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之道-任脉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上中极在,关元石门起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厥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1、会阴穴

2、曲骨穴

3、治疗月经类疾病—刺激中极穴

中极穴出自《素问·骨空论》,是任脉的穴位,也是与足三阴的交会穴。中, 中间的意思,级 ,点的意思,本穴位于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名中极穴。中极穴所在位置为身体的腹地,即脐下三寸之地是人体元气藏聚之所。女子胞宫,男子精室皆处此地,可以说是人类繁衍传承的核心关要地带。中极穴对于调理生殖系统疾病的效果非常好,尤其对于女生的各种月经类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更有着不错的疗效。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在每个月特殊的那几天格外痛苦,常常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有些人还是时常受着痛经的折磨,而对于月经类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日积月累就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可谓后患无穷。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治疗月经类疾病之法,刺激中极穴。中极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6橫指,以自身手指为准4寸处即是。

刺激中极穴可以采用点按的方法,将大拇指置于中极穴上,用力向下深按持续5到6秒放开,休息3秒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到10分钟,每日2到3次。也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将大拇指按压在中极穴顺时钟逆时针各旋转50圈。女性往往体质寒凉,可以将手掌心搓热之后,用掌心在此处按揉可以起到保温刺激的效果,每日2到3次。也可以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中极穴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进行熏灸,以穴位处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宜,每次10到15分钟。还可以采用雀啄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中极穴一起一落忽远忽近进行施灸,一般每次灸治10到15分钟左右,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拔火罐的方法也适用于中极穴,每次留罐10到15分钟即可起罐,但是为了避免发生危险,拔火罐的方法还是建议您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以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烧伤或者烫伤。以上操作方法均可单独使用或者搭配使用。总之,中极穴位于人体中的腹地,对应广大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除了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之外,对于子嗣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关联,不可等闲视之。这就是,斗转星未移,天道自有理,通身腹中地,固本摄元气,病起胞宫弊,患病痛彻体,中级多裨益,安养保生息。

4、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之法—刺激关元穴和三阴交穴

关元穴出自《灵枢》,本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外,为养生聚气凝神之所,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此处为下玄关,古时玄与元通,颠倒读之,即关元。关元穴属任脉,可治人体一切虚证,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效。三阴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级之交会穴。其所治症多关经血胎产及子宫精室各症。凡属肝脾肾三经症之关于血分者统能治之。三阴交穴属脾经,通任脉与足三阴经,能健脾、疏肝、益肾、养血、理气开郁,是妇科主穴。两穴相配,补元气,调冲任,理肝气,开郁结,可纠正体内机能紊乱,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属于内分泌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功能性疾病。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紧张,抑郁,烦躁,常伴有阵发性潮热、胸闷、气短、失眠、疲劳、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有时会出现头痛、关节痛或皮肤麻木、刺痒等。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之法——刺激关元穴和三阴交穴。首先找到关元穴:取穴时,仰卧位,其位于腹中线上,脐下四横指处即是,以自身手指为准。

刺激关元穴可以用按压法:将拇指指腹按在关元穴的位置,然后向下按压,以局部有酸胀感即可,力度不宜过大。持续点按5秒后松开,休息3秒,再进行按压,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分钟,每日1到2次。还可以用按揉法刺激关元穴:用拇指指腹按在关元穴,以穴位为圆心,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力度均匀,节律一致,每次5分钟,每日1到2次。再来找到三阴交穴的位置:其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即是。

刺激三阴交穴除了可以采用与关元相同的按压法和按揉法之外,还可以采用艾灸法:将艾条点燃后对准三阴交穴位置,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每次艾灸10分钟左右。每日睡前1次。需要注意的是,在刺激两穴的同时,应保持身心放松,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进行户外活动,持续坚持,可以尽快度过更年期,提高生活质量。

5、消除水肿之法—刺激石门穴

石门穴出自《针灸甲乙经》,是任脉上的穴位。石,石头岩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石有坚固的意思,本穴能治疗下腹坚实之症,如同任脉的关口门户,故名石门穴。中医认为,石门穴具有通经活络、固本回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胀、泄泻、绕脐疼痛、疝气、小便不利等症。石门穴是三焦经的募穴,乃三焦之气汇聚的腧穴。《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是机体水液输布运行与排泄的通道。若三焦水道不利就会出现水肿病变。水肿病变经常会使患者苦不堪言,手肿者握拳困难,甚至喝杯水都要担心握杯,腿肿者行走不便,正常走路都觉得比平时费力。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石门穴,能调节三焦的功能,促进机体的水液代谢,因此对于水肿具有很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消除水肿之法——刺激石门穴。石门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垂直向下两拇指即是,注意以自身手指为准。

