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东突厥之战:三年雪灾拖垮了东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导致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做大,而之后隋朝时期北方的边患问题非常严重,虽然隋文帝用计分裂了突厥汗国,但是盘踞在北方的东突厥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隋末时期中原混战,东突厥频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据政权纷纷臣服于东突厥。唐朝统一之后休养生息,而于此同时三年雪灾拖垮了东突厥。李世民在经过慎重分析后,决定让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发了唐灭东突厥之战。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

双方国力对比

东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锻奴,说白了就是给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隶。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着冶铁的技术,拿捏着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车国曾经试图攻击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败,然后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锻奴,拒绝了突厥的求婚。之后的突厥转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长乐公主嫁给了突厥部落的酋长,并且资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养成反柔然势力。因为柔然部落的兵器来源于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后就被断了兵器来源,柔然部落冶铁技术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于最后被突厥颠覆。

突厥颠覆柔然汗国之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突厥部落四处征战,最终建立起突厥汗国。巅峰时期的突厥汗国疆域非常大,史书描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中亚沙漠)以北,北指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在短短三十年内突厥能发展这么强大足以证明突厥的军事实力,但是游牧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太大,而突厥又缺少缓解矛盾的方法,只能用强大的军事能力压抑着矛盾。所以每当北方游牧民族出现一个统一政权的时候都会频繁对外劫掠,其目的就是想要通过掠夺他国财富来缓解内部矛盾。

当隋朝统一之后,突厥汗国对外劫掠频繁失利,而隋朝八路大军反攻突厥更是让突厥军事能力大大受损。军事能力受损之后,突厥内部矛盾爆发了,最终结果就是突厥汗国分裂成东、西突厥。隋炀帝时期内部爆发了起义,东突厥再次强盛起来,史称: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但是东突厥并没有吸取教训,内部矛盾仍旧存在,只不过没有到爆发的临界点。唐朝统一之后,东突厥开始走下坡路,内部矛盾越来越大。但是真正拖垮东突厥的并不是唐朝,而是三年雪灾。

公元627年,东突厥国内大雪,牛羊大批死亡,社会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矛盾开始升级。

公元628年,由于前年大雪灾,东突厥国内爆发了大饥荒,史称:岁大饥。

公元629年,东突厥国内频年大雪,六畜多死。但是颉利可汗对内并没有赈灾,反而是穷征暴敛。(来源于《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

游牧民族唯一克制农耕民族的就是战马,东突厥国内三年雪灾,牛羊大批死亡,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更别说战马了。唐灭东突厥之战爆发于公元629年年底至公元630年年初,而这段时间内是东突厥最虚弱的时期。

唐朝

决定突厥强弱的是中原王朝是否兴盛,那么决定中原王朝是否兴盛的又是什么哪?根据竺可桢所著的《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每次中原动荡的大背景一定是气候大降温。西晋时期因为气候降温,中原王朝开始衰弱,而游牧民族强大起来。南北朝时期因为气候降温,中原王朝仍旧弱于驱游牧民族。隋文帝时期因为气候升温,然后经过隋文帝的治理,出现了“开皇之治”,而此时突厥汗国开始衰弱。隋炀帝时期因为频繁发动战争,导致国内爆发了起义,东突厥开始崛起。唐朝统一之后,因为气候在逐渐升温,所以国力也开始快速增长,而此时东突厥开始衰落。

这一段历史可以作证气候对游牧民族以及中原王朝的影响,气候升温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原王朝强盛,中原王朝强盛带来的结果就是游牧民族衰落。因为唐朝出于温暖时期,所以唐朝的国力自建国起就迅速发展起来,到李世民时期唐朝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而东突厥正好陷入虚弱期,薛延陀、回纥等部落纷纷反抗东突厥的统治。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李世民抓住时机让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拉开了唐灭东突厥之战的序幕。

唐灭东突厥之战爆发

公元629年十一月,东突厥袭扰河西,但是守将张世贵坚壁清野,最终东突厥无功而返。原本东突厥就是以战养战,此次兴师动众却无功而返,显然有点得不偿失。

随后将军张公瑾上书李世民,请求出兵突厥。而李世民也做出了部署,六路大军安排如下。

第一路:兵部尚书李靖为总管、张公瑾为副将,率领中军袭击突厥。

第二路:英国公徐世勣为总管,率领主力从东路进攻东突厥腹地。

第三路:霍国公柴绍为总管,率领部队从西路顺着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等路相互照应。

第四路:礼部尚书李道宗为总管,率领部队往西北挺进,防止东突厥西逃或者迂回包抄唐军。

第五路:幽州都尉卫孝杰为总管,率领部队坐镇燕云,防止东突厥东逃。

第六路:灵州都尉薛万彻为总管,从东北出击东突厥后方,见识突利可汗。

上述六路大军总共十万余人,兵分六路反击突厥,但皆受李靖节度。

东突厥原本认为李靖不敢孤军深入,所以就放松了警惕。但是没想到李靖招降了东突厥的大将康苏密,之后唐朝就得知了东突厥的战略部署、国力、军队。颉利得知大将投降之后果断向阴山撤退,但是先后遭到了柴绍、徐世勣的围剿,最后撤退到铁山一带。按照历史的规律,此时的游牧民族应该远遁漠北,但是东突厥还不死心,决定和唐朝和谈。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也同样是这个结果。李世民虽然让使者去突厥抚慰,但是李靖等人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取消,反而是趁突厥与唐使谈判时围剿东突厥。

李靖连夜带兵赶到阴山,然后派遣苏定方为先锋去刺探军情,苏定方率领骑兵直接攻下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的营帐。虽然摧毁了东突厥的指挥系统,但是并没有活捉颉利可汗。因为东突厥军队群龙无首,所以李靖大军围剿十分顺利,不但杀敌万余人,还俘虏了十万多人。

战争影响

战争结束后李世民并没有在突厥大肆屠杀,反而是重用突厥高层,并且尊颉利可汗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由于李世民处理突厥问题得当,北方的突厥问题得到了遏制,而且此举也震慑了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为开元盛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还有唐朝灭了东突厥,大大增广了唐朝在北方的统治面积,以至于日后建立了北庭都护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