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分类丨“中国镇痛周”专题

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倡议设立“世界镇痛日”并确定每年10月第三周周一为“世界镇痛日(Global Day Against Pain)”,我国也确定每年十月第三周为“中国镇痛周”,2020年10月19日是第十七届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中国镇痛周为10月19日—25日。
发现痛  认识痛  解决痛

病 因

三因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为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伤为外因;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跌仆损伤等为不内外因。

1.内因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在于体内气机运行失常,故有“百病生于气”(《素问·举痛论》)之说。疼痛也不例外,人的精神状态(七情)失常,可影响气机的正常运行而发生疼痛,《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机逆乱是疼痛产生的原因。

2.外因

风、寒、暑、湿、燥、火是为自然界之六气,六气太过,人体感之而为病则为六淫,六淫是疼痛的常见致病因素。《素问·痹论》明确指出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可致疼痛性疾病痹证,其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说:“痛者,寒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则提出了火热为患致痛说,云:“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河间六书》对暑邪致痛也有论述:“中暑之证,身热头痛”。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易侵犯肺脏,而出现肺系疼痛,临床最多见的就是咽喉肿痛,干咳无痰,胸胁疼痛。

3.不内外因

凡跌仆损伤、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都可造成疼痛。《类证活人书》说:“有痰饮停伏,窒碍不通而痛。”是为痰饮作痛之说。《证治汇补·腹痛》:“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指出食积亦可作痛。《仁斋直指方》说:“脾寒虫动,其为痛也居多”是虫积作痛。至于跌打损伤致痛就更好理解了,《圣济总录·折伤门》:“因折伤,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

病 机

中医对疼痛的病机有自己独特的解释,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条,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和“不调则痛”。

1.不通则痛

不通则痛主要是气滞血瘀或二者并存。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失条达,横逆犯脾,可致气滞腹痛;若外邪侵袭,使气机不畅,经络痹阻,血液瘀滞,可造成头身疼痛,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各种邪气如痰浊饮食虫积等稽留体内,阻于经络脏腑,气机不通,或血液、水液瘀滞而疼痛由生;因跌仆损伤后血液溢出脉外,留滞在患处,也可造成疼痛。《丹溪心法·腹痛》云:“如颠仆损伤而腹痛者,乃是瘀血”。

2.不荣则痛:

不荣则痛主要表现在阳失温煦阴失濡润两方面,因阴阳气血不足,经脉脏腑组织失却温煦和濡养而产生疼痛。阳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卫气是其外在表现,阳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入侵可致风、寒、湿痹,如《素问·疟论》说:“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阴血主滋润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如果津、血、阴精不足,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失养,也会产生疼痛。诚如《素问·举痛论》所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质疑录·论肝血补法》也说:“肝血不足则为筋挛...为头痛、为少腹痛、为疝痛诸证,凡此皆肝血不荣也。”《灵枢·五癃津液别》则对阴精不足致痛做了说明:“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

3.不调则痛:

不调则痛是指因气机不循常规运行或阴阳平衡失调可引起疼痛。人体气机有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各脏腑都有自己的气机运动方式,如肝气应舒畅条达,脾气应升、胃气应降、肺气宣发与肃将并存等,如果人体气机逆乱,不循常道,也可产生疼痛,临床上以气逆致痛较为多见。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素问·方盛衰论》也说:“气上不下,头痛癫疾”。《金匮要略》所说的奔豚病,其症状“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也是气逆致痛的典型表现,另外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如果阴阳失调,阴虚无以制阳,使阳气上亢,也可导致头痛发作,如临床上常见的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

分 类

1.按疼痛缓急分类

(1)急性疼痛:起病急、病程短、疼痛剧。

(2)慢性疼痛:起病缓、病程长、疼痛不剧。

2.按病因分类

(1)外感疼痛:感受外邪而致,同时伴有外感症状,如恶寒、发热等。

1)风邪致痛:疼痛多发于人体上部,以头面部为主;多呈游走性,痛无定处。

2)寒邪致痛:疼痛较剧烈,部位固定得温痛减,遇寒痛重,可发于任何部位。

3)湿邪致痛:疼痛多发于人体下部,疼痛重着不移,病程较长,缠绵不愈。

4)火邪致痛:红肿热痛,或自觉灼热,得凉则痛减,疼痛剧烈,周身可见,以上部为多。

5)燥邪致痛:疼痛多伴干涩之象,疼痛部位多为肺系(鼻、喉、胸胁等);季节性强,多见于秋冬季。

6)疫疠致痛:疼痛剧烈,发病急骤,病情较重,易于流行,症状相似。

(2)内伤疼痛:多由内因引起,主要包括七情过极、饮食不节、劳倦、痰饮、瘀血等。

1)七情内伤致痛:疼痛与情志波动密切相关,多胀痛走窜,多见于胸胁部、腹部、头部。

2)饮食不节致痛:暴饮暴食后多见,痛而拒按,得矢气或排便痛减。

3)劳逸失度致痛:劳力劳神疲劳过度引起,多为隐痛、空痛、绵痛;安逸过度致痛则多为闷痛胀痛。

4)痰饮致痛:疼痛较剧而憋胀,可发于任何部位且多固定,流饮可痛无定处。

5)瘀血致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夜间尤甚,痛处或见肿物,疼痛拒按,病程较长;可有手术、损伤等病史。

