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被捧得最高 | 彰考局

白居易是一代文豪,不过在唐代文学史上,他的地位还是不能超过李白与杜甫,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还是以负面形象出现。

然而在日本,白居易的地位却是首屈一指,远非李、杜所能比拟。在平安朝,“文集”一词,甚至可以作为《白氏文集》的专有名词来使用;现今已普遍对古人直呼其名,而日本人却还称白居易为“白乐天”,称字不称名,在洛阳白居易墓,日文的献碑甚至比中文的都多,碑文竟将白居易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白居易为什么在日本有这么高的地位?

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白居易的诗语言简单,日本人容易读懂。然而这样的回答,却显得有些太瞧不起日本人的汉文水平了:日本人能将典故繁多的《文选》用的得心应手,怎么可能只因简单易懂就尊白居易为第一?

个中原因,在于一系列历史的巧合。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114 篇文章

接下来你将看到

● 日本人“选”中白居易的几个巧合。

● 李、杜诗经典化迟滞,不够流行。

● 白居易帮日本人建立了审美好尚。

原标题▼ 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受到推崇?

撰文▼ 坚白(彰考局专栏作者)

几个巧合

白居易的文集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838年,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当时的日本太宰少贰藤原岳守“捡校大唐人货物,适得元白诗笔奏上。帝甚耽悦。授从五位上”①。这一年是唐文宗开成三年,白居易时年67岁,住在洛阳。

白居易生前,其文集能够流行于日本,这在印刷术尚未普及、文学传播十分不便的中唐,非同寻常。相较之下,早他六七十年的李、杜,其文集传入日本却比白居易的晚了一百多年。②

▲洛阳白居易墓日本人所立纪念碑。

当时被引入日本的,为什么会是白居易的文集?

日本处于平安时代,致力于引进唐朝文化,他们派遣唐使,到大唐搜集中国第一流的著作,又利用商船夹带吸收中国典籍,遣唐使和商人遂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遣唐使虽然是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但到了大唐,要面临因为“外国人”身份而带来的诸多不便,对中国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他们很难通过细致阅读文本来给出判断,而只能依其流行程度而定;商人更不会关心深层的文学价值,唯以流行度为进货准则。

就流行度而言,九世纪中国的流行文坛,是属于白居易的。

早在元和十年(815年),44岁的白居易就在《与元九书》中谈到了自己作品的流行: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

会昌六年(846)唐宣宗为白居易作悼诗称: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对日本人来说,誉满天下的白居易,自然代表了大唐第一流的文化,故而引进他的诗作迫在眉睫,且不满足于那些零星的单篇作品和单行小集,而是追求全集。838年所派遣唐使,肩负的重任之一就是搜集白居易的全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白氏文集古抄残卷》。

巧的是,白居易是中国诗人中少有的重视整理文集之人,会昌五年(845年),他为文集作序云:

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朗,一本付外孙谈阁童。各藏于家,传于后。其日本、新罗诸国及两京人家传写者,不在此记。③

故而,他的全集并不难搜寻,《白氏文集》很快被抄写到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到晚唐和北宋,正当日本人对白居易作品不断吸收和消化之时,中国文坛却出现变局,严肃文学严厉批判流行文学,杜牧讥白居易云: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而苏轼更为简洁,一句“元轻白俗”,令白居易的地位降格。

更巧的是,由于894年平安朝的“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建议废除遣唐使,838年的遣唐使遂成了最后一届,此后日本不像以前那么大规模成系统地吸收中国文化,白居易的作品好似踏上了一座文化孤岛,避免了中国文坛思想变迁带来的冲击,一直保留着9世纪上半期的鼎盛地位。

李、杜不显

作为白居易的前辈,中国诗坛并伫的双峰——李、杜为什么没有在日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文集的流传。

李、杜不像白居易那样注重结集,且晚年偏偏赶上安史之乱,战乱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巨大,宝应元年(762),李阳冰为李白作《草堂集序》云:

“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大历中(766~)樊晃为杜甫集作序云:

“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属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所知。”

