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疆花开遍地、教育援疆春风化雨、医疗援疆填补空白……情意深重,山高水长。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一批批湖北援疆干部人才肩负使命荣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大爱,把对口援疆作为分内之事、把民族团结作为长远之策、把改善民生作为固本之举,与我州各族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自治州稳定发展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注入了强劲动力,青色草原发展面貌一新,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对口援疆,干部和人才尤为关键。
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受援地需要和湖北优势相结合,坚持选派干部严把政治标准,严格落实“选硬人、硬选人”要求,着重把好人选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精准选派各类优秀人才投身我州建设。
援疆人才抵博。
根据博州急需人才,湖北省在中组部选派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教育卫生、基层基础、企业管理等领域,以“多层全覆盖机制”为依托,着力拓展广度、挖掘深度、强化力度,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全方位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湖北品牌”。
“十三五”以来,湖北省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3186人,支持受援地柔性引才工作,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690人。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到博以来,积极参与我州五年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研究,与自治州党委共同谋划,提出进一步提升阿拉山口口岸在全疆的战略地位,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更好服务于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博州第一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首例肺动脉CTA指导下肺栓塞的rt-PA溶栓术、首例舒适化乳牙拔除术、舌系带矫正术……援疆工作开展多年以来,不少群众受益于援疆医生的精湛医术,康复痊愈,重获新生,“看病找湖北医生”更加深入人心。除守护群众健康外,援疆医生还积极发挥“学科帮扶”“传帮带”作用,极大提升了受援地的医疗水平。截至目前,134家湖北医疗机构与我州、第五师23家医疗机构结成“一帮一”“一帮N”对口支援关系,湖北省援疆医生联盟顺利组建、8项自治区重点专科打造成功、新技术新业务全面开展,多项技术空白得以填补。如今,一家家援疆资金建设的医院投入使用、一个个惠及民生的医疗项目落地开花,我州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对口援疆带来的实惠,对援疆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倾情援助感念在心,永远铭记。一家三代组团援疆的毕芳冰、援疆期满后主动申请继续任教的孙红霞、告别富饶江汉平原留疆奉献的尹才华……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批与家人别离、倾心育人的援疆教师,已然成为我州各族群众心中的贴心人。湖北省坚持把智力援疆作为工作重点,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进一步优化受援地干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本地人才,切实夯实内生发展动力。湖北省委、省政府着力突出教育援疆的特殊作用,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链条”教育援疆体系,组织湖北113所学校与我州108所学校结对帮扶;开展“名校办分校”“3+2贯通培养”、教师结对“青蓝工程”、教育信息化空中课堂等;积极构建“2+9”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组团式”帮扶体系(即协调2所部属、省属高校重点对口帮扶该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卫生健康学院,9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对口帮扶该院7个二级学院),有效提升了办学层次。一批批援疆教师的加入,先进教育理念和成熟管理模式的输入,使全州各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十三五”以来,湖北省共实施干部人才智力支援项目14个,投入援疆资金5200万元,培养培训各类人才5.6万余人次。促成专业技术人才帮带结对1330余对,领办或创办名师名家工作室50多间,填补各类技术空白100多项,帮助解决了多个领域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对口援疆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博州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审:吕海洪 编审:彭莹 执行主任 :李强 编辑:熊娅楠 责编: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