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历史故事:元代福山县峆垆寺的高僧中,有位高密人

坐落在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的峆垆寺,是胶东半岛有名的古刹,历史相当悠久。
如今大家所看到的峆垆寺,是前几年重修之后的新貌。而它在古代原有的样子,只能通过史志资料的记载来想象了。据说,这里在过去就规模宏大,有殿堂百余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寺。
通常来说,大寺都有专门的塔林,用以安葬历代高僧。从史志资料的记载来看,峆垆寺在过去应该也有相应的“塔林”,清末民初编撰的《福山县志稿》在“金石篇”中就收录了不少关于峆垆寺的塔志。
其中,有一座塔上刻的题目是《珍公讲主塔志》,内容记载的是元代峆垆寺一位高密籍高僧的生平。
这篇塔志的文字并不多,中间既有缺字又有很多专业术语,理解起来有些费劲。不过,这位高僧的人生脉络大体还能显现出来。
根据记载,这位高僧俗姓为李,“珍”公的“珍”应该是他的名字。其原籍在高密县□德乡下店,大概在青少年时期就辞别故乡,向东跋涉数百里,来到登州栖霞县文华乡太平院,拜高僧礼演为师。
古代的栖霞县文华乡,大体就是现在栖霞市桃村镇一带,其北部村社与福山张格庄镇相接壤。李珍(姑且这样称谓)既然在栖霞县文化乡太平院出家,与距离较近的峆垆寺自然应该有所走动,这也为后来他成为峆垆寺的“讲主”埋下了伏笔。
随着自身悟道修炼水平的提升,李珍在佛界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三十岁那年,他得到了□正司书(可能是僧正司书,僧正司是古代管理僧人的机构,李珍可能被选到其中任职)的头衔,又流充登州四县(元代登州仅辖四县,蓬莱、黄县、栖霞、福山)阇梨(高僧之义)。后来,他陆续收了六名徒弟,门庭逐渐壮大。
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又被官方授予了“锦衣讲主”的头衔。五十二岁,得到了“大师”的称号,即“大司徒广昭圆明大师”。
可能是从获得“锦衣讲主”的头衔之后,这位高僧就长期在峆垆寺开坛讲经,一直到六十七岁坐化,因此塔志称他为“珍公讲主”。
在坐化之后,他的徒弟建塔将之安葬,塔志上的落款时间为至正二年九月二日,至正是元顺帝的年号,至正二年为1342年。
古人习惯用虚岁计算年龄,按此推算,这位高密的高僧,可能生于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他的年龄和生平,对于考证峆垆寺的建立时间,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在《福山县志稿》和《福山区志》中,对峆垆寺建立时间的记载都是:“峆垆寺,1301年(元大德五年),僧人明朗建。”而从塔志的记载来看,这位高密高僧在三十岁(1305年)的时候就已经在登州取得相应身份。假设峆垆寺是在此之前刚刚建立的新寺,影响力应该比较有限,估计很难吸引到高僧来讲经吧。
这样来看,峆垆寺建于元大德五年的说法值得商榷。其所谓的“修建”,有可能是“重建”或“扩建”吧。近些年,在旅游文化宣传时,介绍峆垆寺的材料一般称其为“唐开元年间”建立。参考塔志的记载来推测,应有这种可能,只是暂时不知具体出处为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