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诗评储(诗歌类)】四毛评守静笃作品《秋天的野草》(38)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诗评人简介】四毛,张冀中,湖北通城籍。私营业主,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联盟签约作家,篮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诗歌作品散见于《今日头条》《星星》《榕树下》《中国诗影响》《诗意人生》《咸宁日报》《雪山文学》《菖蒲》《科普潮》《词坛》《天岳》《当代诗文精品荟萃》《芙蓉国文汇编》等报刊文集。出版诗歌合集《花开的声音》《岁月的回声》《阡陌竹影》。获《国际城市文学》《艺美杯诗歌赛》等诗歌赛佳作奖、优秀奖。先后在《诗词世界》《中国手机桂冠诗人》大赛等近十家网络组织担任编委、评委、顾问、评论主编、理事等职。
【诗歌作品】
秋天的野草
文/守静笃
田野的暮色里
光影贴的与你更近
风摇动的声响不是一种情绪
是你枯干的身体
逃不出光阴的一次喊声
于是 就顺从秋风的指向
燃为灰烬,归于尘土
夜幕,用它宽大的手掌
盖住所有残局
也收藏了告别的讯息
【四毛品诗】
诗歌想像力的放大与再生
欣赏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之美,有一种视角,不会仅仅聚焦于创作技法与修辞的推敲,而是更加注重文字打开的现场之外的另度想像层空,这与诗歌不是让你去读懂,而是让你去感觉的提法是基本一致的。这一维度的诗歌审美标准,更加注重于诗歌语言的弹性与延展性。把一种质化,甚或虚化的可现性领域,导入一种同样是质化或虚化的隐秘性领域。并让这一诗性精神意识的流动,保持一种清晰的向度和关切。其中,至为高妙的境界是:通过文字的异质化处理与喻指客体的重塑变形,从高处向低处触摸;从虚化向质化触摸;从宽泛的层空向窄逼的层空触摸;从事物的永恒性向事物的消逝性触摸;从神性化的真理向智性化的真理触摸。在这一向度下的诗歌创作理念中,还应注意避免作者的主观意识硬性侵夺文本,诗意的最好呈现,几乎是在文字沉默状态下的自然生发,一种客观性的引领式"触摸",较之直入式的主观揭示,显然是更加进步和合理可信的。
守静笃的这首《秋天的野草》是一首语言沉蓄、哲思隽永的小诗。下面我仅从诗歌想像力的角度一一展开赏折:首先,野草是什么?野草就是众生。草在田,或草在野,喻指体制内或体制外。光与影,便是实与虚,这些都是社会与人性离你最近的贴向与纠缠。"风摇动的声响不是一种情绪",这是一种反向的语言表述,因为,这里的声响的确是一种情绪,但,一棵野草是不配拥有自已的情绪的,而光阴的喊叫,显然是一种可以主宰野草命运的事物,在播放情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去燃为灰烬吧,为了秋风的信仰,去勇敢的牺牲吧!……。读者由此产生的这一系列诗意想像,都是在作品文字所构筑的想像现场之外的另度重建。更为精妙的在尾节:……"夜幕 ,用宽大的手掌盖住了残局。也收藏了告别的信息"。"夜幕":是黑幕的喻指吗?"宽大的手掌":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控制力?残局尚在,谁在黎明之后破局?!
昨夜的残局,留给天明,这一生的残局呢?是消解于今生、还是留存于来世?谁是最初的设局者?谁是最后的局中人?人生之残局破若何如?未破亦何如?……
想像力的涟漪一经打开,便会无尽扩展,这就是深富想像力的诗化语言,一石击水般的效果。
【诗人简历】守静笃,本名李津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京津冀雄安论坛主编,渤海中文网副主编,作品散见于《初春二月文学》《诗歌周刊》《天下诗网络-诗典》《女娲抟诗-丝路追梦》《诗人周刊》《仲夏诗刊》《凤凰花开诗刊》《斑竹文学选刊》《庄周文艺》世界华人网等刊物及诗歌网络平台,荣获2016年度《作家与诗人》最佳诗人奖,荣获2017《知音》杂志·我是大诗人称号。现就职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中国诗歌报诗评中心全体编辑人员
总监:海底月
主编:幂闻
副主编:冯福君 赵元苍
编辑:张林
编辑:张志河
诗歌编辑:李海楫 李悦岭 柯羽 村邻 舟儿 赵富有 左秦 白丁 二木 张志和
诗词编辑:陈勃 赵云翔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
如有打赏80%(其中20%由诗评人支付作者)支付诗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