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写作方法每个父母都会,却不教给自己的孩子
作文中,抑扬怎么用
文/陆生作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写作课上的常客。
只是,人们经常把“抑扬”与“褒贬”联系在一块,它们确实有关,但只局限于“褒贬”,就“小看”“抑扬”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抑扬可分两种:
一是感情色彩上的(褒贬也是感情色彩),反话正说,正话反说。
在父母互怼中,这一招常用。听着是夸爸爸的话,其实是妈妈用“好话”讽刺爸爸,——用我家乡话来说,这叫放刁!
二是情节设计上的。
以下内容,就讲情节设计上的“抑扬”。先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笑林广记》中的《书低》。
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1.《文选》——扬
2.《汉书》——扬
3.《史记》——扬
4.取书作枕头——抑
第二个例子:作家冰波的识字童话《长寿面》。
乌龟爷爷要过一百岁的生日了,小动物们想给乌龟爷爷送长寿面。
小松鼠想:“长寿面当然是越长越好。”他把两只手伸到最长,送去了一根像两只手分开这么长的面条。
乌龟爷爷高兴地说:“哈,谢谢你,送给我这么长的长寿面哪!”
小猪也来送长寿面,他说:“什么?这么短的也叫长寿面?你看我的!”
小猪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上面挑着一根面条,那可比小松鼠两只手那么长的要长多了。
乌龟爷爷高兴地说:“哈,谢谢你,送给我这么长的长寿面哪!”
这时候,好几只小猴子来了,说:“什么?你们这么短的也叫长寿面?看我们的!”
好几只小猴子,他们每一个手里都拿一根竹竿,上面挑着一根面,就像是舞龙似的。
乌龟爷爷高兴地说:“哈,谢谢你们,送给我这么长的长寿面哪!”
这时候,小兔子来了,她说:“嗨,你们的都太短,只有我的才是最长的!”
大家看看小兔子,她只是背着一个大口袋,没有看到她拿着面条哪。
小兔子打开了大口袋,只看到里面像电线似的一大卷面条。
小兔子说:“你们瞧吧,这是我做的长寿面,这里只有一根,你们想想它有多长吧!”
乌龟爷爷高兴地说:“好啊,好啊,你们的心意都很好,现在我们开始下长寿面吃吧。”
乌龟爷爷把大家送来的长寿面都放进大锅里,煮啊煮啊,煮一大锅。
面煮好了,大家一起吃长寿面。乌龟爷爷说:“大家吃了长寿面,祝大家吃了都长寿!”
1.一根像两只手分开这么长的面条。——扬
2.一根竹竿,上面挑着一根面条。——扬
3.他们每一个手里都拿一根竹竿,上面挑着一根面,就像是舞龙似的。——扬
4.大家看看小兔子,她只是背着一个大口袋,没有看到她拿着面条哪。——抑
5.小兔子打开了大口袋,只看到里面像电线似的一大卷面条。——扬
看明白了上面这两个例子,就可以体会到:抑扬是一种暗示,把读者引向“歧途”,形成瀑布式的反差效果,制造一场阅读“意外”,有时还反衬出一点什么,比如“低调的高手”,前边的“低”是为了扬后边的“高”;“高调的低手”亦是如此。
把读者引向“歧途”,
是作者的“企图”。
同时,抑扬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又与悬念相结合,有助作者设计出故事下一步的情节——这一点,在上面两个例子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举个例子听听看:有一个运动员他厉害(扬),厉害(扬),厉害(扬),结果,一起跑就摔跤了(抑),怎么回事啊?(转)他脚有伤……
这个“转”,就把故事情节转开去了!
写作的知识,光知光识是死的,得用,还得活用,断不可“终不能舍文字之指”。
原创作品,版权保留,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出处
陆老师的聪明作文法
QQ群:52803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