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多数人为“称谓”而活,真正美好的人生是保持生命的本色

文/墨花

1、

作家周国平在《爱与孤独》这本书中写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这位读者告诉他:自己曾在七年前读过周国平的文章,感觉这个男人很别样,此后就常常会将周国平的文章推荐给身边的人读。

读者说:“我是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倾听这个生命说话,而我也从不愿意把您想象成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会为此生气吧”。

这封来信没有名字,只有一句话: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

周国平看到这封来信非常感动,他写到: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读完这个故事,也令我非常感动。其实,每个人生来没有名字,但慢慢地,读书、工作,我们拥有了一个称谓,例如“小王、小李”,再后来,我们可能是员工,可能是教授,可能是工人,在家里,我们是父母,是儿媳,是女婿。

这些被外界定义的身份,给予我们标签,却不能描述我们每个生命的独一无二。而我们大多数人,也因为生活繁琐、工作忙碌、赚钱不易,而丢失了自己最真实的面貌。我们希望自己立马变得有钱,希望自己工作一年就能升职加薪,希望自己结婚前必须有套房子 。

很少人开始向内探寻,我是谁,我热爱什么,我为何而活着。我们被生活磨去了棱角,也正在慢慢失去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就如周国平写到的: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无论对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麻痹。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

2、

生活如此,婚姻也是如此。周国平说,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常和习惯。

在当下的社会,很多人谈及结婚,第一反应是四个字——必须有房,没房就免谈。很多女生找老公,首先考虑的是希望对方事业有成,年轻有为,高学历,出身背景好;而男生找妻子,优先考虑这个女生的工作是不是安稳,她是否温柔、贤惠又聪明。

当然,这些是正确的,也是重要的,但是当我们在寻找伴侣过程中,如果仅仅在意这些标签和特质,我们就不曾真正地尊重对方的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与众不同,如果我们认为结婚仅仅只是找一个优秀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婚后的生活即使富裕,也难免乏味。就如周国平在书中写道: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当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爱,那么你的爱还是比较有限。

何为独一无二?就是你爱对方的优点, 你也愿意包容对方的缺点,你看到他的光鲜,亦懂得他的不易。你愿意接受他为你带来的幸福和富裕,你也愿意在他落寞和孤独时静静相伴。

世间最好的神仙伴侣,并不以金钱和地位来定义。而是,他们一起经历过很多幸福和苦难,他们携手走过的那些岁月,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都不曾放弃彼此。而在最富有的时候,也能珍惜最简单平和的生活。

而大多数夫妻,在步入婚姻时,最在意的便是对方身上的那些标签,当婚姻遭遇颠簸时,先走为快,当经济变得富裕时,又忍不住寂寞和诱惑。

3、

周国平说: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地很。

这句话读来,似乎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钱当然重要,地位也同样重要,因为钱和地位的另一面是话语权,是优越感,是优先性,谁不想拥有。

当然,这一切都很重要。只是,这一切让生命变得不再纯净,让人心地变得复杂,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依然拥有一颗真诚的自由的心,去体味生命的独一无二,去聆听身边亲人最真实的心声,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

最后,用周国平的一句话结尾: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