文集传播受阻,大为延迟了李、杜诗的经典化。

所以,李、杜在唐人心中的地位,恐怕也难与白居易相敌。杜甫生前名声不显,而生前名声显赫的李白,其作品被经典化也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今人选唐诗,李白的诗几乎必选。而在唐人那儿却没这么高的待遇。如收盛唐诗人作品的《国秀集》(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箧中集》(乾元三年,公元760年),都没有李白的诗。

直至白居易时代,李、杜都还未被经典化。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正是白居易书判拔萃科登第的后一年),日僧空海随遣唐使入唐,遍搜唐人文集,归国撰有《文镜秘府论》,这部反映了9世纪初唐人文学观的著作,竟仍没给李、杜留有特别的位置。

李、杜诗的经典化,肇始于元稹、白居易的大力提倡,直到北宋才宣告完成。在白居易时代,李、杜还需借白居易扩大影响,其影响力显然不能与后者同日而语,甚至到晚唐五代,《旧唐书》关于李、杜、白的传记里,李、杜只是《文苑传》中的匆匆过客,白居易才被视为诗人中的翘楚:

“若品调律度,扬确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④”

所以,日本人未在白居易时代之前就把李、杜当做第一流的诗人引入,并非其眼光独特,而是受限于文集之流传。况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便中国也还没开始以李、杜为尊,日本人更不可能领先中国人的理解,提前赋予李、杜崇高地位。

审美好尚

有人认为,崇尚“物哀”、情感细腻的日本人和白居易闲适伤感诗极为贴合,所以日本人特别喜爱白居易。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不然,论者颠倒了二者发生影响的时间逻辑。

譬如,表现“物哀”的代表作当首推《源氏物语》,而该书作者紫式部却是白居易的忠实读者,其中随处可见白居易诗的化用。

再往前,“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倡导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然而“国风”又是怎样的风格呢?其诗“谓似乐天,自书为荣”。⑤

到了近代,作家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中,曾用“雪月花”来概括日本文学的传统美。而这浓缩了日本人独特审美情调的“雪月花”,也正是出自白居易的《寄殷协律》:“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于是,与其说日本人独特的审美好尚令其更容易接受白居易的诗歌,不如说他们的审美好尚正是在白居易的帮助之下建立起来的。

▲日本电影《源氏物語 千年の謎》剧照,剧中人所读为《白氏文集》。

日本人为何会与白居易有着如此高的契合度?

白居易集传入日本,正值平安朝中期。天皇权势衰微,外戚藤原家掌权。律令制度渐渐失效,贵族们地位的升降完全取决于与藤原家的亲疏。对贵族来说,政治理想不复存在,进取心大为减弱,宴饮行乐成为日常。加之当时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频发,正契合了佛教所宣扬的“末法降临”,贵族们厌世情绪高涨,焦躁不安。

这一时期的日本贵族社会,简直是白居易生活的中晚唐时代的一面镜子。

白居易晚年,朝中牛李党争愈演愈烈;又历甘露事变,宦官权势通天;更不用说朝堂之外的藩镇林立,大唐渐渐病入膏肓,士人们却无可奈何。面对这种棘手的社会形势,传统的儒家思想无用武之地。优游于儒佛之间的白居易选择“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这种思想,虽无益于民、无补于世,但能够慰藉焦躁的贵族们的内心,与白居易面临着类似困局的贵族们,在中国第一流诗人的感召之下,得到了一条可走之路,自然望风而靡。

R

EFERENCES

注释

①黑板胜美编,《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弘文馆1977版,第21页

②渡边优子,《《白氏文集》在日本平安时代的接受情况》,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1页

③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 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第3916页

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白居易传》,中华书局2000版,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⑤那波本白氏文集后序,转引自武田信昭《浅谈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0)

相关推荐

  • 白居易自编诗集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诗人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到江州后,他将自己过去写的诗整理后,编成了十五卷诗集,约包括八百首诗.诗集 ...

