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就是气阴亏虚,益气补虚秘方,治好十年失眠

仲景老衷醫
公众号

学习仲景老中醫

导言:清代名医马培之,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马培之熟读经典,深谙经旨,“以外科见长,以内科成名”,临证用药独具特色,常常“师古不泥古”,“用药平正轻灵”,成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今天,分享其临床治疗不寐的医案及经验,供大家参考学习。
1、胃气不和证
某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
泄泻后寤不能寐,呕吐痰涎,阴伤胃不和也。
拟《灵枢》半夏秫米汤。
本医案是由于泄泻后导致胃气不和,选用《灵枢》半夏秫米汤即《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三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具有补泻兼施、交通阴阳、调和营卫之功效。
半夏秫米汤由半夏、北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
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眠”;
北秫米性味甘凉能养营,益阴而通利大肠,李时珍说:“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谷部);
“流水千里以外,一扬之万遍”者,即后人所谓甘澜水,其源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取此煎药可以调和阴阳。
半夏、秫米合用,而助以甘澜水,使本方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成补虚泄实、交通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现代许多医者将半夏秫米汤用于饮食不节,宿食停滞,痰湿内阻,“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不寐,如此大大地局限了半夏秫米汤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也有违于《内经》设方的主旨本义。
半夏秫米汤无论是立方主旨、方药组成等方面,都对后世临床失眠病证治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故认为半夏秫米汤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马培之深谙经旨,在治疗不寐医案中多次灵活应用,经常以黄粟米代替北秫米。
2、心脾亏虚证
某忧思抑郁,最损心脾,心主藏神,脾司意志,二经具病,五内乖违。
以心为君主之官,脾乃后天之本,精因神怯以内陷,神因精却而无依,以致神扰意乱,竟夕无寐,无故多思,怔忡惊悸。
西洋参、归身、赤茯苓、酸枣仁、远志、炙甘草、黄芪、冬白术、广陈皮。
该病案以心脾亏虚为主证,本证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便溏;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不寐;
故辨证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治疗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
远志交通心神而安志宁心;
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本方的配伍特点:
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治疗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原方去木香、龙眼肉,党参改用西洋参以益气生津,为防止木香辛散太过,用陈皮代之,使理气不伤阴。
3、气阴亏虚证
某心腎素亏,七情不节。骤加惊恐,二气渐消。
惊则神伤,恐则精怯,神因精怯以无依,精为神伤而不化,是以神摇于上,精陷于下,阴阳不交,终宵不寐。
生地四钱、大洋参二钱、冬术二钱、炙甘草五分、当归身二钱、枣仁二钱、远志一钱、黄粟米四钱、半夏二钱。
七情内伤,血气耗损,大恐大惧,损伤心脾腎气,加之平素心腎亏虚,导致气阴亏虚,心神失养,而出现不寐。
治疗上应以健脾养心、益气补阴养血为主。
马培之运用七福饮治疗。
七福饮源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有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炒)、炙甘草、枣仁、远志组成,方中人参、炒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熟地黄、当归补血养阴,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心、益气补阴血之功,从而使气血充,腎水旺,心神安则病愈。
七福饮、归脾汤均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两方中均含有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等药物,均可治疗气血虚亏、心神不安之不寐,然而七福饮中用熟地黄,重在补阴血,重点在心脾腎,而归脾汤中用黄芪,重在补气生血,重点在心脾。
该病案马培之以七福饮合半夏秫米汤治疗,用生地黄、洋参代替熟地黄、人参,增强益气养阴之功效,并合用半夏、秫米,不仅能交通阴阳安神,而且可以燥湿和胃,防止滋腻太过而阻碍运化。
4、精血亏虚证

