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病学》之脾病(上)

脾属太阴阴土,主运化升清,故脾病以脾经虚寒而水谷不运、清阳不升为主。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所病不同,所治各异。十二指肠由胃入脾,故含阴(太阴)阳(阳明)二气,病多阴阳两虚而宜桂枝汤辈,挟阳明胃气不降者宜桂枝加大黄汤辈。空肠乃太阴脾运化水谷之主要部位,故空肠之病多水谷不运而清阳不升,方宜补中益气汤辈调其升降。回肠乃太阴之里,每多阳虚寒凝,方宜理中汤辈,挟下焦肾阳亏损者宜附子理中汤、四逆汤,挟阳明大肠腑气不通者宜大黄附子汤,挟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者,宜五苓散。
一、桂枝汤类方方论
(一)健脾胃
世人皆知桂枝汤能调营卫,不知桂枝汤亦能和脾胃。胃主气属卫,脾主血属营,故和脾胃亦即调营卫。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振奋脾阳,温而不燥,与干姜、附片之属不同;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滋养胃阴,滋而不腻,与麦冬、地黄之辈大异。嗫热粥借谷气以扶胃气。生姜温胃,大枣养脾,脾胃健而营卫通,且有缓肝、营心之功。补脾胃则除手足烦热、四肢酸痛,养肺气则治呼吸少气、喘促、肺痿,补心血则治悸、衄、烦,补肾气则治梦遗失精,缓肝急则治里急腹痛,是五脏并调,皆因脾胃为后天之本。现代医学认为:桂枝含有桂皮油,具有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痉挛性疼痛,还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白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胃平滑肌的张力和运动有抑制作用。甘草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生姜有保护胃粘膜和健胃作用,大枣有镇静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对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桂枝汤能使小鼠肝糖原增加,血糖升高,能提高大鼠肝脏RNA的含量,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细胞功能。桂枝汤对肠蠕动的双向调节是其和脾胃的重要科学依据,对肝蛋白质合成与细胞功能的促进是其缓肝急、退黄疸的科学佐证。同时,桂枝具有明显免疫促进作用,啜粥和温覆能提髙药效,说明桂枝汤类方确有抗虚劳作用。
1.太阴病
《伤寒论》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又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金匮要略》曰:“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金匮要略》曰:“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故太阴病有三证:
一为腹满而吐,食不下,不可与桂枝汤。
二为自利益甚,不可与桂枝汤,以《伤寒论》曰:“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三为能食而时腹自痛,正桂枝汤确证。能食者,胃强也;时腹自痛者,脾弱也。
2.脾虚发黄
《金匮要略》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又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又云:“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重(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苦酒汤主之。”又云:“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则轻者,久久必身晡,稍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脾虚何以发黄?黄为土色也。笔者以黄芪建中汤治疗溶血性黄疽属虚劳者甚效,用方要点:一为脉浮,二为小便自利。
3.虚劳
《金匮要略》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又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又云:“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赢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呼吸少气,或小腹中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笔者常以小建中汤、归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劳属阴阳两虚者,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精属阴阳两虚者,亦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见空腹痛、夜间痛者,加当归、黄芪。以薯蓣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症见体虚易感者。
桂枝汤何以脉浮?《金匮要略》曰:“劳之为病,其脉浮大。”病本由胃强脾弱,故令脉浮。
4.虚人外感
《伤寒论》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又云:“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笔者常以小建中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合并感染者。
5.平冲
冲脉丽于阳明,桂枝汤和胃气所以平冲气。《伤寒论》曰:“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又云:“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6.化饮
脾胃健而痰饮化。《金匮要略》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又云:“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笔者常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肝腹水伴心下坚满者皆效。
7.镇静
胃络通于心。桂枝汤和胃平冲则可宁心安神。《伤寒论》曰:“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又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常以此二方治疗失眠及躁狂性精神分裂症有效。
扫描二维码购买脾胃研究。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1,22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恶寒者加附子. 太阳病下之后,这是外内夹杂病,因内证明显,外感不显,用了下法.不可能太阳表证用下法. 第十五条也 ...

  • 伤寒论学习:279条-282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讨论内容 时间: 2018年08月07日20:00-21:00 参与者: 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曹丽君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

  • 伤寒论271-280条

    271 伤寒五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脉小为邪气衰,为病欲解. 272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提纲证 ...

  • 气解伤寒论太阴篇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之为病,就是太阴病证.太阴病证是胃家虚寒,与阳明病证胃家实热相反,即里虚.里寒者属太阴,里实.里热者属阳明.太阴病证 ...

  • 《中医脾胃病学》胃病 上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之脾病(下)

    (二)和营卫 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调脾胃即所以和营卫.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有抗炎.抗病毒作用.药后啜粥.温覆能加强其作用.桂枝汤亦有抗过敏作用和镇痛.镇静作用及一定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桂枝汤对 ...

  • 中医脾胃病学—~中焦病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胃病 下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口病:口周座疮,牙痛,复发性口疮,口味异常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上焦病概述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脾胃用药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诊断学之切诊、舌诊、脉诊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诊断学之望诊、问诊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