  • 走近“诗王”白居易

    "诗圣"杜甫去世后两年,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772年在河南新郑一个中小官僚家庭出生了. 如果说杜甫以深沉成"圣",李白因豪放成&qu ...

  • 优秀签约诗人卫中《2021年迎新曲》| 非常摄影《牡丹摄影作品展》

    (插图系非常摄影的摄影作品) 卫中作品 新村曲 冬至声先至,我来步回迂. 头顶日温暖,手按心欢愉. 红漆烘脸热,留白贯村衢. 醒目金黄炫,辨字前倾躯. 含英复咀嚼,上翘灰白须. 鹊绕三匝惑,风轻十字徐 ...

  • 宦海无情难“乐天”;香茗有意伴天涯。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平安时期的日本显贵最是爱汉文化. 那个时期,不喝茶,无以显示雅致尊贵的身份:而不懂白居易的诗,则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文化.据说,甚至连日本天皇都是白居易的超级粉丝 ...

  • 清代文学著作

    八.清代文学 1.孔尚任<桃花扇> 与洪升合称为"南洪北孔" 2.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鲁迅称&quo ...

  • 欧盟与日本央行捧杀美元

    6月18日周二,在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欧盟与日本央行行长率先放出口风,表示在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两大经济体的央行会进一步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提振经济. 表面来看,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干扰下,全球经济放 ...

  • 被日本人捧为“一代书宗”,却在中国书法史上寂寂无名躺了600多年

    . 如果你去日本京都旅游 会看到各处悬挂的店铺牌匾 在上面能找到我们熟悉的汉字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 这座城市留下大量汉文化的痕迹 包括匾额上的书法 京都国门上曾经悬挂一块 题写日本国名的巨幅牌匾 而这 ...

  • 他被日本人捧为“一代书宗”,却在中国书法史上寂寂无名躺了600多年

    11 日本街头悬挂的店铺牌匾 里面能找到许多我们熟悉的汉字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 这座城市留下大量汉文化的痕迹 包括匾额上的书法 京都国门上曾经悬挂一块 题写日本国名的巨幅牌匾 而这块牌匾上的书法 竟然 ...

  • 就这样一件小楷,被日本人捧作国宝!

    . 此卷<抱朴子残卷>最早发现于敦煌藏经洞,后来流入日本.其中此篇<畅玄>残卷原卷系孔宪廷(1873-1928)在甘肃省任职期间大力购求敦煌遗书所得.民国八年(1919年),孔 ...

  • 名家 | 他被日本人捧为“一代书宗”,却在中国书法史上寂寂无名躺了600多年

    日本街头悬挂的店铺牌匾 里面能找到许多我们熟悉的汉字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 这座城市留下大量汉文化的痕迹 包括匾额上的书法 京都国门上曾经悬挂一块 题写日本国名的巨幅牌匾 而这块牌匾上的书法 竟然是一位 ...

  • 他在日本被捧为“一代书宗”,国内却寂然无名

    日本街头悬挂的店铺牌匾 里面能找到许多我们熟悉的汉字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 这座城市留下大量汉文化的痕迹 包括匾额上的书法 京都国门上曾经悬挂一块 题写日本国名的巨幅牌匾 而这块牌匾上的书法 竟然是一位 ...

  • 被日本人捧上神坛的相扑 曾被视为侵略中国的守护神

    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压力加剧,日本国内民众在娱乐和体育上寻找释放,获得救赎.尤其是被日本视为国术的相扑,更是深受追捧.1937年5月20日,获得日本大相扑比赛冠军的双叶山,在被授予了象征相扑最高荣誉的横 ...

  • 日本GoTo活动问题频出,考驾照也算旅游?

    为了再次唤起大家对旅游的热情,日本政府终于将东京都出发和到达的旅行列为"Go To Travel"活动范围之内了!目前越来越多东京都居住的人开始知道该活动. 旅游业者相关预约网站上 ...

  • 风靡全国的简单动作被称奇迹体操?日本健康分享:学术博士考案

    风靡全国的简单动作被称奇迹体操?日本健康分享:学术博士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