可以采用点按的方法刺激石门穴,以拇指指腹按在石门穴,然后向下深按,以局部按压有酸胀感为宜,保持5到6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到10分钟。也可以采用按揉法,以拇指指腹按在石门穴的位置,以穴位为中心行旋转按揉,按压力度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每次按揉5到10分钟。刺激石门穴还可以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石门穴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里面,以穴位处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宜,每次10到15分钟。也可以采用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石门穴,采用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就像小鸟啄食一样,这种方法可以给予较强烈的温热刺激,一般灸治10到15分钟左右,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还可以使用拔罐的方法,每次留罐10到15分钟即可起罐,为了避免发生危险,拔火罐的方法还是建议您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以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烧伤或烫伤。以上操作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总之,石门穴对于消除浮肿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有你有这方法的问题,不妨试一下。

6、补气养血之良方—刺激气海穴 

气海穴出自《针灸甲乙经》,是任脉的穴位。气,元气也;海,海洋的意思。本穴居于腹部,是元气之海洋,可以通治各种与气有关的疾病,故名气海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既善于补气又能理气,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各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气是中医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体呼吸出入的气息。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能够推动精血水谷运行到全身,从而达到滋养周身的效果,这样,五脏六腑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各司其职。一旦气血不足,人就会显得疲劳困乏,面色难看,甚至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补齐养血之良方——刺激气海穴。气海穴的位置很好找,它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 肚脐中央垂直向下2橫指,以自身手指为准,1.5寸处即是。

刺激气海穴可以采用点按的方法,拇指指腹按压在气海穴上,逐渐向下按压,保持6秒然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气海穴5到10分钟。刺激气海穴也可以使用按揉的方法,将手掌摩擦至热后,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案分小圈、中圈、大圈共按摩100到200圈,然后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到200圈,注意动作要轻柔缓慢。还可以采用震颤法,将手掌摩擦至热后,双手交叉重叠置于气海穴上,稍加压力,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艾灸法也是刺激气海穴的好办法,将艾条点燃后置于气海穴上方,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每次艾灸10到15分钟。也可以采用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气海穴,手握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进行施灸,一般每次艾灸10到15分钟。以上几种操作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气海穴有性命之祖生气之源的美誉,是阳气补虚的良穴,所以平时多对气海穴进行刺激,一定会让你体内的气血顺畅充盈身体轻松。

7、阴交穴

8、理气通腑、温阳通便之法—刺激天枢、神阙

天枢穴载于《千金方》,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终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此,故名天枢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按压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尤其是便秘,具有显著的功效。神阙穴载于《外台秘要》。神,指心灵的生命力,阙,指君主所在城池的大门。该穴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故名神阙。经常对神阙穴进行养生保健,可使人体真气充盈,轻身延年。神阙穴更可治疗腹部的各种不适疾病,对便秘有着独特的疗效。天枢和神阙配穴,即可达到理气通腑、温阳通便的功效,对于治疗便秘的效果更是显而易见。便秘是指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病症。天枢和神阙相配可疏通胃肠,平衡阴阳,有效的调理便秘。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这理气通腑,温阳通便之法——刺激天枢穴、神阙穴。先来找到天枢穴的位置,取穴时可采用仰卧位,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横指两寸处。

刺激天枢穴,可采用按压方法,以双手大拇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要配合呼吸,按时呼气,起时吸气,反复做30次。再来找到神阙穴的位置,取穴时亦可采用仰卧位,该穴位于人体腹部,肚脐中央。

刺激神阙穴可采用掌揉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360次。刺激天枢穴、神阙穴,还可以同时采用隔姜灸的方法,切取0.3-0.5厘米厚的鲜姜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放于天书和神阙穴之上,然后置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灸至局部皮肤温热舒适。总之,便秘要以预防为主,每天晨起可空腹喝1-2杯温开水、淡盐水、蜂蜜水。另外,通过刺激天枢穴和神阙穴,身体肠腑内的气机逐渐恢复正常,最终达到理气通腑,温阳通便的功效。

9、治疗水肿之法—刺激水分穴和水道穴

水分穴出自《皇帝明堂经》,属任脉。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水分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名水分。清朝医家汪讱庵云:“中焦不治,水停中脘,意为脾之功能失调,则水停胃下也,本穴可以治之”。所以水分穴常用来治疗水肿腹坚,胃肠虚陷等症。水道穴出自《皇帝明堂经》,属足阳明胃经。水道,即水流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质为大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循胃经向下部经脉传输,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水道穴常用于治疗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等病。而水道穴与水分穴故相配,可以起到通利水道,利水消肿的功效。水肿,又名“水气”,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肾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贫血、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出现的水肿。常表现为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或全身浮肿为主症。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疗水肿之法—刺激水分穴和水道穴。首先找到水分穴的位置,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即肚脐上一指宽处,以自身手指为准。

