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率不足10%,乡村究竟如何振兴?
作者: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2016年特色小镇首次提出,至2017年田园综合体列入一号,再到2017年10月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写入报告,一股“乡村振兴旋风”迅速席卷全国,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随之引起各界关注,各大投资、房企纷纷涉足。不足3年时间,在全国涌现出一大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项目,然而,大浪淘沙之后成功者屈指可数,失败者饿殍遍野。一片喧嚣和浮华之中,冲动者、投机者多,理性者、投资者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失败的案例更需反思。
——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一村一品”
因地制宜是日本乡村发展的最大亮点,“一村一品”成为振兴地方经济、消除贫困和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
- 德国“村庄更新”
德国村庄建设倾向于内向式发展,将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
- 荷兰“农地整理”
荷兰通过农地整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允许预留出5%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村庄改造、改善景观等。
- 英国“乡村庄园”
英国为增加村民的第三产业收入,鼓励农村地区开展观光休闲农业、经营乡村旅游。目前,乡村旅游的收入成为农村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提升了村民群体的生活水平。
2、国内成功案例
- 江苏锦溪计家墩村
计家墩村处于上海与苏州之间,距上海67公里,距苏州55公里,保留了江南水乡的特质和村落格局。
在充分挖掘计家墩自身特色,维持村庄现有肌理和传统水乡风貌,引导原住民融入参与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把计家墩打造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计家墩村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
- 陕西礼泉县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昭陵九嵕山下,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公里。
袁家村发展初期,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形成以民俗文化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个性化、高端化和系列化旅游文化产品产业链和以食品安全和健康餐饮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的种养殖、加工包装和营销产业链。
- 无锡田园东方
田园东方是首个田园主题旅游度假区。核心理念为:复兴田园,寻回初心。真正盈利是休闲农业主题地产。
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
- 信阳郝堂村
郝堂村借助内置金融,破解乡村振兴中资金瓶颈,进而受到上级肯定,成为乡村建设样本和标杆,受到各界追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中,坚持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来建设和改造村庄。
- 孟州莫沟村
莫沟村通过对旧院落、旧窑洞进行修复,恢复原始村落民居的历史人文风貌,建成老苗书馆、窑洞村部、何家大院等具有乡土气息的人文景观,小村庄变身为“乡愁”的寄托——“老家莫沟”,吸引各地的游客寻找“老家记忆”。
全国最大的村级窑洞图书馆莫沟老苗书馆
- 鹤壁桑园村
以淇河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融合民俗文化、自然景观、乡村体验,打造“旅游+扶贫”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 濮阳西辛庄村
西辛庄村在李连成带领下,全村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大棚蔬菜种植、招商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电光源产业园区等。西辛庄成立了全国首家针对农村组织建设的“专业”培训中心。
此外,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诸如鲁家村、浔龙河、莫干山民宿、马嵬驿、“渔画村”田岙村等,在此不再一一枚举。
3、失败案例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陕西省蓝田县县城附近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经历了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潮之后,出现客源不足、逐步萧条的景象,目前已暂停营业,其中原因众多,盲目跟风复制袁家村,没有充分将民俗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去,导致业态单一,民俗村变成了小吃街,而陕西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游项目众多,供过于求,这可能是民俗村失败的主要原因。
- 成都龙潭水乡
龙潭水乡位置选址不合理,所在区域属于待发展地域,交通不便,周边消费人群不足,配套匮乏,号称清明上河园,却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文化特色不明确,没明确产业核心,业态上混乱,低估了都市人群的消费需求,商业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吸引力不足。
- 安康市龙头村
龙头村发展初期建起仿古一条街、秦楚农耕文化园、观光茶园等特色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但从2013年逐渐冷清,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特色作坊,多数已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农户在土地流转后很难找到其他就业渠道和致富门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前期缺乏定位、业态策划和市场分析,仅依靠小吃街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缺乏有效产业支撑,成为该村没有发展成功的主因。
——叁——
启示与反思
1、启示
- 现代治理是主线
系统梳理国内外成功案例可以发现,乡村振兴的成败取决于乡村治理方式,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其实是乡村治理的社会组织、方式和市场体系现代化,是乡村治理者的治理素质、治理能力和治理工具的现代化。
- 发展定位是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明确乡村的功能与定位作为前提和基础。乡村发展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就会盲目发展,出现主题不明确,业态同质化等问题,最终走向衰败。
- 领军人物是核心
无论是袁家村、鲁家村、浔龙河还是莫沟等,村组织都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尤其是带头人更是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核心,而失败案例则多是缺乏此类灵魂人物。
- 基层组织是保证
通过对各地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正反案例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持续性的工作,单靠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人是无法全面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当然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是很关键的,以基层组织为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加强村民自治能力,培育乡风文明。
- 集体经济是保障
从以上成功案例来看无不是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就业实现村民富裕,进而带动村庄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乡村地区发展新型产业业态,激活乡村活力和潜力,通过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 特色文化是灵魂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乡村文化显得尤为稀缺,历史文脉延续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从案例中可以发现,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均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保留村落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格局,展示当地民俗特色和原生态文化,留住乡愁,吸引旅游者来体验消费。
- 优秀人才是法宝
人才兴,产业兴,乡村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实施人才振兴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前进发展,还能为乡村培育一批愿意扎根乡村、技艺娴熟的乡土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动力。乡村振兴必须把人才振兴作为重要抓手,应该推动乡村优秀管理人才、返乡创业人才的回流。
- 良好区位和资源禀赋是必备
从田园综合体或者是特色小镇在各地的实践来看,能够成功运营的多是区位较好或者自身资源条件优越,要么临近都市区潜在消费市场巨大,要么临近景区或者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成为其成功的先决条件。
2、反思
- 战略定位如何决定成败?
