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荣誉:等候“发明证书”的康鹏(3)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第141篇

1965年,国家科委聂荣臻主任颁发了关于设立 296 个国家发明奖励项目的文件,这是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文革之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两位科学家——康鹏和虞浦帆荣获了国家发明奖(后者是以研究室的名义申报)。

1953年,中国的发明是专利,这是第一号证书,候德榜的制碱法.

在 1953 至1957 年,实施“发明专利”期间,全国仅批准了四件专利,下发了六件发明人证书。1961 年北京有线电厂试制的 104 电子管计算机,得到电子工业部 5000 元新产品奖金。当时企业员工平均月工资五六十元,适逢“三年困难”,这笔奖金应当是一笔大额生活补贴,可是由于工厂领导拿不出适当的分配方案,5000 元历经 50 多年,至今留在改制后的兆维集团财务账户里。

1963年 8 月 5 日,国防科委下发《关于进行发明奖励工作的通知》,要求军队迅速清理科技档案,审查、鉴定和呈报以往的发明成果,要对 1958 年以来的发明统一授奖。1963 年 11 月,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发明奖励条例》,发明奖励取代了发明保护。《条例》规定的三个条件是:前人没有的,或是虽有而未公布的;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比较先进的。《条例》改变了对发明人按年付酬的做法,采用发放一次性奖金,虽然额度变少,但是“发明证书”和金质奖章给予发明者崇高的国家荣誉。

国家科委成立了发明创造局,具体部署、组织发明奖励工作。在《条例》颁布时,国家科委主办了一个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依照《条例》对展览项目评奖并颁发奖金。最高的一等奖 1 万元,最低是四等奖 1000 元。

1964年 5 月 29 日,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成立,主任武衡,副主任沈鸿、严济慈,委员有王诤、王之玺、石志仁、沈其益、吴有训、金善宝、赵宗燠、侯德榜、张维、梁志成、黄家驷、陶力等 12 人。审查通过的发明项目,由聂荣臻签署颁布。当年底,申报的共有 1100 多项。截止到 1966 年初,国家科委实际颁发《发明证书》297 项,其中包括国防专用技术 44 项。1964 年 6 月 1 日,“全军装备技术革新交流会”开幕,展品2724 项,其中1654 项授予一至五等奖,接待 8.5 万人参观。

张爱萍副总参谋长指出,这次展出,对中央、主席、军委提出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体现得很突出。

武衡联系中央办公厅,请毛泽东为发明家题字,当时中央决定一般请毛主席题字的都婉拒,但是主席仅三四天就回信,连同“发明证书”四个大字一齐寄来了。对此,武衡和工作人员们无不欣喜若狂。

六十年代,中国的发明不再当作“专利”,为了鼓励发明,作为国家荣誉,发明证书由毛泽东主席题字,金质奖章铸上“发明”(因文革未颁发)。

哈军工的康鹏发明了推拉触发器,促成了国产晶体管计算机的诞生,直到今日,人们谈论哈军工时就要说到 441-B 计算机,说到计算机常常要说到慈云桂和康鹏;而要说康鹏,也离不开他所在的408 研究室和哈军工。

康鹏回忆说,1966 年初,国防科委李庄局长当面对我说:“康鹏我告诉你,你对计算机发展立了一个大功,我们请示了聂老总要给你三个鼓励,一是给你颁'发明证书’,二要给你的发明命名'康鹏电路’,三要给你发一万元奖金。”不过,这个喜悦转瞬即逝,上班的路上,科研处领导“顺便”告诉康鹏,是有这么个事,但是不要声张。春天过去,夏天来了,可那两年都不是询问与讨论奖励的时候。后来学院南迁搬家,锁在保险柜中的“发明证书”下落不明,康鹏连看都没有看上一眼自己的“发明证书”。

2003年 7 月 2 日,两位原哈军工科技处的干部邵国材、宁钢通过单位(留在哈军工原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写了证明材料,1966 年初,在处里见到由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签发给康鹏的“发明证书”,表彰他发明“隔离阻塞推拉电路”所做出的贡献。笔者从此留心所有“科技奖励”和历史典故,因年代久远,也是一无所获。