某精血素虚,龙雷震荡,心神不安,竟夜不寐。
大生地六钱、当归三钱、川连八分、飞丹砂八分、甘草五分夜服《灵枢》半夏秫米汤。
本医案由于素体精血亏虚,相火妄动,扰乱心神而不寐,用朱砂安神丸合半夏秫米汤治疗,以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腎水补阴血,水盛则能制相火为君,以黄连之苦寒清心除烦为臣,以甘草、当归补其血不足,少量朱砂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也。
朱砂为矿物质,含硫化汞,不宜多服或久服,以防造成汞中毒。
本医案中不是简单的合用半夏秫米汤,妙在夜服,以增强交通阴阳安神之功。
5、正虚痰扰证
某思虑耗伤精血,痰火扰乱神魂,夜卧不安,倏寐倏醒,怔忡惊惕,莫能自主。
法当专培精血,不可寻火寻痰,未识高明以为是否?
西洋参二钱、黄芪一钱半、茯苓一钱半、归身一钱半、茯神一钱半、枣仁二钱、远志一钱、陈皮一钱、炙甘草五分、湘莲肉二钱。
复诊:服秘传酸枣仁汤,竟能酣睡,连宵达旦。
前议专补精血,不寻痰火,已合机宜。
第病两月之久,势深药浅,以致怔忡惊悸等症未能悉退,宜加温补三阴之品。
大洋参二钱、黄芪一钱半、冬术一钱半、炙甘草五分、归身一钱半、茯苓一钱半、酸枣仁二钱、远志一钱、茯神一钱半、淮山药二钱、熟地四钱、枸杞二钱、山萸肉二钱”
某大产后气血交亏,心脾并损,素多痰火,乘虚内扰,心神不安,不寐。
大生地四钱、东洋参三钱、茯苓三钱、新会皮一钱、炙甘草五分、半夏三钱、酸枣仁三钱、细枳实一钱、远志一钱、竹茹一钱半、丹砂三分、黄粟米一两
病案1由于思虑太过,暗耗精血,内生痰火,扰乱神魂,引起夜卧不安,该病案以精血耗伤为本,内生痰火为标,治疗上以培补精血,佐以清热化痰,治以秘传酸枣仁汤加减,
秘传酸枣仁汤来源《永类钤方》卷十,由酸枣仁、远志肉、黄芪、莲肉、人参、当归、白茯苓、茯神、陈皮、粉甘草、炙甘草组成,
方中黄芪、人参、当归、炙甘草益气养血,枣仁、茯神、莲子养心安神,远志、粉甘草化痰宁心,茯苓、陈皮理气化湿,协助黄芪、人参补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故全方具有补血养心,化痰安神功效,
马培之用西洋参替代人参,以益气养阴,防止人参温燥虚不受补,复诊增加温补三阴之品,以“专培精血”,待精血复则诸证自退,而“不可寻火寻痰”治其标。
病案2由于处在产后,气血交亏,心脾并损,虽素多痰火,乘虚内扰导致心神不安,不宜过于攻治,应该虚实兼顾,选方用药颇为棘手,马培之采用十味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使益气养血而不助邪,清热化痰而不伤正。
十味温胆汤首载于《世医得效方》,即温胆汤减去清热化痰的竹茹,加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枣仁、远志而成,具有益气养血、化痰宁心之功效,化痰而不过燥,清热而不过寒,是以平和中正之剂调理人身阴阳、气血、脏腑之功能。
由于患者素多痰火,马培之依然加用竹茹,即用温胆汤以清热化痰,东洋参、生地黄、酸枣仁、远志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合黄粟米与半夏以和胃化痰安神,佐用少量朱砂以重镇安神,以增强安神作用,不用五味子以防收敛痰火之弊,
其处方用药体现了马培之“不忘于产后,又不拘于产后”,使气血生、痰火清而心神自安。
东洋参又称牛蒡,系牛蒡之根,具有滋补之功,性味偏凉,功似人参而弱,《本草纲目》中详载其“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马培之称“牛蒡子:…根、茎、叶苦寒无毒,混名'气杀医生草’”,故用东洋参替代人参,以防人参温燥助火。
6、心阴亏虚证
某心火妄动,心血耗伤,口渴咽干,虚烦不寐,由思虑焦劳所致。
熟地四钱、洋参三钱、茯苓三钱、归身二钱、天冬一钱、麦冬二钱、丹参一钱、枣仁二钱、远志一钱、五味子八分、柏子仁一钱半、桔梗一钱。
本医案由思虑焦劳所致,心火妄动,灼伤阴血,心血亏虚,出现虚烦不寐,
马培之选用天王补心丹治疗,该方载于《校注妇人良方》,主要由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酸枣仁、朱砂、生地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养心之效,以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腎两虚、阴虚血少不寐者。
马培之重用熟地黄,一滋腎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
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阴以清虚火之效;
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之助,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用西洋参代替人参,增强益气养阴之功效,气旺则阴血自生,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敛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以上皆为补心气,宁心安神而设。
