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从反思自己、家庭、民族、国家的错误开始
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你却还是原来的你
------张鹏
今年是我高中毕业进大学的40周年,高中和大学的同学都在准备40周年的聚会。
为什么要搞同学聚会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曾经有过同窗求学的经历,我们因此有了一段“共同的过去”。许多同学之间也因此建立了长久的友谊。我也不例外。我和其中一些同学确实成了多年的好友。
但是,我不得不说,我已经完全不是40年前的我了。不仅因为我的相貌不同了,我的全身细胞估计都更新了几轮。最大的变化是我的知识、见识、观念与40年前有了天壤之别。可以说,我已经是另一个人了。我甚至会觉得,现在的我如果见到当时的我,我肯定不会喜欢“他”,因为我认为“他”的思维落后、观念愚昧。
我的变化来自于我40年丰富的跨界、跨国经历,更关键的是,我对自己、家庭、民族、国家的不断反思、反省。原来的真理,现在成了谬误;原来的美丽,现在成了丑恶。原来的圣人,现在成了骗子;原来的渺小,现在成了伟大……
但是有一部分同学,他们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40年前,甚至比以前更坚决,更顽固。我用了40年来反省自己原来的观点,而他们用了40年来加固原来的观点。
我认为他们是愚昧落后,完全是井底之蛙。
他们认为我是忘恩忘本,完全是西化太深。
其实我们之间的观念已经水火不容,不可调和。
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对方是绝对错误的,并且我们谁也不能说服谁。其实我们都没有必要说服对方的,因为各自走的是不同的路,双方根本不需要对方的认可也能走完人生。
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基于下面的论证。
第一,反思自己才能启蒙
所谓启蒙就是消除愚昧,而愚昧指的是对世界错误的认识。
如果我一生都认为我原来的观点都是绝对正确的,万一我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就没有办法消除这种错误,也就没有办法启蒙了。
但也有一个可能性,即原来我的观点就是对的,后来我把它修改成错误的了。
那么到底我原来的观点是对的,还是后面的观点是对的呢?
我的逻辑是:通过对多种观点进行比较,对不同的观点造成的现实进行对比,更有利于我找到正确的观点。
比如我去过朝鲜和韩国,就比我一生都只待在其中一个国家更容易找到更好的观点。
不论我出生在朝鲜,然后去了韩国,还是我出生在韩国然后去了朝鲜,我估计我得出来的结论都是一样的。我知道哪一边的做法更好,哪一边的观点更正确,我更喜欢在哪一边生活。这就是启蒙。
有比较才能反思,有反思才能有启蒙。
第二,反思家庭才能启蒙
不可否认,我们最早的教育都来自于父母,我们从小就打上了家庭的烙印。那么这种教育是不是完全正确的呢?这种烙印是不是完美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也可以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即走出去,看看别人的教育,看看别人家庭里教育出来的孩子。最后我发现有的家庭教育不如我们家的教育,但也有的家庭在某些方面的教育比我们家庭的教育更好。
虽然我认为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已经远远高于当时的平均水平了,但我如果说他们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那我一定是夜郎自大。
所以,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启蒙。
第三,反思民族才能启蒙
我去了境外50个国家和地区,我发现能反省自己民族错误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正义、优秀的,并且因此而自豪。这从逻辑上就讲不通,民族之间肯定有优劣之分,“第一”只有一个,不可能同时有200个。
所以我认为认识本民族的劣根性对我更有利,因为我可以克服这种劣根性,它会让我自己更优秀。如果我个人更优秀,也是对民族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所以我认为如果这个民族有很多人反思自身的缺点,这个民族更容易启蒙。如果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民族自豪感当中,那么这个民族只能保持自身的愚昧。
即使像德意志这样的民族,在科学、艺术、文学、哲学上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因为狂热的民族自豪而给自身带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
所以,我认为,自省比自豪更能让我们启蒙。
第四,反思国家才能启蒙
和民族的情况类似,一个国家(这里指的是政府)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高效、成功的,也肯定还有做得不好、需要改进的空间。
我觉得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对国家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味的歌颂、赞美。看到缺点才能改进,盲目自满只能让愚昧持续。
同样,好的政府也应该鼓励批评的声音,而不是只允许赞美的声音。
所以,我认为,批评比赞美更能让我们启蒙。
小结
我有许多外国朋友。我发现一个现象(当然,这只是我的个别案例,不具备统计学价值),那就是发达国家的朋友在谈论自己的国家时更谦虚。比如,我的英国朋友就经常对我说英国的坏话和中国的好话。我明显感觉到这是他们自信的表现。相反,落后国家的人总是对自己的祖国充满自豪感,生怕我发现他们国家不好的地方。我觉得他们其实是自卑的。
再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同学聚会,当一个40年来观点、思维、见识都没有改变的同学指责我“数典忘祖”时,我并不会对他生气,我只会在心里感到庆幸,毕竟我一生看到的世界是他的许多倍。我甚至会心生怜悯:一只井底之蛙能在那种环境中安度一生,并且能狂叫不止,可能真的需要坚信“天如井大”的信念。我如果告诉他天比井大,他如何能呆在井底度过余生?
当然,我说自己启蒙了,但难道我看到了世界的全部?当然不是,我可能去了50口井。但井外有井、天外有天,还有许多人看到的世界比我看到的大1000倍。所以,启蒙之路是没有终点的、永远的追求。我还会不断发现自己、家庭、民族、国家在某些方面的愚昧,只要我不停止比较、反思、批判,我就永远在启蒙的途中。
(其实,我说的并不只是我的同学。可能说同学的打击面小一些,文章也更安全。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