准备由“发明”大会颁发给柳溥庆的证书和文件,因文革而直接送达单位交付本人,现捐赠中国印刷博物馆。

在 2007 年 1 月11 日的《北京晚报》上,看到傅力在《印钞专家叫板'亚核’绝密》的长文中提道:“1965 年 2 月,聂荣臻签发 107 号发明证书赠予柳溥庆。”此后,笔者多次到科学技术部走访,奖励办、政策研究室、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火炬中心都去过。找到办公厅档案处周玉建处长,计算机反复检索无果。最后一线希望是常虹处长从柜底拉出的一个抽屉。其中有一叠陈旧的文件目录,封面“发明创造局”,在 1965 年度的栏目中见到“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的条目,真是幸运啊!后来在中央档案馆终于找到了属于“永远保存”的评审材料原始文档。轻轻打开档案袋,沉睡多年的材料让人感觉时光又回到了 40 年前。

康鹏的发明材料包括“申报”、“评审”和“通报”几个部分。每个通过评审的发明项目都有一份正式文件,就是“发明纪录”,这份材料曾作为国家科委文件印发发明人单位和各省市科委,现存于各省市档案馆。1964 年 4 月到 1965 年 10 月,在一年半时间里,从黑龙江省科委、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到当时的国家科委,逐级详细审定了康鹏发明的“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1964 年 4 月 10 日,黑龙江省科委盖上国徽印章发文组织鉴定会,第三方单位哈工大 431 教研室做出评价:“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可靠性高,逻辑上灵活,对晶体管要求不高,在目前我国晶体管生产水平的条件下,可以在数字计算机线路中应用,同意列为发明。”1964 年 8 月 17 日,电子工业部盖上国徽印章发文,“是一种具有良好整形特性,并且除能完成通常变压器二极管组成的'与’、'或’逻辑外,还有阻塞功能的单元电路。尚未见过具有类似功能和特点的电路,同意列为发明。”国家科委的文件“确定为发明”,盖上一个国徽印章。

1965年 10 月 10 日,在国家科委的文件“发明纪录”中,肯定康鹏作为发明者的“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是国内、国外文献中还未看到过的,既起逻辑作用,又起整形放大作用的脉冲数字电路”。明确表示“确定为发明的依据”,有四个特点(原文 617 字)。1.由此组成的逻辑电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具有强逻辑作用3.经济性高4.该电路除上述实用价值外,还产生了另外一些结果,如隔离—阻塞式动态触发器;静—动态触发器;推拉式双稳电路,后阻塞振荡器等。这些电路形成了隔离—阻塞电路系统。

国家科委颁发了由聂荣臻副总理签署给康鹏的 0296 号“发明证书”。虽然人民大会堂的授奖大会取消了,而康鹏的发明得到三个通红的国徽大印,难道不是一种崇高的国家荣誉吗?

2008 年 3 月 4 日,笔者撰写的 5200 字的《康鹏和中国首台晶体管计算机》在《光明日报》人物版发表,发明奖励为国家荣誉的一段史实公之于世。2009 年 3 月,国防科技大学派出张云龙、周兴武等到中央档案馆复制了康鹏发明的全部档案。

光明日报的人物专栏文章

康鹏的功绩为业内认可,2006年中国计算机报的“计算机50周年”专栏中,康鹏名列十位功勋人物。

1969年9月,441-B计算机在长途自动电话关键的计费设备中投入使用,京津沪宁等大城市与省会安装使用多年。2007年电信行业对哈军工的专家们表示感谢,由信息产业部张琪司长向康鹏、王振青、任连仲赠送纪念标志。

与康鹏、虞浦帆相比,柳溥庆就很幸运了。1967 年,他收到了精致的彩印“发明证书”和“发明纪录”。柳溥庆是著名的印刷专家,率先解决了困扰世界的不能一次印成多色钞票的凹印技术难题。笔者联系到了柳老先生的儿子柳百淇,专程前往北京大兴区,在中国印刷博物馆看到了精心收藏的“发明证书”,看到了毛泽东和聂荣臻的手迹,看到精美细腻的纹路和庄重的色彩。这两百多份证书,自从文革初期低调悄然送出国家科委大门,就再也没有机会和他们的主人们一起来个合影团聚。这些珍贵的发明和证书,展现了国家科委领导人的远见和曾经走过的科技奖励的曲折道路。

各国的奖励制度都有收回和追授的规定,对于应当获取的奖励:证书、奖章都有补发的做法,康鹏的“发明证书”因哈军工南迁,下落不明,国防科大几届校长都曾当做一个未竟问题移交,但是科学技术部也没有回溯50年前“国家科委”的遗留事务,所以康鹏还在等候自己的“发明证书”现身。

笔者和康鹏(左)教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