从失败的案例中也可以发现,乡村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不能跟风一哄而上,否则容易陷入恶性竞争之中,切不可盲目照搬。除此之外,乡村旅游项目失败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同质化现象突出,对本土特色文化挖掘不够,不关注村民就业,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盲目扩大规模,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等等,这不仅仅是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会存在的问题,包括特色小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战略定位的缺失,对于项目缺乏充分的市场分析和定位研究。乡村振兴要突出项目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乡村振兴项目的战略定位、项目选址、市场分析、产业体系、业态策划、资金保障、项目运营等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引导项目可实施能落地并持续盈利,并且要能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 乡村治理如何有效?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发展成功的乡村多是在乡村治理方面做得较好,而失败的案例则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村组织。乡村振兴应该完善村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模式,巩固和壮大村级组织根基在于充分调动好成员积极性、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村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村庄规划如何实用?
之前的村庄规划经历了农村社区规划、新农村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中心村或者基层村试点规划,村庄规划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是实际能解决核心问题的有多少?之前的规划多停留在村容村貌整治、美化亮化、设施建设等硬环境层面,或者是为了争取资金而编制规划,但部分村庄并没有按照规划进行实施,其中部分原因就在于规划配建的设施没有建设用地指标,村容村貌整治、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资金,即使有的村庄建成一些污水设施但是后续运行维护缺乏资金,这些问题在规划之初并没有综合考虑。此外从村庄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村庄人口外流问题突出,缺乏产业支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如果全面铺开所有村庄都编制村庄规划就会对资金匮乏的村庄形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村庄规划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与上位的市县空间规划、乡镇空间规划进行有效衔接,但当前多数地区的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没完全开展,编制完成更是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有些村庄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如何加强与市、县、镇的空间规划衔接?上位规划对村庄发展如何指引以及指标分配尚未明确,切不可操之过急,流于形式。
当前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提出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正确的,可见以前的村庄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等方面存在冲突,另外就是之前有些村庄规划脱离乡村发展实际,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不尊重发展规律,不考虑村庄治理,不关注村民诉求,不了解乡土文化,所以新一轮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不能仍停留在表面,更应该关注民生、就业、收入以及村庄的管理治理模式,乡村振兴和村庄活力的提升不是刷刷墙、修修路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把农民搬进新社区就可以实现的,而应该真正解决村庄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产业如何发展?就业如何带动?发展二三产业所需的土地指标怎么来?真正把村庄的土地规划、建设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涉农资金计划等各类关乎乡村发展的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并且要真正能指导村庄未来的发展和具体建设,不能随意变更或修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更要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 土地如何入市?
根据最新要求,可以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将有利于乡村地区盘活存量集体用地,引导社会资金发展乡村产业,加速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是重大利好。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村庄规划需要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利用好。近期河南发布了村庄规划导则,未来应增强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出明确的规划指引,对建设用地指标特别是有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用地指标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划要求,以便于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对空间的需求。
- 规划如何助力振兴?
以上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都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到成功的历程,这就需要从管理治理、创业就业、策划设计、招商引资、建设开发、运营等多个层面统筹安排,绝非某一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解决,例如河南开展的“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千名规划师下乡虽然能让规划师深入了解村庄实际情况,但规划更关注于村容村貌、用地规划、交通组织、设施配建等物质环境层面,而村庄的治理管理、扶持资金、人才导入、产业发展等问题更值得关注。
规划并非万能,规划师更非万能;无规划实现振兴的案例很多,有规划而失败的案例也很多。
规划应少一分上帝视角,多一分平民视角!
规划事大,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