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道德经:一个人活得没有杂念,心中清净,是没有烦恼的

先秦有一个典故:

智者詹何闲坐室内,弟子随侍在侧。突然有牛在门外哞哞地叫起来,弟子说:“听声音是一头黑牛,但额头是白的。”詹何说:“你说是黑牛,说对了;但说牛的额头白,却错了。白的是牛角。”

于是就叫一个小孩出去看谁说得对,结果詹何更接近事实:是黑牛,而牛角用白布裹着。

点击加载图片

通过听觉,来判断事物。这不奇怪,是人类尚未发掘的潜能。人脑现在开发利用的只有百分之几,其它未开发部分都在沉睡。

《中国最强大脑》的节目,有人能通过声音,准确辨别出一个人的长相。

这令人惊奇的最强大脑,在得道之人老子看来,只是寻常。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点击加载图片

除了太上老君,老子,道家还有四大真人。

庄子,是南华真人。庄子说得道之人,与天地精神往来。

文子,是通玄真人。

列子,是冲虚真人。《庄子》中说列子可以御风而行。

亢仓子,是洞灵真人。

现在的国学典籍中,找不到《亢仓子》的著作,《道藏》有收录《亢仓子》九篇。资料记载,亢仓子“得老子之道,能视听不用耳目。”

所以说,很多人读不懂老子和《道德经》,是因为自己的道行太浅。

亢仓子得老子之道,能视听不用耳目,自然就能理解老子说的这段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得道之人,即是开发潜能之人。自古高手在民间。

点击加载图片

我有些朋友,在西安南郊的终南山生活,有的人教古琴,有的人过一种田园生活。他们的世界观和世俗人的观念,就很不一样。

有的人,曾经在冬天,看见一位老人快速行走在雪地上。当时终南山的积雪,深到人的膝盖,这位老人走在雪上,却没有留下痕迹。

对修道人而言,这些都是寻常事。

南怀瑾先生年轻的时候,到处求学问道。他曾经拜访过一位修道高人,那人在泥泞的雨天,穿一双干净的布鞋,出去走一大圈,回来鞋底还是干净的。这是南怀瑾先生亲眼所见。

所以说,武侠小说的“轻功”或者“踏雪无痕”,并不是传说。只是这样的事情,不在你的世界里发生。

点击加载图片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对于真正的修道人,都极其低调,不会特意向人群显露自己的本领。

大道法自然,小道显神通。

大道,就像自然那样寻常,神通看起来很神奇,其实只是小道,不是大道。

全真道开创者,重阳子说:“修行不要走旁门左道,饥来吃饭,睡来合眼,刻意地打坐、学道都不用,只需屏除杂念,心中清净,自自然然就是修行。”

修道,就是自然。

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人做到自然。所以大多数人都很容易焦虑,患得患失,害怕孤单,缺少安全感。

一个人活得没有杂念,心中清净,是没有烦恼的。这种状态,就是修行人说的“逍遥、自在”。

点击加载图片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内心自在,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内心不自在的人,春天抱怨雨水多;夏天又怕热;秋天嫌干燥;冬天又怕冷,一年四季都有不满意的地方。

这就是有道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心态。不在其他方面。

有的人说,你天天讲悟道,得道有什么好处?

《道德经》本来就是一本启发人悟道和修行的书,我不讲悟道,讲什么?讲怎么赚钱吗?

做什么事,都想得到好处,有好处才做,没好处就不做,这是利益至上者。这类人,在诱惑面前,很容易见利忘义。这种人,就是老子《道德经》中说的中士和下士。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自以为道。”

点击加载图片

别人读《道德经》有什么收获,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收获,可以谈谈。

年轻的时候,没有坚定的信念,人到中年,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再研究国学,尤其是《易经》和《道德经》,我形成自己坚定的信念,那就是:

“天下无难事。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耐心做。”

这种信念,让我遇到任何困难和打击,都能轻松面对,不慌不忙。真正做到曾国藩说的: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实践出真知。心持这种信念,杂念少了,执行力更强,做事更顺手,更容易实现目标。这是我读《道德经》的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