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会学习笔记(七):原造化之始开篇之数理之辩
耕野子曰:“天一气尔,气化生水。水中滓浊,积而成土。水落土出,遂成山川。土之刚者成石而金生焉,土之柔者生木而火生焉。五行具,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矣。”
耕野子是谁,我们无从考校。但他的这段话,却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解释了五行如何生成,不过与正统的五行概念,大不一样,剑走偏锋,也算是一股小小的清流了。如:天,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有气组成,然后气凝结成水,下落成雨,江河湖海,遍地都是;然后水中的渣滓、沙子慢慢沉淀,变成泥土;水退后,土方出,积少成多变成山;山始成,则石头内生之;然后土中长出木,木可以生火。从此五行具备,万物周而复始,变化无穷。
这段话,看起来并无实际用处,大家用来开拓思路即可。
浚川子曰:天地之初,惟有阴阳二气而已。阳则化火,阴则化水。水之渣滓,便结成地。渣滓成地即土也,何至天五,方言生土?水火土,天地之大化。金木者,三物之所自出。金石之质,必积久而后结。生之必同于人物,谓金之气生人,得乎哉?且天地之间,无非元气之所为,其性其种已各具太始之先。金有金之种,木有木之种,人有人之种,物有物之种,各各完具,不相假借,不相凌犯,而谓五行递互相生,可乎?今五行家以金生水,厥类悬绝,不侔厥理,颠倒失次。不知木以火为气,以水为滋,以土为宅,此天然至道。而曰水生木,无土将附木于何所?水多火灭,土绝木且死矣,夫安能生?
浚川子,本名王廷相,明朝思想家、文学家。也是玩理论的hardcore。对传统的五行生克理论,嗤之以鼻,大加批判,通过不一样的发声,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和存在感。这样的人,理论是相当新颖,但对于命理的学习,却是半点用处也没有,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他说:天地开始之时,中有阴阳二气。阳化成火,阴化成水。水里面的渣滓和残留物,结在一起就变成地,这个地就是土。如此简单,为何还用什么天五,来生土呢?水火土,是天地之大化,即包藏万物的东西,然后金和木就是这三个天地之大化生出来的。
他还说:以金石之属性,时间久后变结在一 起,然后金生时的性质与人和物一样,即金之气生人。并且天地之音,全是无气所有,在刚开始的时候,性质都已经确定。金木人物,各有自己的初始性质和样式,各自完备,不用五行相依相生,并且五行也是不相克的,即“不相凌犯”。传统五行家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全是歪理邪说,混淆视听。
周子惑于五行家之说,而谓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不知日有进退,乃成寒暑;寒暑分平,乃成四时,于五气之布何与焉?其曰“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皆假合之论。土无所归,配于四季。不知土之气在天地内,何日不然?何处不有?何止流行于季月之晦?季月之晦尚有,而孟月之朔即灭,其灭也归于何所?其来也孰为命之?天一生水,乃《纬书》之辞,而儒者援以入经。水火者,阴阳始生之妙物也。故一化而为火,日是也。再化而为水,雨露是也。今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戾于造化本然之妙,可乎?其折朱子以四时流行之气论五行,天地奇偶之数论五行,太极图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论五行。其折五行配四时,如五行家四时各主其一,春止为木,则水火土金之气孰绝灭之?秋止为金,则水火土木之气孰留停之?土惟旺于四季,则余月之气孰把而不使之运?又安有今日为木,明日为火,又明日为土、为金、为水乎?
