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可以被驯养的——谈一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早上醒来,看到一条新闻,三观被震得稀碎。

一男子连捅女友60多刀,但女友没撕逼,没报复,甚至没骂人。她带着满身刀伤,一身血污,说:“我原谅他!”

然后,双方还互相承诺白头偕老!

看到这则新闻我第一反应就是女方是一个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而且病的还不轻呢!

那么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呢?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斯德哥尔摩效应,也叫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它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最早在瑞典被发现。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与Clark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为什么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呢?

专家认为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分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於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

第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他的症状的成因,此时应该反观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也有它的踪迹呢?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扮演过劫匪或人质呢?

也许在工作之中,你的老板就扮演着一个劫匪的角色。也许在生活中,你所面对的困难就是那个隐形的劫匪。你发现既无法解决它,也无法回避它。最终选择了放弃反抗,放弃追求美好的未来?

林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林冲被诱骗,持刀误入白虎节堂,高俅定了他一个“擅闯节堂,欲刺本官”的死罪罪名,发付到开封府,想借开封府的刀砍林冲的头。林冲家人自来送饭,一面使钱,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也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再加上一个当案的孔目孙定一意周全,终于得免死罪,判了脊杖二十,刺配沧州牢城。当即刺了面颊,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戴上,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公人董超、薛霸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来。林冲的丈人和众邻舍在府前接着,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林冲却在此时,当着众邻居的面,对老丈人说要休妻:

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你看,高衙内、陆谦、高俅等人的步步紧逼的陷害,不是让他愤怒,而是让他惧怕,当我们对坏人的怕压倒了恨,畏惧压倒了愤怒,我们不就只有屈服一途?

更糟糕的是,因为他的这场横事,明明白白的是高俅高衙内父子陷害,他此时做出的这种丢妻保夫懦夫断腕的事,明明白白是被逼无奈,众高邻都心知肚明,他却偏偏要申明: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他为谁开脱呢?当然是为高俅父子开脱,但是为什么他要为他们开脱呢?

斯德哥尔摩情结的本质在于: 在加害者处于完全优势的情况下,被害者不能逃离加害者圈定的博弈母系统。加害者行为在本质上的不正当就被忽略,而生存第一的首要目标就会导致被害者产生合作的行动。

在权力社会里,权力拥有者处于完全的优势,被权力侵害的人无法摆脱权力这个母系统,于是,权力拥有者行为的不正当就被忽略。而为了生存,为了不至于招致更大的迫害,受害者就会产生与施害者合作的冲动,并对施害者没有采取更极端的伤害心存感激。

林冲现在实际上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之中。你高衙内不是要我的老婆吗?我配合,你拿去。而且,我还要表明,这是我自觉自愿的行为。

当然,林冲表明休妻出于自愿,还有自身的面子问题。如果让众高邻知道自己是被人逼迫而放弃老婆,那多么丢人呐?所以,他要说自己是为老婆考虑,担心误了她的青春,所以他自行主张,为老婆做出牺牲。懦夫的行为变成了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行为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林冲在开封府这段囚禁待审期间,他已吓破了胆,并且出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这种特定的心里状态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抛妻救己。

但站在林冲的立场上,他的这种想法有他的道理,有他的合理性,世界上的事情,奇奇怪怪的,但总有一个角度让你看到它的合理性。如果从任何角度看都不合理,它就不会存在。这就是黑格尔的名言“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的含义吧。

1973年8月23日,有两个有前科的罪犯劫持了银行中的四个职员,最终在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歹徒正式放弃了。不过在这件事情发生后几个月中,四个职员非但不痛恨歹徒,甚至于认为警方不应该,后来其中一名女职员甚至于爱上了其中一个劫匪,最终和其结婚。这件事情也一定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最终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反应,在很多不同的群体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发生。

专家深入研究后知道,人类的恐惧心理有着一定底线。当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处于恐惧当中,只要恐怖分子稍微满足需求,他们都会觉得歹徒是好人,甚至于最终转变成为崇拜心理,第一想到的也是歹徒的安全。新生婴儿会比较靠近有力的成年人,这个症状可能也是由此发展得到的,这个症状说明一件事情,人是可以被成功驯化的。

结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比较特别的病症,很多电影小说中都喜欢利用这个症状,不过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是比较常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