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里红杯
釉里红是用铜元素化成色料于瓷坯上作画的一种颜色材料。釉里红创烧于元代,由于当时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故纯正的釉里红瓷少之又少。
图为康熙御窑厂生产的釉里红团龙纹杯。(北京故宫藏)此杯造型庄重,薄胎厚釉,釉表莹润光亮;杯身用铜红绘出团龙纹构成装饰主题。画面纹样清晣,绘画笔法细腻,色泽浓艳。
自元代创烧釉里红以来,明清两代对釉里红瓷格外青睐。釉里红的原料为氧化铜,在将铜化成红色颜料后再在瓷胎上绘制图案,绘好纹样后罩以透明釉(俗称玻璃釉)入窑,经1200度高温在还原气氛中一次性烧成,所以釉里红瓷属高温瓷器。
烧造釉里红瓷的最高峰是在明洪武时期,我们仅从存世的洪武瓷器中便可窥见一斑。在洪武朝,釉里红瓷要多于青花瓷,这可能与洪武帝的个人喜好有关联。早期的洪武釉里红因技术原因而烧出的产品不尽人意,常出现有“釉里灰”、“釉里黑”等现象而秛砸毁深埋;晚期时随着烧造技术的成熟,釉里红瓷才真正的大放异彩。
釉里红是高温色釉瓷,烧造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故在历代陶瓷中产量极少。从康熙开始,御窑厂对生产釉里红瓷作了重新调整,从而影响到整个清三代的釉里红瓷的发展进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