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中国第一木结构建筑,再过35年就1000岁了

一路从恒山自驾过来,快到应县时,远在高速口往县城眺望,释迦塔已成视线中唯一高耸之物,矗立在湛蓝的天地间。释迦塔全称佛宫寺,位于应县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复杂最卓越的木结构建筑,再过35年就整整1000岁了。国家文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梁思成先生说:“不见此塔,不知木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高超绝伦的木构,让木塔成为超越时空的神品。释迦塔从地面到塔刹顶点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相当于一座22层高的现代建筑。全塔耗木料3000立方米,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租房何必押一付三?

广告
展开剩余72%

在900多年的岁月里,木塔经历了许多次大磨难。据说当年唐山大地震时,这里的强度也有4级左右,所有屋角的风铎大响一分钟,但木塔安然无恙。在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木塔遭受重创,曾经身中200多发炮弹(至今木塔身上还留有大量弹痕),也未被击倒。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和江欢成认为,保证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结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从结构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全塔共应用54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从下向上仰望,一朵朵斗栱宛如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在塔身上熠熠生辉。古人称之为“百尺莲开”。

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其承载力远大于木塔付与的荷载。所以,直到现在仍然不必担心木塔会有因“底虚”而倾倒的可能。此外,夏天塔上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塔卫士”的作用,这些已经成为视木塔为神圣的应县人最喜欢讲给外地瞻仰者的真实“神话”。

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成是最早发现木塔歪斜并发出呼吁的人。先生在《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报告绪论里大声疾呼:“民国二十□年木塔遭受了最大的厄运,邑绅们将各层灰墙及其内斜戗拆除,全数换安格子门,不惟各壁内原有的壁画全成尘土,而且直接影响到塔身之坚固上,若不及早恢复,则将不堪设想了。”沿着梁思成先生等人的足迹,站在这座千年古塔脚下仰望,仿佛可见当年两位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攀上塔刹做测绘的身影。我们穿越时间的距离,感受90年前营造学社的前辈们学术报国的拳拳之心;穿越千年,感受古代匠人精妙的技艺、高妙的智慧,以及它所代表的古老文明。

首赞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