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评估:四年一次的大学大考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大学四年一次的大考:学科评估来了。

文/如海

第五轮学科评估拉开了序幕,一场没有硝烟的中国大学战斗即将见分晓。评估时间区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此次评估,所有评估材料通过学科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全程无纸化”报送。这一次,加大了材料的核查力度,建立了严格的违规惩戒机制。这就意味着,每上报的一个数据、一个图表,乃至每一句描述语言,都必须反复斟酌,严谨慎重。

大学学科评估的残酷性在于不进则退,A+的学科要保,B、C的学科要冲,除了苦练内功,还要知己知彼。上次考试年级第一,并不意味着这次考试也能稳住第一。如果有所懈怠,后面不停追赶的大学,立马就会超越自己。龟兔赛跑的惨痛教训,每个大学都不想重蹈覆辙。
如果说以往的“985”工程、“211”工程大学是一劳永逸,评上了就可以躺赢,那么双一流大学就再也不能轻松地坐享其成了,必须不断的努力,时刻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四年一次的大考,参评的每一所大学,都期望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是:聚焦立德树人、突出诊断能力、强化分类评价、彰显中国特色。是不是觉得有点虚?其实,一点都不虚。如果再结合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你会发现:如果一所大学不能真正地在人才培养上发力,在科研上有所作为,在人才队伍上聚集人才,在学科评估大考中拿不到好分数,是必然的。
就像人生来有贫贱和富贵之分一样,大学之间的悬殊也是十分明显。清华北大之类的顶尖学府,稳稳的是学霸,轻松地碾压其它奋力向前的大学;无论怎么评,稳居前列的学科比比皆是,胜出没有悬念。大学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很重要,时间长河倾注之下,是越来越醇香的口碑,办学越久的大学,评估中也能拿到更好的分数。
出身不金贵的大学,没有含着金汤匙长大,也就只有自食其力,兢兢业业地发展,老老实实地培养人才,把大考的分数一分一分地拿到。考试有的是客观题,主动权在社会和毕业学生那里;有的是主观题,需要充分发挥整个大学的智慧,来给出四年的光亮和璀璨。
评估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学科的前进,哪怕是从C-到C的一小步进步,都能带动整个大学的集体向前。而如果某个学科冲至A+ 的巅峰,就等同于傲视天下,在这个学科内代表着最高水准,任何大学都不得不另眼相看。这样的游戏规则,对于以往非重点大学,或者在重点大学中靠后的大学而言,有了一骑绝尘的机会。单凭某一个学科,也可以异军突起,让大学迅速崛起。
一流学科的出现,会增加一流大学的可能性。双一流的比拼,激烈而更富有挑战性。黑马随时会出现,马失前蹄的大学也不在少数。如果一个大学对学科评估大意、不上心,有可能直接严重地阻碍大学未来的发展。上一轮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准备评估不充分,校长和书记一起给全校师生道歉,悲凉而凄惨;重庆大学更难看,一个A+学科都没有,这一次如果不能一雪前耻,那这所985大学的未来,就要吃教育部的救济粮了。
评估是考试,主要和综合实力相关,有些指标,如师资、科研等硬指标,突出的就自然加分。但迎考也讲究技巧,能考试的学生,也能比相同水平的同学取得更好的成绩。大学学科评估也是如此,如何集中全校的学科资源,统筹组织、精心包装,去粗取精,凝练集成,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甚至有些特色和亮点,可能在大学发展的几年里,都不曾注意到,而到了评估的时刻,发现是宝藏,然后集中力量加以润色和提炼,发现大有可为。
如果说高考是少年人生的一次全力以赴,学科评估就是大学每四年一次的全力以赴。当然,准备考试是几个月的时间,而学习则是持久的。没有平时的积累和发展,期望考试时的锦鲤幸运,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