(3)外伤致痛:由外伤引起,如跌打损伤冻伤、烫伤、常伴局部症状。

3.按病性分类

(1)寒痛:疼痛剧烈,得温则减,遇寒则重,临床以冷痛最为多见。

(2)热痛:疼痛或剧或缓,得冷则减,临床以灼痛最为多见。

(3)虚痛:疼痛绵绵,喜温喜按,休息后稍减,临床以隐痛、空痛、绵痛、坠痛为多见。

(4)实痛:疼痛较剧,拒按。

4.按病位分类

(1)脏腑经络定位:脏腑功能异常而致的疼痛,主要表现在相应的经络循行部位上。

1)病位在心(小肠):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部位发生疼痛,见于两眼内外眦、颜面、胸部正中、肩中及上肢内侧沿中指、小指线上。

2)病位在肝(胆):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发生疼痛,见于头部两侧、巅顶、耳周、少腹、阴器等。

3)病位在肺(大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发生疼痛,见于鼻咽部、下齿、肩背部、胸部、肛门及上肢相应部位等。

4)病位在脾(胃):足太阴牌经和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发生疼痛,见于头角、前额、鼻根、上齿、舌、胃脘腹部、股骨、胫骨外侧等。

5)病位在肾(膀胱):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发生疼痛,见于头部巅顶、枕项、脊背、腰骶、膝腘、足跟、足心及外阴等。

(2)气血津液定位

1)痛发于

气虚疼痛:空痛或绵绵作痛,伴肢倦神疲,动则汗出,气短懒言等。

气滞疼痛:胀痛,痛处攻窜不定,常因情志不畅而加重。

气陷疼痛:小腹、肛门坠痛,伴倦怠少气。

气逆疼痛:头痛伴眩晕胸脘攻冲疼痛,可伴咳喘或呕哕。

2)痛发于

血虚疼痛:隐痛或酸痛,伴头晕心悸面白无华等。

血瘀疼痛:痛如针刺刀割,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加重,伴肌肤甲错,面唇青紫。

血寒疼痛: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形寒肢冷。

3)痛发于津液

津亏血少:隐隐作痛,痛势绵绵,伴咽干口渴,肌肤乏津之症。

痰气交阻:胸痛咳喘,头痛昏蒙,瘰疬、乳核作痛。

饮邪流泛:胸胁咳嗽引痛,或肌体重痛。

(3)按发病部位分类

可分为头面及五官疼痛、颈项部疼痛、胸胁部疼痛、肩背部疼痛、腰部疼痛、腹部疼痛、前后阴疼痛、肢体关节疼痛。

(4)按疼痛形式分类

可分为痛如被杖、痛无定处、麻痛、烦痛、刺痛、热痛、冷痛、闷痛、胀痛、重痛、绞痛、掣痛、隐痛、空痛、暴痛、坠痛、跳痛、灼痛、卒痛等。

摘自《实用疼痛学》

整理丨菟丝子 图片丨王德福 校对丨小僧

(0)

相关推荐

  • 疼痛性疾病的辨治:头角颊车痛证

    I导读:疼痛是身体的呼喊,怎么正确认识疼痛?临证不是见痛止痛,只知道活血化瘀,而是能真正通晓身体对我们的提示,了解真正哪里出了什么问题,疼痛就会应手而愈. 疼痛性疾病的辨治 作者/任继学 疼痛一证是临 ...

  • 三叉神经痛和牙髓炎的鉴别及相互误诊丨中国镇痛周专题

    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倡议设立"世界镇痛日"并确定每年10月第三周周一为"世界镇痛日(Global Day Against Pain)",我国也确定 ...

  •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丨中国镇痛周专题

    概述及定义 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CEH)的概念,迅速得到多学科专家的重视.1988年IHS在对头痛进行分类时明确列出"颈部疾病相关性头痛&quo ...

  • “离魂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离魂证是指一种特殊的感知异常,即患者产生一种超脱自身或躯体分离的感觉,一般发生在清醒状态.至于睡眠或半睡眠时出现的异常,虽然与之有明显差别但古代文献仍称之离魂,故聊备之.<灵枢●本神>篇云 ...

  • 惊恐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惊恐是指易惊善恐,情志反应失其常度的病证,至于常人因惊恐造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发生种种症状,此乃因惊恐而得病:此外,因妄有见闻,惊怖恐惧,神不自主者已涉及癫狂病证,前者之惊恐乃病因,而后者乃癫狂之症状 ...

  • 白癜风中医病因病机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表皮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中医称"白癜"或"白驳风", 好发于皮肤皱褶及暴露部位,属慢性.难治疾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白 ...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 ...

  •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深刻解读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值得一读)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 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 ...

  •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继续引用已发表的文章,论证肝肾脾胃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脾肾的亏虚和血瘀均可诱发骨质疏松.其最主要病因是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 ...

  • 淋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介绍

    淋证是中医内科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淋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与大家分享: 1.膀胱湿热 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