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是表证,实证,热证:发热恶寒同时存在,有时发热轻,被恶寒掩盖,但是发热还是存在,发热是身体对外邪的抵抗表现,太阳病在疾病早期,身体壮实抵抗力强,所以发热一定有,也就是表阳证;与少阴病表证、虚证、寒证(表阴证)互为表里(少阴病除了表阴证外,我认为同样有里阴证,少阴病为表里兼虚寒证,表里兼阴证)。
(一)基本条件
1、脉浮:太阳病的重要条件是脉浮(也有不是浮脉的,比如新加汤),但脉浮的不全是太阳病。
2、头项强痛:头项是代表而已,还包括四肢、肩背,腰身等其他部位的疼痛;强痛亦然,也包括疼、胀痛、烦痛、酸胀,沉痛等各种不适。
3、恶寒(发热):太阳病属三阳病之一,恶寒同时发热(邪正斗争的表现),只不过有时发热很轻,被恶寒掩盖,不容易觉察。临床上有发热与恶寒同时重,也有恶寒重发热轻,也有发热重,恶寒轻的,总之“有一分表证,便有一分恶寒”。
(二)补充条件
1、除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主要条件外,还有太阳表虚桂枝汤证:流鼻涕、恶风,自汗多,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无汗,头身疼痛,这就是狭义太阳病症状。
2、有的病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的病仍然是太阳表证(我称为广义太阳病):比如反复水肿,反复感冒,月经前后定时感冒,反复腹泻,夏季皮肤痒,冬季咳喘加重……他们发作有固定的时间,有相同的发作诱因,有相同的发作表现,这些特点就是伏邪,像特务一样的性格特征。这些伏邪虽然没有狭义太阳病的“流鼻涕、恶寒”表现,但是它们潜伏的性格就是伏邪,是顽固疾病的病根,只要有伏邪就可以归为广义太阳病,广义太阳病为解决很多疑难杂病打开大门。很多顽固的疾病,只要从不典型的症状中诊断到有伏邪,那就划为广义太阳病,实行表里双解,铲除伏邪,就能切底治愈。比如厚朴七物汤治疗伴有表证(腹胀满)的心脏疾病有出奇好的效果;桂枝汤加温经汤治疗伴有表证(恶风或是局部恶风严重)的月经不调,比单纯的温经汤好;葛根汤加温清饮治疗伴有表证(特别不爱出汗)的牛皮癣,就比单纯清解阳明好;葛根汤或是柴胡桂枝汤加肾着汤治疗单纯肾着汤无效果的顽固腰痛,效果非常好。
3、广义太阳病(伏邪)必须解表,解太阳之表或少阴之表,因太阳少阴互为表里,有时还需同时解太阳和少阴之表;“解表必反复,伏邪不出,解表不止”。解表多用细辛、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独活、附子等药物。
4、舌象:舌体中等,舌质淡,舌苔白,无黄燥一无阳明病,无白滑齿痕一无太阴病。
5、口中感觉:口中和。不渴一无阳明病;不喜欢大量饮水一无阳明病;不苦,不恶心一无少阳病;不喜饮温水,口淡一无味无太阴病。
6、二便:小便正常,无赤或黄一无阳明病;无白色一无少阴病;大便正常、不溏一无太阴病;无燥结一无阳明病。
7、汗:出汗多或无汗。太阳表虚证多汗、虚弱为主;太阳表实证无汗、疼痛为主。
8、饮食:正常或略少。无食不下一无太阴病;无食欲亢进一无阳明病。
9、全身:疼痛重或是酸痛不适,有时没有任何症状只有身体的疼痛也是太阳病,广义太阳病。
10、太阳病与少阴病互为表里,太阳病久不解,易入少阴或是一开始就太少合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11、太阳病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
(三)代表药物
桂枝、麻黄、葛根、羌活、独活、葱白、白芷、荆芥、防风、紫苏叶,蝉衣,薄荷叶等。
(四)治疗方法
汗法(或是广汗法),用汗法解除太阳病(包括广义太阳病)的表邪。代表方子为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
(五)体质辨证
多为桂枝体质或者麻黄体质;或是麻黄附子体质或为桂枝附子复合体质。
(六)特别说明
1、有时几经同病或是表里都有病,这时我们头脑中必须有全局观,也就“三观理论”里面的“表里观”,有表先解表,先表后里,比如:先用桂枝汤解表,然后用桃核承气汤,哪怕里面有阳明腑实证,还是要先解表后攻下;有时先里后表,温里四逆汤,解表桂枝汤,特殊的里虚寒下利清谷不止,或是阴阳脱离时,这时不能先解表,先要温里止利,回阳救逆;有时表里双解,如厚朴七物汤,桂枝人参汤。
2、解表原则:解表宜早,解表务尽。
(七)太阳中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桂枝汤主之。
(八)太阳病运用汗法(广汗法)的细节
1、广汗法:是李士懋提出来的,就是广泛的采用汗法治病,把汗法运用在中医临床的各个方面。通过发正汗→祛除邪汗→解出病邪。不光是用在外感病(狭义太阳病),只要有伏邪或是存在“痉,痛,寒”(李士懋)就可以采用发汗的方法,也就是广义太阳病,给病邪以出路,病邪的来路,也是病邪出路。
2、要运用广汗法就要采用辅汗三法:连服、啜粥、温覆。
连服:连续服药,有时一天喝四次药或五次药,或是一天多剂,出汗为止;
啜粥:服药物后喝热稀饭(或热水),以增加发汗资源; 温覆:服药后穿厚衣服或是盖被子保温避免再次遭受外邪; 3、发汗注意事项,要发正汗: 微微出汗,短时间,去除病邪即可,不然会成为坏病。
联系人:邓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