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时光以生命 牛 瑾

.

经济日报2018-01-07

日历:留下岁月容颜

.

从老皇历、万年历,到挂历、台历,再到如今的电子日历、文创日历、个性定制日历……不论几次转身,日历从未远离我们身边。它们不仅记录着时间的更迭,更见证生活的美好

.

薄薄的一本日历意味着厚厚的一叠时间,请再翻慢一点,让我们可以与岁月彻夜长谈

给时光以生命  

.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比如,周末来一餐慢条斯理的下午茶,在固定的日子给远方的朋友挂一个电话;比如,把新年的日历摆上案头,对新鲜开启的一年抱有“翻页式”的期待。而目的,都是让生活成为生活,不只是简单的存在。

日历曾经是生活的必需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从质量到外观都有了质的飞跃,但其最原始、最根本的功能没有改变,始终是为了方便大家看日期。在上面勾画出亲人的生日、记录下当天的故事,然后一页一页地翻过,成为一个平凡而又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就在这样的仪式感中,某一刻的时光因某一事件的发生、某一个人的出现依旧鲜活地藏在人们的心中;也是在这样的仪式感中,一个时期的社会面貌与时代发展变迁被定格呈现,时光从此有了“生命”。只是后来,现代人的生活中出现了太多查询日期的途径,手机、平板电脑、功能手环……乃至数码家居时代的每一件产品几乎都具有日期记忆功能,传统日历不得不黯然退场,“翻日历”也就成了“老皇历”。

是人们不再需要这种仪式感了吗?恰恰相反,是对这种仪式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需要。人们希望日历不只是记录时间的工具,更是一种有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有创意的陪伴方式。这也就不难解释,传统日历已然式微、“日历书”却来势汹汹背后的原因了。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市面上共出版了16种“日历书”,2016年增加到51种,2017年则达到百种以上。《中国诗词日历》《汉字之美日历》《莎士比亚日历》《故宫日历》《单向日历》《物种日历》……从某个角度来看,每一种“日历书”都代言着一类人的生活。于忙忙碌碌中翻开日历,不是为了查找今天是何年何月,而是借着那几秒钟几分钟,感受时光的停留,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相遇,与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重逢,或产生一个小小的启迪,或传来一份久违的感动,或赋予一种宁静的心情;每日一瞥,点滴积累,平凡的日子也因此被赋予别样的色彩。

其实,“日历书”已不单单是一本日历了,它提示日期的功能微乎其微,上面留白的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了让你我写下琐碎的工作安排。它更像是一本笔记,给常常把“没时间”挂在嘴边的现代人以阅读的审美享受,帮助我们发思古幽情、增茶余谈资,把一瞬间的所想所感落在纸上,方便日后回味。就像一则“日历书”广告说的那样:“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一本完整的书,那不妨利用碎片时间,每天花5分钟看看日历,用365天来熟悉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这恰恰契合了大众在文化层面的需求,是一种当下更急需的仪式感。

“日历书”会一直火下去吗?日历还会有新的形态变迁吗?这两个问题目前都没有确定的答案,前者由文化和创意决定,后者取决于时代和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薄薄的一本日历都是厚厚的一本时间,请再翻慢一点,让我们可以与岁月彻夜长谈。

.

日子的面容  

徐渭明

.

日历永远给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而生命的某一种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我小时候生长在江南农村,日历既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字纸”,又是进入农家正堂的“奢侈品”之一。日历扑克牌大小,用很薄的纸印制,油墨印痕时常透过纸背,这些大都是乡亲们从供销社的日杂店里排队买来的。

隔壁爷爷家却每年会换上一本大日历,那日历页面有我们课本那么大,印得花花绿绿的。每逢有人夸这日历,隔壁爷爷便会自豪地说,这是他在国营大企业工作的儿子送来的。为防止孩子们乱扯,他特意把日历钉在高过他头顶的墙面上。每天晚饭后,当我们一群孩子串门到他家时,他便手持拉线,“嗒”地拉亮日历上方的电灯。昏暗的灯光照着日历,也照着他花白的头发。在我们的注视下,他抬手“刷”地撕下当天的历纸,笑眯眯地把它“奖”给我们中的一个。“奖”的理由,不外乎“做家务勤快”“作业做得好”之类。

