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五篇: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一)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五篇:

就事论事,以文论文

——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一)

 郑熙亭

凡朋友赠书,我必认真阅读,随读随记下一些警句、片断和感想,以书信报,偶而也发表出来,作为朋友之间或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实际算不上什么评论。
1997年初,《铁凝文集》出版后送我一套,放在案头随时翻阅。昨日有位朋友来看我,他提供情况说,当今文坛有一种风气,流行“现代派”文论观,强调“纯文学批评”,贬斥非专业批评家的评析式阅读,传统文论被认为陈旧、过时。对于这种情况,我也从报刊上见到了。我以为,传统的东西不见得就旧,《文心雕龙》成书一千五百年了,按说应是陈旧的了,但仍被许多“评论家”引用。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是以文论文,至今为人称道。倒是这些评论家的评论,值得商榷。一般是云山雾罩,大言空谈,与作品不沾边。不读书,好求甚解,常常是一笔带过一大串作家的名字,居高临下,霸气得很。在文学领域里,这思潮、那思潮总是会有的,西方“现代派”流入中国也不是什么新事情。倒是某些拾人牙秽的 人,自以为高深,实则轻浮。当今文坛体制,造就这种现象事出必然,非改 革不能根治。——说这些有点离题,还是回到铁凝小说来,作我的札记。
读得进记得住就是好的
1985年那时候,因工作的关系,我曾认真读过铁凝小说第一个选本,那 是1984年以前的作品。至今也十好几年了。回想一下初读印象,还很清晰, 好多人和事还能记得。那个穿着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的安然就不用说了,因为后来看了电影《红衣少女》,许是借助于电影形象(其实电影也未必都能让 人记得住,有些电影只看见几个人在说话,使劲记也记不住)。《村路带我回家》也拍了电影,但没有看过,不知是怎样导演的。
我记得小说主人公乔叶叶,身子细弱,又老实又腼腆,很令人疼爱。上山下乡时并不积极,团支书动员她签名,她要回家问娘,是娘叫她“响应号召”的。下去以后草苗分不清、敌我分不清给“四类分子”叫大叔,不会挑水,最爱用水,团支书为此开过生活会。学挑水把水筲掉在井里,有个青年农民,帮她捞筲、给她烤 白薯吃,被误传“搞对象”,从而她被架了起来,“大树特树”为典型,被 撺掇着和那个农民突击结了婚。知青点上出了大典型,团支书和知青组长被 保送进了大学。乔叶叶这个“典型”呢,闹哄一阵也就烟消云散了,剩下的 就是她做媳妇、生孩子,不再是知青。
几年以后,大学毕业当了干部的知青组长再来找她,她已经脱胎换骨,“纯乎是一个农民了”。小说当然不是这样的直白,我是说十几年了还能记得这么多,小说能做到这样就很难得 了,这主要是因了作品的真实和作家的真诚。
多少年来,我们从生活中,从 听书、看戏、读小说上,看惯了父母包办和金钱买卖的婚姻,谁看见过这种为形势需要的“扎根典型”婚姻?谁又描绘过这种婚姻?这种婚姻是70年代 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写知青的作品已是汗牛充栋,构成了庞大的“知青文 学”,从《蹉跎岁月》到《年轮》,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生活内容。
铁凝本人就是知青,她的成就也得益于插队时所打下的坚实生活基础,但她专写知青的作品很少,而且也没有侧重于对知青自身命运的慨叹,她更多地关注着社会生活的深层,《村路带我回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在知青文学系列中是独一无二的。我这样论说文学作品,实在是太直、太实、太不“纯文 学”了,其实古今中外的文学,不管是什么家什么派,不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是没有的,50年前就有人说过,有一派讲文艺的,主张离开人生,其实不可能,完全超出于人世间的,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人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世间的事。
我们不信这一套,还是来谈人世间的事情。原来在民间在老百姓那 里,听书看戏有一个约定俗成、极其朴素的说法:“听得进、记得住就是好 的。”商品的上帝是顾客,戏剧的上帝是观众,小说的上帝是读者。任你多大的评论家,首先是读者。那种对几十万字的书“翻了一翻”甚至连翻也不翻就发高论,不读书好求甚解,不管这种风多盛,名头有多大,总之是不可取的。
所谓“听书看戏替古人担忧”,是因为那书和戏真实感人,引起听众 共鸣,从而替古人担起忧来,爱听爱看,也就听得进记得住了。所以老百姓的说法是对的,小说能让人读进去,又记得住,当然就是好的。十几年前我读的铁凝那小说,有些短篇即使书名记不得了,书中人物也能说得上来,比如那位趴着锅台喝粥的孤老头灶火,接大姨看戏的小姑娘凡玉,“老婆孩子出气粗”的支书女人大嘴儿,民政助理家的新媳妇,达师傅玻璃窗上又焦又 黄的汇款单,还有那个驾着电驴子一溜烟的邮递员,还有圣洁的香雪和受屈 辱的七月,等等,这些虽然只有一面之识的人物,初读印象,经久未泯。
小说,读得进记得住就是好的。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这种福利软件不多了,千万低调使用。。。