他又说:周子被五行学说的流派给忽悠了,认为五行之气相顺而生,在四季分布。确不知道因为太阳有进退,所以有寒暑;然后寒暑平分,就变成四时,这个四时和五行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五行学说中的“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都是附庸之论调,没有任何存在于世间的价值,更妄论使用了。传统五行中,春天为木,夏天为火,秋天为金,冬天为土,四季都有土,这是非常基础的知识。而浚川子确把这一知识点和概念给机械化了,不知变通,以为春天就是木,春天容不金水火土。呜呼,这样的榆木疙瘩,也好意思说是个思想家,估计是在家里思考和想事了。
按:王氏之说有理,而非达观之见。《珞琭子》曰:“以为有也,是从无而立有。以为无也,天垂象以示文。”夫天垂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之象,观天王会通,其立名分野,是亦人为之耳。而义象符合,至灾祥占卜,或属类某事,或指见某方,应于某年月日,如探左契。虽天道玄远,亦不外人事。与五行& z+ a% E( J( d" ]* A7 @阴阳家以十干、十二支分为五行,因日与天会而为岁,月与日会而为月,日有三十,时有十二,以人生年月日时所得干支立为四柱,以推一生吉凶,亦理之自然者也。
王氏以“春属木而土何在”,不知五行旺相死休囚,各主其当时不当时,用事不用事而言,非为春木旺而土则无。十干、十二支错综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不假安排,即造化之所在也。非为今日属木,明日属火,便非天道之自然。不思“人立而天从之,人感而天应之”,即天象立名分野之义,天人合一之道也。观一日有早午晏晚,自有温凉寒热气候,是金木水火土备于一日,五行之不相离如此。谓今日木,明日火,又何莫而非天道之自然也耶?且朝廷造历,颁之天下,其载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间一年之神煞方位,每月之天行德旺,而一日之中又有黑黄吉凶,事之宜与不宜,人遵之则福,违之则祸,是果无理强造而率天下以必从哉!
看到浚川子之论述,普通人肯定容不了他,但《三命通会》作者万老先生却非常辩证的看待此事,当他看到上述论断,心里已经有谱并且高下立判,所以他说“王氏之说有理,却非达观之观”,即你说的对,但太狭隘了,缺乏变通。万老说道,所有的数术名词,都是人们自己定的,并非其它生物或神仙来定,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都是人来命名。这些根据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总结而来,然后指导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断事非常的符合,所以五行之说,并非扯淡,而是正儿八经的经事哲学,然后总结出:虽天道玄远,亦不外人事。这句话非常重要,这和我们子平术中“命理即事理”的论述不谋而合。
阴阳日月的基础成立,那么由此推演出的五行、天干、地支就都是成立的。而王氏所说的“春属木而土何在”的论调,万老也给出了非常明确和权威的解释,即“各主其当时不当时”,春天,木旺,但不代表只有木,还有其它五行的相休囚死等。表示的是一种状态,而非归类。春天属木,表示木在春天生旺,火呢?就是相地。非常简单。
其它不过多论述。
又相人术,观气色之青黄赤白黑,而决祸福应于某年月日时,青则甲乙,黄则戊己,赤则丙丁,白则庚辛,黑则壬癸,一毫不爽。察病亦然,观《素问》可见。是干支虽所以纪日,而造化不外是也。又人之精神梦寐,预兆吉凶,占之者或以意断、或以物象、或以字解、或以音叶,皆人为之也,而吉凶不能外焉。是有是人而后有是梦,因是梦而求是人,造化且不外,而况干支五行?自有天地,便有此理,因有此理,便生是人,人与天一也。外人以言天,外天以言人,皆诬矣。若伏羲画卦,仰观俯察,远稽近取,是得天地人物之理,而八卦所由作也。今之谈阴阳者,虽穷极天地之变,探索人物之微,彰往察来,因著知微,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亦岂能外干支五行,而别有造化,以尽天地人物之大哉!今王氏知尊《易》而不信阴阳家说,是知有理而不知有数也,理数合一,天人一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耳。
上一段讲到天地万物五行和干支之事,这一段则过渡到人事之理。
比如相人之术,看其气色属何?木青、土黄、火红、金白、水黑。然后根据每天的干支,去断人之祸福。非常准确,看病也是如此,可以参考《素问》。
虽然干支用来记日,但时刻透露和体现着造化之事,即不外乎造化也。断命之时,可以用意象、可以用物象、可以解字、还可以用声音起卦,所有这些都是人为的,却丝毫不爽为何?因为天地间但凡有此五行,便有此五行揭示的道理和规律,人生于天地之间,遵循这些规律,即遵之则福,违之则祸。更进一步来讲,我们不光要遵守规律,还要利用规律,这也就是通过五行之术来断命的最基本原理,因为“自有天地,更有此理,因有此理,便生是人,人与天一也。”命理即事理、即伦理。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天人合一的概念。理解造化万物最基本的运行规律,便可上知天,下知地,中间知人鬼之事。所以人命可由五行推演,进而查之,细化为干支,组合万千,然后十神生之,彰往察来,见微知著,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所有这些,不外乎阴阳与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