每年总有那么些日子,隔壁爷爷不撕日历。比如,每逢有红字标注的日子,他总是搬来凳子站上去,小心翼翼地把翻起的历纸用小夹子固定起来。他一讲理由,我们便明白,这些印着红字的日子,是国家重大纪念日和重要的传统节日。再比如,每到反映气候变化的农事节气,他照例要站到凳子上,剪下历纸,让我们拿着它轮流告诉各自的家人:“清明了,可以下秧子了!”;或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下地不要再赤脚了,小心寒气!”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了解这些,但我们还是很乐意按老人的要求,一年一年地传递他的好意。

我们一年年长高,隔壁爷爷却驼了背。渐渐地,我们不再聚在日历之下,直到有一年的1231日,隔壁爷爷把我们召集到他屋里。他坐在一把抽掉了靠背、只剩下外圈的竹椅上,呆呆地望着当年的最后一张日历,突然他移过目光,盯着我,用手势示意我撕下那页日历。我走到日历下,仰头伸手,轻轻一纵。我把日历交到他手中,他喃喃地说,好,好!

离开乡村之后,我收到过、见识过许许多多的日历。日历越做越精致,品种越来越丰富,功能也越来越多样,但我时常觉得缺了点什么。

有一年年末,我突发奇想,做一本属于自己的日历!于是,我把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小城里拍摄的照片按月份挑选出来,取好题目,配上短诗,套上新一年日历的编辑模板,传输、冲印、装帧……因纯粹只为赠送,数量不多,我的个性台历瞬时有点“洛阳纸贵”的味道,连放在办公室的最后一本次品也被朋友顺走了。

看着只留在电脑里的“台历”,我觉得很充实。有些时候,我们是该做些看上去毫无意义且无关收益的“闲事”。不过有一点我很清楚,就是做台历时,我又记起童年时代老家隔壁那间并不敞亮的木结构瓦房,和房檐下喜滋滋地撕着日历的老人。于是,我特意选了一幅有老屋、古桥和溪流的图片,题名为《古桥流韵》,配了两段五句诗:用毕生的奔腾/倾诉满腔的激情/石桥从此不再寂寞/其实,绸丝般流淌的/是时光的影子。

我想,这些心绪,只要我自己懂得就足够了!日历真是奇妙的东西,它让衡定节奏、线性延伸的时间,骤然转换成以空间呈现的承载、记录和表达方式。同时,给人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哲学暗示。我相信,当年隔壁爷爷虽然与大家一样过得很清苦,但在撕日历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内心充盈、满怀希冀,因为日历永远给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而生命的某一种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只是最后一次,垂垂老矣的隔壁爷爷,把“明天”留给我们了。

新年来临,“沉寂”的日历在我身边又“火”了起来。有两件事值得在此一记。

年前,我收到了苏州同学老尹送的日历。365张历纸上,印着365幅黑白照片。细看,这些照片全部来自苏州历史街区平江路。我想,人们在翻看这累积着岁月的厚重的台历时,一定会萌生出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思索。

今年元旦,在离我50公里外的古城绍兴,我的摄影家朋友袁云正与他的伙伴们做着一件与日历相关的好事。他们选择了当年在绍兴拍摄的美丽风光印制成挂历,分送给在绍兴的外来务工人员、华侨、外商、留学生等。他们把这个主题活动命名为“把绍兴带回家!”我看着他们活动启动仪式的微信直播,为之点赞:这本挂历,传递的是一座城市开明开放、礼贤天下的信息,展现的是一座城市崇尚劳动、致敬创造的姿态!

.

穿越回“宋朝”的一年  

贾冬婷

.

