般。
与此同时,她的嘴唇还特别干燥,有时候甚至感觉到阵阵痛楚。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时候,难受劲儿就更别提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唇干口渴,但是喝水,又喝不下太多。
怎么办?到最后,她决定看看中医,用点汤药。
看的谁呢?是戴丽三。
这个人,生于1901年,卒于1968年,他是上世纪的南国杏林名宿。你要感兴趣的话,就自己查一查吧。
刻诊,见脉细数,舌苔黄腻,舌质偏水润,但是唇干口臭。
了解到过往经历以后,戴丽三老师开了一张配伍,中医师开方子很简单,就是用荷香豆配合蜂蜜,直接冲水饮用。
不过,戴丽三嘱咐,有一个外用方,必须得配合使用。这就是吴茱萸,黄连,一起研成细末,用醋炒一下,外敷在两只脚涌泉穴上。
结果,上头这方子,患者用了3剂,口臭就大大减轻,几乎感觉不到了,再连续服用5剂之后,患者诸证悉平,口臭消失,嘴唇红润。那个聪明能干的交际花,又回来了。
故事,说完了。现在,我给你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对于口臭,我们常常会第一时间想到三个字:上火了。
没错,这个女患者,也是上火了。
脉数,说明有热。苔黄,说明有热。嘴唇干,总想喝水,这还是说明有热,津液被伤着了。
当然了,除了热邪,她还有一点湿。苔腻,口渴而无法多饮,这些都说明,有一点痰湿蕴藏在体内。
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用清热去火的药,无效呢?
我告诉你啊,她的火,可不是一般的火,而是“伏火”。
什么是伏火?伏火,就和明火不一样。它是藏起来的火。你要是用清热去火的药来克制它,人家会藏起来,躲避你的锋芒。等你的药停了,人家再冒出来。和一般的火比起来,这个伏火是很难对付的。
这个女子的伏火,藏在哪里?藏在胃里。胃和口,通过食道联系在一起。胃火往上一翻,他就口臭呗!
那么,面对这样的胃中伏火,中医又该如何应对?戴丽三老师的配伍,很经典,堪称教科书一样的经典。
其次,我们还需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胃火积存日久,它会伤到肝。肝和脾胃之间,有疾病的传变关系。肝有了火,还会不时传给脾胃。胃火因此更难清散。所以,要把伏火降服,必须顾及肝胆。
当然,这些还没完!外用吴茱萸降气疏肝,黄连清热去火,贴服脚心,导火下行。内服加外治之下,伏火可真的没辙了,只好乖乖从患者体内撤出。
嗯,这就是总体的治疗思路。等到最后,患者口臭基本已经消除,只是口干唇干,说明热盛伤津。于是,用滋阴清热之品善后。
这就是老一辈的中医临床家,利用简单汤药,化解胃中伏火所致口臭的案例。我这么说,不知你能否看懂。
其实啊,这个口臭,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坦率讲,我认为,大部分口臭,还是源于口腔里头的毛病,如牙龈病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胃火所致的口臭,也是十分多见的。和上文医案患者类似,顽固口臭证属胃中伏火的人,临床中屡见不鲜。这个伏火怎么对付?戴丽三老师的方药,很有借鉴意义。所以,我详细解说,给大家一些参照。
好了,对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这是一段老前辈的用药经验,希望能给世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