两组配伍,一补阴血不足之本,一治虚烦少寐之标,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则所生诸症,乃可自愈。
桔梗载药上行,使药力上入心经与丹参相伍,可行气血,使诸药滋而不腻,补不留瘀,诸药合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7、心腎不交证
某腎水不足,阴不上承,心阳上亢,竟夕无眠。
熟地八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淮山药四钱、山萸肉四钱、茯苓三钱、半夏二钱、黄粟米二合。
该病案均以心腎不交为病机,系由腎水不足,心阳上亢,导致心腎不交,出现不寐。
治疗上用六味地黄丸合半夏秫米汤治疗,以养阴安神,方中用六味地黄汤(丸)原方原量以滋阴补腎,
合用半夏、黄粟米交通阴阳而安神,又能和胃助运,防止六味地黄丸滋腻太过,全方以滋阴补腎为主,水盛则能上承于心,以制心火,使水火相济,心神得安。
8、痰火扰心证
某痰火扰乱心神,不寐。
茯苓三钱、炙甘草五分、半夏一钱半、陈皮一钱、黄芩一钱、竹茹一钱半、枳实一钱、姜汁一钱
本医案由于痰火扰心导致不寐,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由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八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马培之用黄芩替代黄连,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黄芩、竹茹为臣,清心降火、化痰除烦;
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湿去痰消。
使以姜汁、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全方具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功效。
本医案中用黄芩代替黄连,两者均有清热泻火作用,而黄芩较黄连作用弱而平和。
马培之认为:“黄连:大寒,治实火。凡痢疾目疾,非实火误服致命,为倒胃之药”,而“黄芩:苦寒,风痰骨蒸,喉腥痈痛,养阴退阳。”
9、虚阳上浮证
觉翁右寸脉虚,是气之不足,两尺沉细,命腎皆亏,两关小而带滑,肝脾二经夹有湿邪,欲小便,大便亦随之而下,有时气坠于囊,精凝成粒,此气虚挟湿,腎元不固,虚阳上浮,头目眩晕,卧不成寐。
拟益气固阴,以敛浮阳。
党参、丹皮、菟丝子、生地、淮山药、山萸肉、白芍、归身、益智仁、沙苑子、泽泻、枣仁。
本医案的病机是宗气不足,腎阴腎阳皆亏,不能化湿行水,虚阳上浮,阳气欲脱,导致卧不成寐,马培之仿“金匮腎气丸”之意,阴阳气血并补,以固腎元、纳浮阳,菟丝子、益智仁、沙苑子温阳补腎,党参补中益气,
该组药物具有益气温阳之功,则能温里散寒化湿,以敛浮阳引火归元;
生地、淮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补腎养阴,当归、白芍、酸枣仁养血安神,该组药物具有养血滋阴之功,使阳气生化有源,
全方合用能阴中求阳,引火归元,达到阴平阳秘,体现了中医阴阳互根、气血相生的理论,使腎气足、气血旺,则能引火归元,浮阳潜藏。
10、阴火上升证
某脉虚如丝,左关稍弦,不任寻按,心、脾、肝、腎四脏皆虚,阴火易升,头眩心怯,夜不成寐,忽寒忽热,腰酸足乏,气血俱虚。
当养心脾,柔肝腎。
北沙参、淮山药、当归、茯神、龙齿、白芍、生地、黑料豆、女贞子、红枣、潼沙苑、合欢皮。
“阴火”的提出,是李东垣运用阴阳学说,精研《内经》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辨别内伤和外感发热不同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提法,
阴火是指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而导致的脾胃虚弱、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阳气浮动、气火失调的一种致病性“壮火”。
该病案系由心脾肝腎亏虚、气血阴阳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火上升,扰乱心神,出现头眩心怯,夜不成寐,
故治疗以养心脾、柔肝腎、补气血,用北沙参、淮山药、女贞子、生地黄、黑料豆补腎阴,当归、白芍养肝血,茯神、红枣、潼沙苑补气健脾,茯神、龙齿、合欢皮宁心安神,全方能养心脾、补肝腎,则阴火自除。
通过以上多则医案的分析,发现马培之治疗不寐的一些特点:
(1)善用古方,灵活化裁;
(2)用药平和,善于养阴,常用西洋参代替人参,以防人参温燥;
(3)认为不寐虚证和虚实夹杂多见,实证较少;
(4)认为七情内伤,不仅影响气机,重在损耗气血阴精;
(5)注意顾护胃气,防止滋腻太过。

温馨提示

你是否
皮肤暗沉?乳腺胀痛?痰湿体热?
45节中医女科全说
教你美颜养体+护宫+调脏腑,
绽放美丽第二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