杂糅着古典与现代的场景,给我们平时的生活记录增添一丝优美又俏皮的色彩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会好奇,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本《生活历》,希望能够搭建一些从今天穿越到古代的通道。其中之一是宋画。因为相较于其他朝代,宋代是最世俗化的。看《清明上河图》你就会发现,有热闹繁华的夜市,有买卖商人,都令人感到熟悉,很多情感是和今天相通的。

在这本《生活历》里,宋画中的古人都有了颇具现代感的装备。他们或在茅庐草屋中玩起了划船机,或在苍松古树下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或在广阔天空下操作一把无人机。这些杂糅着古典与现代的场景,一下子拉近了古人与我们的距离,给我们平时的生活记录增添一丝优美又俏皮的色彩。

宋画是宋代艺术的一座高峰,但传世很少,所谓一页宋纸,一两黄金,所藏最集中之处当然是故宫。我被引荐给一位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复制师王赫,他可以说是见过、摸过甚至仿过宋画最多的人之一了。采访前查资料时发现,他竟然就是前一阵网上被追捧的穿越画的作者,他让一系列动画人物通过时光机穿越到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让人好奇。

王赫告诉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常和古代大师的作品打交道,非常受用。但是一跟同龄人聊起这个,大家就觉得云里雾里的。带人看画也是,如果在展厅看到一幅宋画,大家就会觉得很有距离感,会猜想这画很贵吧,往往忽略画面本身所传递的内容。因为毕竟是一千年前的东西,与现代人有文化鸿沟。他就想,怎么可以让“80甚至更年轻的一代进入宋画,就尝试把现代叙事加入宋画中,搭建一个桥梁,让大家慢慢看进去。

古画再创作是王赫的业余兴趣,他的日常工作是复制古书画,这也是一种保护手段。他告诉我们,因为承载古书画的宣纸和丝绢都属于有机质,时间长了会老化甚至碳化,以后就很难保存了,只能通过复制,让它们久远地流传下去。天天从古代大师作品中汲取养分,王赫在业余创作中也坚持传统的绘画技法,不愿意用快餐式的电脑绘画。他说,这就像特别严肃地在讲一个笑话。虽然只是个笑话,但它有严肃的价值。

比如宋徽宗有一张名画——《祥龙石》。似乎从传说中这位君王营建的园林艮岳空降而来,王赫把这块石头放到一幅清代风格的山水画中,叙事就有了几重时空的穿越,让人联想到宋徽宗当年滥征花石纲,导致国家动荡,自己也生死随命。画面看上去很轻松,其实蕴含着很大的信息量,就看观画者能挖掘到多少了。至少,能让人通过一个现代符号开始去了解这块石头,进而进入到宋代的历史场景中去。

.

聆听时间回响  

.

给女儿DIY的日历,也可以算是一个缩小版的照片书。每页都记载着她成长的足迹

岁月虽然无声,日历却可以使之有形。

每年,我都会做一本自己设计的日历,记录孩子一年又一年的成长。不知不觉,从女儿出生到今天,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6年。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日历,我愿意多花点心思去做一个记住自己生活和情感的东西,而不是随随便便去市面上买一本。

日历在我的记忆里,还是有点意义的。小时候翻日历,总觉得过一天就长大了一点,盼着长得像父母一样高了,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做小孩儿做不了的事。那时的日历,就是厚厚的一叠纸,印刷得颇为简陋,过一天撕掉一张。一年过完,就剩下光秃秃的日历牌。有一年,老爸买了一本可以留下来的台历,因为每个日期背后都是一个小菜谱。八九岁的我常常津津有味地看了又看,似是而非地探寻着做菜的奥秘。老爸还常常在日历空白处,给一个人在家的爷爷留言,早上炒了白菜,记得午饭时热热再吃”……只言片语间,都是满满的温情。

现在我给女儿DIY的日历,也可以算是一个缩小版的照片书。每页都记载着她成长的足迹。

我在日历每个月选的照片,都是孩子去年此时的留影。去年照片中的精彩瞬间和今年眼前的活蹦乱跳一对比,长大的感觉就分外清晰。比如,同样一张女儿在沙发前的照片,去年还那么矮,头发还那么短;今年已经长高了半个头,头发都能扎成小辫了,眉眼之间俨然有点大孩子的模样。有时,我还会把孩子在前年、去年的照片都放进一个月的日历画面。3年对比,感受更加鲜明。前年还在蹒跚学步,去年就已经步履如飞,今年眼前的小淘气已经东奔西跑了。

