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话 是 梦 ,
做 追 梦 人 。
我没有写作的秘密,但有写作的方法。秘密是不能讲出来的,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第二个方法:把事物看成人。童话故事的角色是一个个人,可能拟人,可能常人,可能超人,反正都是人。因为我们是人,人只能写人。第三个方法:像,相似性,如蝌蚪像音符、逗号,莲蓬像话筒。冬天,她躲在泥洞里,闭着眼睛动脑筋。她要写一首好听的歌。春天,她和小蝌蚪一起,在池塘里谱曲子。小蝌蚪摇着小尾巴,哆来咪,唆拉西。夏天,演出开始了。青蛙拿着莲蓬话筒,开心地唱着,呱呱呱,呱呱呱。多好听的歌啊!歌声里,大家醉了,稻花香了。2020.10.29
《壁虎生蛋》《桃子秤砣》《老鼠当将军》,我的这些微童话出现在研讨会的课堂上,还有汉字诗《呱》。
这是作家冰波的题词
我报告的题目是,微童话引技法,不一样的看图写话。讲这个报告,是给大家看到一个可能性跟一个可行性,——作文还可以这样讲,主要是听思与想。
- 教材没有“写话”,如何将教材部分“口语交际”改上“童话体作文”课?
- 教材没有“写话”“口语交际”,如何根据教材开发“童话体作文”课?
我们的目标是,用“微童话引路”,实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第一点:我们还是用语文书来教作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我们当然不轻看语文书,我们很看重它,很重视它,因为有课标,但是我们允许换一个角度来看语文书。童话体作文就是一个视角。第二点:既然我们上面写的是“实验研讨会”,既然是实验,不妨胆子大一点。你看,我们现在大讲交际语境,我们回看历史,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吴立刚先生已经提到交际语境了。——为什么一定要按部就班呢?也许,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们都是先行者,再过二三十年,它大行其道,发现原来我们当时的思绪是对的。有时候,评价一个东西,不在于它大小、多少,而在于有跟无。你需要有这样一脉思绪。——所以,当我们现在回看交际语境的时候,哦,吴立岗先生站位高,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可是,时间已经过去30年了,河东河西都换过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胆子大一点?!实验是解决有无问题的,有了这个东西,大家觉得好,自然就会从少变多,由小变大。讲个故事,《曹冲称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它的重量,怎么办?有的说造一杆大秤,有的说把大象切成一块块的,这两样都行不通。七岁的曹冲想出了办法。我们想一想,曹冲的办法——不把大象杀死,还能把大象分成一块块的,用秤称重,这不就是将前面两位的想法叠加吗?所以说,我们现在所实验的,是有意义的。还有,一本超级畅销的书,《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这个故事,来源于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同样的,别人也能在我们身上看到他自己。所以说,我们现在所实验的,是有意义的。第三点:这个时代是一个智能的时代,今天的孩子,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他们写作文,还是恪守老一套,墨守成规,行吗?我发现,很多作文写出来的东西,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没差别。可不可以有点差别?——刚才,老师在课上时已经展示了,学生讲完之后,立马文字呈现,“出口成章”可以做到。“下笔成文”,这“下笔”一定是铅笔写字吗?可不可以是马良神笔?——听、说、读、写,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很多,语音一转换,文字就出来了。所以,这也是可以做实验的一个先天优势条件。当然,做这个实验课需要有一套教材,目前已经有一套《小学生交际活动作文》了。这1~4本是施民贵老师主编的,其中每个单元都用了一个微童话在里面。我们用微童话导入,引技法,助实践,出效果。今天上课的好几位老师,用了我的微童话作品。——老师们就会有一些疑问:为什么用微童话导入?微童话有哪些导入功能?怎样才能达成“童话屋——童话引技法”的教学目标?……所以,我接下来用讲几个故事的方式,希望可以让大家感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注意,我讲的也是实验,启发、思考是最重要的。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