刺激水分穴可以采用按压法,用拇指指腹按住水分穴,按摩时指腹用力深压,保持力度持续5到10秒,然后放松再按压,反复持续,每次10分钟,每天5次。还可以采用按揉法刺激水分穴,我们用拇指指腹按住水分穴,以穴位为圆心,指腹用力按揉,每次10分钟,每天5次。隔姜灸对于水分穴功效尤为显著,切取0.3到0.5厘米厚的姜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然后置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到5状,以灸至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再来找到水道穴,取仰卧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两指宽度,以自身手指为准,左右各一。

刺激水道穴可以采用与水分穴相同的按压法,按揉法和隔姜灸法。总之,刺激此两穴对于治疗水肿有一定的疗效,但当水肿出现胸满腹大、心慌、神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10、下脘穴

11、治疗儿童厌食之法—刺激建里穴和梁门穴

厌食系指小儿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属于中医学“恶食”、“不嗜食”的范畴。临床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形体偏瘦,面色萎黄。病程日久则形体瘦弱,体重减轻,精神疲惫,抗病能力变差。小儿厌食原因很多,可以由消化系统疾病等引起,家长喂养不当,对孩子进食过渡关心,以致打乱了孩子的进食习惯,或好零食、偏食、多食香甜食物、过食冷饮等均可引起厌食。而建里穴和梁门穴相配,可理气健脾,和胃益气,有效治疗小儿厌食。建立穴出自《黄帝明堂经》。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该穴名意指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降低体内温压,故名。黄帝明堂经载:“建立穴主心病、不欲食、支痛斥膈、治腹暴痛、呃逆、胸中苦闷等症”。梁门穴出自《黄帝明堂经》。梁,房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而得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载:“梁门穴治肋下积气、食欲不振、大肠滑泄,谷不化”。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治疗儿童厌食之法—刺激建里穴和梁门穴。先来找到建里穴位置,本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指处即是。

刺激建立穴可采用按压法,用拇指指腹按在建里穴位置,按摩时指腹用力深压,有酸胀感即可停止用力,保持力度维持5到10秒,然后放松,在按压,反复持续,每次10分钟,每天5次,15天为一个疗程。按揉法也可刺激建里穴,用拇指指腹按在建里穴,按摩时指腹用力深压,然后压而揉之,有酸胀感即可停止用力,保持力度维持5到10秒,然后放松,再按压揉,反复持续,每次10分钟,每天5次,15天为一个疗程。再来找到梁门穴位置,脐上四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即是该穴位置。

刺激梁门穴可采用和建里穴相同的方法,对穴位进行按压和按揉,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更佳。总之多刺激按摩建里、梁门两穴,对于小儿厌食,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平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2、治疗疳证之法—刺激四缝穴和中脘穴

疳证是一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因小儿喂养不当、挑食、偏食、而损伤脾胃,久而久之,致使气血生化乏源形成疳疾。本病临床表现以面黄肌瘦、头发稀疏、精神不振、饮食异常等为主要症状,初期疳积,往往只表现食欲不振或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不振。久而久之,逐渐引起其他方面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中脘穴和四缝穴相配,有健运脾胃、益气养血、理气消疳之功。中脘穴出自《黄帝明堂经》。中,中间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脘穴属于奇经八脉之任脉,又是胃之募,腑之会穴。可通力肠腑,降油消脂。四缝穴属经外奇穴。四,数词;缝,缝隙的意思。本穴位于手掌四指指缝之中点,故名。四缝穴除了治疗胃脘痛,咽痛,呃逆等症外,对于疳症也有不错疗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治疗疳症之法——刺激四缝穴和中脘穴。先来找到中脘穴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即为本穴位置。

刺激中脘穴可采用按压法,用拇指按住中脘穴,按摩时指腹用力深压,至有酸胀感即可停止用力,保存力度持续5到10秒,然后放松,再按压,反复持续,每次10分钟,每天5次,15天为一个疗程。按揉法也可刺激中脘穴,用拇指按住中脘穴,按摩时指腹用力深压,然后压而揉之,至有酸胀感即可停止用力,保存力度持续5到10秒,然后放松,再按压揉,反复持续,每次10分钟,每天5次,15天为一个疗程。再来找到四缝穴位置,伸出手掌,在第2,3,4,5掌面,手指的第1,2节横纹中点处,即为四缝穴。