做完全自己设计的日历,麻烦吗?其实还好。就像很多热爱DIY的人一样,亲力亲为,别有乐趣。  

互联网更是给这种小而美的个性需求提供了绝佳平台。消费者DIY日历的小需求,已经变成了很多印刷企业敏锐抓住的商机。在淘宝网的搜索框里,输入台历定制 DIY”,一大串店铺就会跳出来。有在线排版软件帮忙,你只需要在网上选好模板,上传照片,操作并不复杂。DIY“小白可以选择一键排版,照片就自动装进每个月的图片框,自动排版。追求极致完美的,也可以对每页的图片大小、图片框样式、配图、底色等各种细节,逐一修改,保证绝对个性化。

每一本自己精心制作的日历,都会珍藏。过一阵子,再翻开看看,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声音。想着,等孩子长大了,能看懂了,她会更明白这份礼物的特别之处。

.

(0)

相关推荐

  • 韩乾昌 | 日历

    不知为何,忽然想要一本日历.当这么想着时,几乎看到我将要怎样的.于日历每一页,写下一些心情.或是向某人的一段告白,或是莫名哼出的一首歌词,或是多年前谁曾说过的一句话,又或是一个连我自己也搞不明白的符号 ...

  • 唯美诗歌创作室《日历》《沉默的石头》精华版(14)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中国诗歌报唯美创作室编辑部全体成员 顾问:海底月 丁子 指导:顾君义 主编:冯俊英 副主编:六月艳阳 ...

  • 如何动手制作个性台历?

    台历常识 台历一般分为:周历.半月历.月历.双月历, 如果加上封面那么页数相对应为52张.25张.13张.7张,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页面. 台历纸张 一般台历材质多是铜版纸和哑粉纸,铜版纸和哑粉纸的 ...

  • 新的一周,祝您幸福安康!我们要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黄道吉日 早上好! 今天是 2021 年 5 月 17 日, 星期一,四月初六! 辛丑年 [牛]癸巳月 乙丑日 [宜] 搬家.装修.开业.结婚.入宅.领证. 开工.动土.安床.订婚.安葬.上梁. 开张 ...

  • 给时光以生命,工作月历上线。

    转眼又是一年,工作月历用去了大半. 那些完成的项目,和对生活的亏欠,依然. 每一个格子都是一天,写完就是明天. 回头看,哪些记忆让自己灵魂震颤. 那些可以触摸的日子,可曾因为空白而心酸? 时光就是生命 ...

  • 特德·姜《呼吸》赋予时光以生命,活着就不是浪费空气

    不出意料,特德·姜的这一短篇同我们以往介绍过的他的作品一样,很平淡却意味深长,不新鲜但回味无穷,科学家以个体视角审视宏大宇宙,残忍拆解自己却温柔的娓娓道来关于宇宙最终命运的猜想,最终提前预知了结局. ...

  • 【相聚1994】给时光以生命

    ▲▲ 感恩关注 高山之流水 小麦田田种 垂杨岸岸栽 [相聚1994]给时光以生命 [相聚1994] 给时光以生命 作者:岸岸 相聚 1994 记得那是一九九四年 我们一起来到了石板川 来到了初一三班 ...

  • 高宇作品 ||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文| 高宇  图| 高宇 给时光以生命    给岁月以文明 从开始到现在 RYU - 冬季恋歌-古典情境版 向往旧时光-享受慢生活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人多少会滋生倦怠.当碰撞到许巍"生活不止 ...

  • “等” 是时光与生命的缠绵

    "等",是昨夜的梦境留下的希冀,醒来便有了答案... 最早记忆里的"等",是等到晚上看星星: 再远一点的"等",是等到过年可以放鞭炮: 更远 ...

  •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同样的24小时,有的人可以让时光无限的充实,有的人却在生命中虚度.就像人们唱的"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时间一直都在.要么用在这里,要么用在那里.可能在游戏上.可 ...

  • 时光 作者/刘俊瑾  演播/王丽光

    [总第210 期]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时   光 作者/刘俊瑾  演播/ ...

  •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品读<三体>金句:"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不一样的浅识-    人的一生有两条线相伴:一条线是时光,一条线是命运. 一个人从母体降生的那一刻起,生命便赋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