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劳动与技术》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在新课程中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的学习领域。随着技术对社会的重要性的增长,让学生获得一种强调技术素养的教育是技术教育的核心领域,也是本科课改的核心理念。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教材的内容包含了各方面的问题,内容涉及编织类、种植类、家政类、工艺制作类、电子模型制作类、奇思妙想类等,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5班的《劳动与技术》一课。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在班里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b.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c. 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学会生活自理。2、情感态度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b. 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c. 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的小问题。

b、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及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

c、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难点:

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认真、细心的劳动习惯。

五、教学措施:

既然是《劳动与技术》,那么就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劳动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耳、目、手、脑并用。使学生习得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一些劳动的基本技能;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技术意识,具备初步的技术思维和创新能力。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用简单易懂的作品引导、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参与作品的设计、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让他们丰富自身的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培养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

4、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学科的知识技能紧密联系,倡导课程的综合性,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结合相关的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