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组画《伟大的长征》创作谈 十三.《直罗镇战役》
文/崔晓晓
直罗镇战役旧址,是我重走长征路的第13站。直罗镇战役纪念馆,直罗镇战役的战场遗址,位于陕西省富县直罗镇。筹备启程之前,我查阅了关于直罗镇的大量相关资料,思考着如何表达这次著名的战役。
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者来说,应该尽力回避作品在构图和情节定格上的雷同化。为了客观地展示红军长征后期直罗镇战役这段恢弘的历史,参考党史资料,我画了多幅草图,最后将画面定格在1935年11月21日拂晓,发生激战的场景。
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 陕西富县
直罗镇战役纪念馆 陕西富县
毛泽东直罗镇战役指挥所遗址 陕西富县
东村会议旧址 陕西富县
东村毛泽东旧居 陕西富县
关于直罗镇战役,党史资料是这样记载的:
1935年11月20日夜,红一、红十五军团分别由待机地域向直罗镇开进,将其包围。21日拂晓,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同时对敌军一○九师发起猛烈攻击。激战至12时许,歼其大部,其残部500余人退入镇东土寨子负隅顽抗。此时,东西两路国民党援军迫近直罗镇。红一方面军遂以少数兵力围困第一○九师残部和阻击由鄜县西援的第一一七师,主力向西迎击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的敌军第一○六、第一一一师。该两师被阻击后,因惧怕被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撤。红一军团主力及红十五军团两个营,冒雪跟踪追击,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歼敌第一○六师一个团,敌余部退回太白镇。西援的敌军第一一七师,遭到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部队阻击后,退回到鄜县县城。被围于直罗镇寨子的敌军第一○九师残部待援无望,23日午夜突围,于24日上午被红十五军团全歼,击毙其师长牛元峰。至此,整个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又1个团,共计毙敌1000余人,俘敌5300余人,缴获各种枪3500余支(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苏区,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①
直罗镇战役 色彩稿 布面丙烯 60x50cm
直罗镇战役创作草图之一 纸本综合材料 19x14.5cm
东村会议旧址(陕西富县)创作草图 纸本综合材料 27x20cm
在表现直罗镇战役这一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很多作品忽略了季节性这样一个细节——1935年11月21日,在直罗镇战役打响的前一夜下起了雪。在创作之初,我从阅读的史料中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于是在这幅作品中可以表现出来——用冷灰色调表现整个战场被白雪笼罩的朦胧感。
除了准确地表现季节,我把画面定格在直罗镇战役最激烈的战斗场面,并着力避免出现与其他作品雷同的构图。在《直罗镇战役》这幅作品中,我把画面主体确定为红军激战时的场景,近景是一大片敌军尸体,中景是一组红军勇士,右侧和中间是红军奋勇杀敌的场面,左侧中上部红军军旗设置在画面最主要的黄金分割点上;远处表现的是红军冲锋的壮观场面,背景是直罗镇三面环山、口袋形的地势。
《直罗镇战役》的整个画面强调了红军英勇善战的气势,画面中间一名红军战士正端着机枪在扫射和呐喊,他的身体右侧射进一道暖光,勾勒出红军奋勇杀敌的激烈程度——这条光线,是全幅画面里唯一的一道明亮暖光,其目的是突出画面主体,拉开与后面人物的层次关系,形成空间深度,以此衬托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直罗镇战役 布面油画 240x200cm
直罗镇战役纪念碑(陕西富县) 创作草图 纸本综合材料 27x20cm
刘志丹烈士陵园(陕西志丹) 创作草图 纸本综合材料 27x20cm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陕西吴起) 创作草图 纸本综合材料 27x20cm
毛泽东曾使用过的生活用品(陕西吴起张湾子) 创作草图 纸本综合材料 27x20cm
绘画语言风格的确立不是一件易事,不能为了表现历史题材就简单地用描摹照片的方法去贯穿画面。我认为,以往的历史题材作品局限在写实层面的居多,而历史题材的作品风格更应该多元化。很多艺术家前辈已经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为我们做出了探索的榜样。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更要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历史题材绘画的表现手法,如何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如何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任何一件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想长久地留传下去,除了给后人以还原历史、再现历史、表述历史的启迪之外,还要着力表现艺术家自己对绘画艺术的主张和想法,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具有留存的意义。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陕西吴起县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 陕西吴起县
吴起革命斗争史陈列展厅 陕西吴起县
刘志丹烈士陵园 陕西吴起县
刘志丹烈士陵园 陕西吴起县
历史题材的绘画,容易在绘画语言上和表现方式上出现雷同。再现历史、客观地反映历史,是创作历史题材绘画的基本元素;在此基础上应充分体现创作者的个人绘画语言风格,坚守学术性,在造型、色彩、构图和表现形式上体现鲜明的个性语言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历史题材的绘画,除了具有重现历史的属性外,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因此作为艺术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不只是叙述历史、解读历史,同时必然是绘画艺术,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过目不忘,产生共鸣,才能散发其自身的光芒。
2021年4月于沈阳涂墨草堂
①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若干重大史实聚焦》 第72—73页,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