刺激四缝穴也可以采用和中脘穴相同的方法,对穴位进行按压和按揉,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著。总之,多对中脘穴和四缝穴进行刺激按摩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疳气,疳积等症。平时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13、上脘穴

14、巨厥穴

15、鸠尾穴

16、中庭穴

17、缓解心绞痛之法—按摩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经属任脉,亦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任脉之会。是人体要穴之一。中医认为:膻中穴乃脏腑经气汇聚之所,人体之气有如分散在四肢百骸的士兵,看似分散、没有章法,可是身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气血将会迅速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保护心脏的安全。相传春秋时期,大美女西施患有心绞痛,每当心绞痛发作,她都会蹙起眉头,捂住胸口,这微微一蹙眉,一捂胸,倒是更添加了她的妖娆之美。丑女东施见状,也去模仿这幅神态,怎奈这一举动,反而让自己的相貌变的更丑了。于是为人们留下了东施效颦的典故。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心绞痛一发作,不仅疼痛难忍还可能威胁到生命,而按摩膻中穴,是从古至今沿用下来的缓解心绞痛腧穴之法。膻中穴的找穴方法很简单,甲乙经云:“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膻其实指的就是胸部,膻中也就是胸部的中央,在胸骨中线上,平着第四肋的间隙找膻中穴,这是第四肋,这是胸骨中线,这就是膻中穴了。

有心脏疾病的人,经气的运行,一般都不会很顺畅,经常因为气滞血瘀引起心痛,这个时候按摩按摩膻中穴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试验也发现,刺激膻中,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有心脏疾病的朋友,发现胸口难受,就要赶紧坐下来休息,这个时候自己去按摩膻中穴,或者家人帮忙去按摩膻中穴,一般都可以有效的缓解心脏疼痛,使患者脱离危险。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按住膻中穴,感觉穴位局部酸胀疼痛,就是按准了穴位,手指压住穴位,保持一会,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一次按摩膻中穴300下。也可以用按揉的方法,大拇指按住膻中穴,穴位感觉局部酸胀疼痛,保持一定的按压压力,用大拇指在膻中穴上做旋转按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法各按揉300下。现代生活中由于紧张的生活节奏,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年轻人发生心绞痛的几率也越来越高,这时也可以把按摩膻中穴作为一种保健措施,每天300下,长期坚持能够帮助预防各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当然有规律的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纠正自己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才能更好地避免心绞痛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按摩膻中穴对于心绞痛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如果发病比较严重,还是得及时服用药物,并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是孕妇患有心绞痛,按摩这个穴位之前要先咨询中医,膻中穴有行气的作用,按摩时间太长,手法过重,有可能引起流产。总而言之,以按摩膻中穴来应对突发性的心绞痛还是很有效果的,不仅能缓解症状,也为较严重的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18、玉堂穴

19、紫宫穴

20、缓解哮喘的良方—刺激华盖穴

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呈典型呼吸性困难伴哮鸣音为临床特征的常见慢性病。哮喘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哮喘患者的喘息,通常伴有广泛而高调的喘鸣音,症状往往在数分钟内出现,患者会感到压迫感,窒息感,吸气困难。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哮喘发作时,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可易引发致命的危险。而通过刺激华盖穴,能够快速缓解哮喘发作的不适症状。

华盖穴的位置很好找,它位于胸部,由锁骨向下,数至第1肋间隙,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隙即是取穴之处。

21、璇玑穴

22、治疗大脖子病之法—刺激天突穴丰隆穴

中医认为大脖子病,多因居住地区饮用水质过偏,损伤脾胃,湿聚痰凝;或情志不畅,忧患郁结,气滞痰凝;或素体阴虚,气滞痰凝,遂成血瘀。气、痰、瘀三者互结于颈部而发为本病。病位在颈前喉结两旁,与肝关系尤为密切。本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颈部逐渐粗大,漫肿或结块,皮色如常,不痛不溃,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缠绵难消。而天突穴与丰隆穴相配,可化痰散结消肿,有效治疗瘿病。

先来找到天突穴位置,其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再来找到丰隆穴,其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胫骨前缘二横指一寸(同身寸)外。

23、廉泉穴

24、治疗口腔疾病之法—刺激承浆穴

当天气干燥的时候,人体的唾液分泌减少,呼吸道干燥,就容易感染细菌,引发口腔疾病。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承浆穴临近于口,所以其对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而经常刺激承浆穴不仅可以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津液,还可以起到镇静止痛的作用。

承浆穴的位置很好找,位于头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即是承浆穴位置。

完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