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状元”其实是在三维与四维之间徘徊
图片选自网络(下同)
我最终的理想是当一个物理学家。大学时我自学量子力学,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现在基本忘光了,但我还记得思考问题时那种兴奋的感觉,那些东西跟现实中的挣钱是不一样的。
老师让我们思考雨滴从形成到落下的整个流体力学过程。我在北航荷花池边,从下午2点一直想到晚上10点,没有纸笔,纯粹用大脑思考。我从雨滴想到海洋,再到宇宙。等清醒过来,天已经全黑了……真的太爽了,那是一种特别极致的体验。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探讨外星人是否存在。我看过之后,突然产生一种冲动,想去寻找外星人。
我前几年还想写一本科幻小说,大致内容是如果人类没有离开地球的技术,在资源耗尽的情况下,是以什么方式被困死在地球上的。
我从小就喜欢看星星,因为很有奇幻感。我们看到的光是几亿光年之外发出的,光想这些问题就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我想象中最完美的生活。
我未来想开一个冷冻公司,提供冷冻遗体的服务。因为你没办法想象百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可能出现复活技术。就是没来得及做,我在快要死的时候也要跑到南极找个地方躲起来。
这是九年不回家的杨仁荣自述的一部分,也是他“失联”日子里心迹的点点闪光,可贵在于,他一直有一颗“小王子”的童心。他,当年江西宜黄县高考“理科状元”,北京航空大学肄业,截止2018年8月,与家人失联9年。
比起寻人节目《等着我》披露的若干大学生“失联”,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失联”。他的人,也许在北京,也许在西安,或其它地方,可他的思想和意识,时常不在人间,而是进入普通人不可思议的另一个世界,如上。
他只是一直没有进入自己应该进入的轨道。走岔的关口,首先是上大学时读的是自己不喜欢的飞行设计专业。他只好一边应付着不喜欢的课程,一边自学量子力学。对他来说,并不要花多大力气的一门课,宁可付出肄业的代价,他也不去考,认为意义不大。然后漫无目的的走向社会。
在北航这样的名校,相信会有能够懂他的老师,比喻引导他看雨滴的老师。但事实证明,没有人能够帮杨仁荣把住人生命脉,引导他进入他想去的世界,比喻让他调整到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比喻开发他超出常人智慧的大脑,帮助他有效地排解人生困惑,都没有,才出品了一个不快乐的大学生。
东方教育的功能之一本来就有解惑,成功的教育一定会让喜悦自在的生命绽放,但不论是大学还是社会,没有出现一个机会,没有一种力量去拯救他、唤醒他。
从他偏爱理论物理,喜欢读哲学,沉醉看雨滴、看星星,好奇太空人,幻想百年之后的世界,一定会有大师级人物从中发现,杨仁荣其实具有某种“高维智慧”,即他的思维经常在四维之上,而我们处于三维空间的普通人,不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像在一个平面爬行的蚂蚁,不会感知人在上方全方位地观察它左右它的存在一样。
他的家庭,他的亲人如此尚可理解,但在大学,他没有碰到这样的高人或者遇到这样的机会,高等教育没有唤醒他内在的智慧,甚为遗憾。在三维世界里,不管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我们的大脑都被现代教育和知识以及习俗格式化,都与人与生俱来的智慧隔断了。可是我们自己并不觉得。
杨仁荣说喜欢做点小生意,又想要英雄豪杰式的成功;他不屑于和普通人交流,又努力让自己说话尽量照顾别人一点;他既喜欢学习虚的,又知道社会其实很现实;他既想挣钱养父母,又向往着生活在《瓦尔登湖》看星星;他最喜欢读哲学,但还是会捧起《高效能的人七个习惯》这样被他自己视为第四等的书。
庆幸他还能够被母亲病重的消息所召唤,正如有论者说“他的人格和精神仍然健全”。我们不曾忘记,大约八年前,曾有个北大“数学才子”柳智宇,不顾父母亲人的劝阻,最终执意出家,成为龙泉寺的“圣宇大师”。当时整个社会为之一片叹息,恐怕多数不过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杨仁荣如果没有三维与四维成相持状的拉锯,现在是不是这个样子,就很难说。所谓一维,就是在线上的自由;所谓二维,就是在面上的自由;所谓三谓,就是在立体空间的自由;而杨仁荣,他有时在人间,有是在天上。像王维一样,亦官亦隐。他把重的看得很轻,把轻的看得很重。他时常进入时间隧道,在更高层次的四维宇宙空间看人看事。
对于具有“高维智慧”的杨仁荣,他的前途不应只是左右摇摆,他失联故事公开且详细的披露,应该让他有可能获得拯救的机会。真正研究并懂得教育的人,相信能够接收到杨仁荣发出的“高维智慧”的信息,进而生出呵护之心,然后去唤醒它。当然,改变现状的关键,是他自己。
《朗读者》之一,年轻的物理学家潘建伟的故事有必要简述一下,他在读小学时,成绩不怎么好,什么语文、英语、拼音,一直搞不清楚,老师不喜欢,但进入初中,他惊奇发现,竟有如此简单的课程等着他,那就是物理。从此,他就有了自己的世界,进入了属于自己的轨道,先是读上中科大,然后出国留学,受老一辈科学家报效祖国的感染,他回到中国,在中科大组建了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有人说,美国苹果公司最值钱的地方,不是研发部门,不是产品仓库,而是乔布斯的“禅房”,乔布斯的最大智慧,在他所学的专业知识之外,应该是他花两年时间,只身到印度去修行所得。如果乔布斯去读完大学,如果他没有坚持自己的高维宇宙世界观,就可能没有苹果,或者苹果就不是他做出的模样。
杨仁荣他没有创造或获得这样的转机,现在,他的年纪还不大,希望他还有这样的转机,在三维世界与四维世界之间,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退而求次,他能够成功地回到三维世界,做好一个普通的人。但这样对他更难。因为他的大脑已经充满四维空间的灵性,这样的人很难放弃对最初自己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