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选创业精髓促进科技创新
今天是王选先生去世13周年的日子,适逢《北京日报》头版发布了一条“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消息,说是要找到做好新时代首都科技工作的思路方向和方式方法,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等。
是呀,科技创新现在不仅是科教领域的中心任务,也是经济工作和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和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等具体的内容紧密联系,为社会发展、产业建设和人才培育制定了前进方向。从王选的经历和成就来说,如果想要有跨越式的进步,在每一个领域都要发现和培育王选这样类型的发明家和科学大师,学习王选是各领域、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的一项工作。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EzMTEvMjI4MzA1NjQ2XzFfMjAyMTA4MTMxMTAxNTQzNjY=.jpg)
1990年3月,邀请王选老师讲述激光照排项目的成绩
10多年之前,我曾经先后向非计算机专业的200多位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们提问,知不知道王选老师?大家都举手说知道王选!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是接下来问道,你们知道王选是在什么领域获得突破?他所贡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就没有一个人知道了,或者说是有人可能知道而不愿在公开场合下大声肯定地说出来。从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来说也好,从中国教育培育的内涵和思维方式来看也好,这种结果是不是我们现有院校教育的一个不足呢?
王选先生提出了“高速压缩与不失真的恢复汉字字形的数学方法”,突破汉字印刷的成就已经有30多年了,在他之后,也有很多人,在网络发展、在人工智能,在航天、在无人机、在高铁等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很重要的贡献。我相信所有这些贡献,都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苹果,都是他们通过多年的基础和专业学习、通过众多现实需要和科学实验,在理论和技术支撑下,在专业领域中刻苦攻关才取得的。当然,我们更需要的是向王选那样在核心技术上创新的发明家,需要的是从数学到科学理论全面创新的科学家。
我们一年一年地纪念王选老师,应当为促进全面的科技创新而尽力。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EzMTEvMjI4MzA1NjQ2XzJfMjAyMTA4MTMxMTAxNTQ3NTY=.jpg)
王选先生纪念陈列室
前些时,我参观了北大的“王选先生纪念陈列室”。这里展出了王选从教师开始创业的详尽资料,描述了汉字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跨越,描述了王选推动汉字数字化革命的精细分析过程,从王选解析汉字结构,提出的数学方法,一直到在计算机上完整实现书报排版过程和全面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进程。因为王选身负北大精神,传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责任,在科研中的方向和科学方法的准确选择和精益求精地奋斗精神、提携爱护晚辈的无私精神,才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我一边看着详尽的原始档案,一边想着大师就是这样一步步形成的,我以为王选创业过程的精髓就是当今社会非常需要的创新追求和创新理念。
2018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明确了要建设“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王选的照排必定是其中一个重点。今天的博物馆,除了拿出科技进步的成果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以外,是不是要更多的展现中国科学家的创业过程和他们成长与思维的过程,这是我纪念王选老师的第一个想法。
就宣传王选的成果来说,不仅要将汉字信息化的过程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将这些内容从展板上延伸到电脑中,从汉字的字形、笔画结构,编码、存储、压缩、输出和整个编辑过程,做成有趣味性的,让观众能够直接参与的人机对话方式的展览项目;不仅使参观者可以了解到王选当年面临的问题,思考过程,汉字信息化的难度和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量,而且在配备最新的人工智能装备的基础上,能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科技进步的路途和更多的社会生产、服务项目的开拓而提供思路和科学方法。
我们要培育更多的王选式的发明家和科学家,这是持续创新的基石。我曾在一次学习王选的座谈会上提出,领导干部也应该为新时代的王选们提供更好的创新的环境,当年果断支持王选创新的电子工业部的刘寅副部长和郭平欣局长就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博物馆和科技馆也应当承担各级公务员继续学习的任务,而且要列入干部考核规范,以提升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不会再现当年有人将王选的数学模型当成“数字游戏”而否定的荒唐局面。
著名的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曾经在讲课中提到,计算机和汉字两个领域要相互融合和渗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当然中文系的师生不光是会学会计算机操作,会打字编排论文上网,也应当有汉字数字化进程的课件教程;计算机界也应当关心汉字从以笔为工具带来的历史进步,到今天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汉字识别和汉语语音识别普遍应用之后,对社会语言应用和汉语学习的深远影响?至少对多年后可能的普遍“提笔忘字”作出预先判断,不要像生不生二胎那样让政策和现实产生差距之后再来勾缝弥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王选先生的汉字点阵分析样张
就汉字领域来说,汉字的偏旁、部首、部件、零件、字元、字根、字素有好几百个,可是在各种字库中却没有汉字构件的一席之地,“汉字构件字符集”只有一少部分在电脑字库中出现。语委的专家早先回答我的提问时说,在他们的计算机里面有全部汉字构件。但在网络条件下,汉字构件没有放在电脑、笔记本的字库里边,汉字工作者和新一代的学者就不可能在网络上探讨汉字的继续进步和汉字的现代化。就是全球各地的华人子女和学习汉字、汉文化的外国人,也难对汉字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要将完成汉字构件的规范制定和汉字构件的电脑化与网络化列入工作计划,是我纪念王选老师的第二个想法。
当然,我的希望是北京市所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是各行各业和各地共同的任务,而王选精神和王选走过的路途应当是所有领导者和科技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教师们都要学习继承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