    Hallo,我是粉小喵. 很多听书软件,要么不支持缓存,要么资源需要会员,所以一款资源多且带有听书功能的小说软件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给大家安排一款老牌小说软件,一直以来深受大家的好评. 这是粉小喵的私 ...

  • 当代作家排行榜

    第十,韩寒 目前,他还是有争议的.主要是他写的某些文章究竟是不是他写的?如果剔除这个因素,他在当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可谓青春小说的代言. 第九,梁晓声 他是知青小说的代言人.代表作<这是一片 ...

  • 读书岛札记49:疫情逼出来的云分享

    今天下午,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两个小时,终于勉勉强强把读书岛的第一次线上云分享做完了.这是读书岛今年的第3期活动,也是读书岛创办以后的第49期活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线下的阅读沙龙活动,迫不得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五篇:苏轼传之洪水孤城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五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二 洪水孤城 熙宁九年(1076)岁尾,苏轼离密州任.他想赶到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与子由一家团圆度岁,然后再经由汴京赴任河中府(今山西省蒲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五篇:苏轼传之抱憾终生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五篇: 苏轼传 第二章 致君尧舜 四 抱憾终生   上韩琦书只是为救一时之急.发付后,苏轼再谋久安之计,作<思治论>.这日写成初稿,欲谒见陈公弼,求得他的指教.书吏说 ...

  •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五篇: 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一)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五篇: 让人们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看了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 郑熙亭 (一) 题记:赵德平,自1982年任大厂回族自治县评剧团团长,自编.自导,以现代题材剧目为主,兼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九篇: 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一)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九篇: 一曲伟大民族精神的壮歌 --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一) 郑熙亭 我不是评论家,也不敢对李尔重同志<新战争与和平>作什么评论.去年10月从彭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八篇:读郝建奇的《正名篇》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八篇: 为"无商不奸"正名 --读郝建奇的<正名篇> 郑熙亭 <改革者列传>这个栏目辟得好.<正名篇>一气读完,晚上加班,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六篇: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二)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六篇: 就事论事,以文论文 --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二) 郑熙亭 时代造就文学,文学反映时代   收入文集的最早作品,是1979年10月写成的<灶火的故事&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二篇:《吕氏春秋》及其他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二篇: <吕氏春秋>及其他 郑熙亭 秦始皇十二年,吕不韦服毒自杀,家人偷偷地埋葬,宾客有参加葬礼的,驱 ...

  •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五篇:关于韩非使秦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五篇: 关于韩非使秦  郑熙亭 一 <资治通鉴>卷六·秦始皇14年(前233年,即并六国前12年),载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篇: 关于韩信之死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篇: 关于韩信之死  郑熙亭   一 <通鉴·卷十二>汉高帝11年,前196年,吕后把韩信赚入未央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