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的四层境界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分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最近,我回顾自己研习太极推手的感悟,总结出太极推手的四层境界,求教于方家同好。
第一层境界;化力为劲。
“力”指拙力,直来直去。“劲”指柔劲,曲线运动。太极劲,无论是老牛劲、缠丝劲、螺旋劲、掤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其实都是曲线运动。化力为劲,就是用弧线去平滑衔接对方的直线进攻力,使对方在曲线运动中失去中心。
第二层境界:劲达四梢。
拳 书上称“力达四梢”,因为已经定义“力”为直来直去的拙力,而拳书又有“梢头劲”之称谓,梢头之力也作曲线运动,所以改成“劲达四梢”。这“四梢”,据师 傅之教,双手为两梢,头顶百会为一梢,躯底尾闾为一梢。脚趾因为不常用到,作用与手指相似,故不以为梢,或与手指并为一梢。“劲达四梢”,就是寻常以双方 接触点为力点,现变为支点,不顶不丢,用意在梢头上使劲作曲线运动,发挥杠杆作用,产生神奇效果。我在2004年12期《武林》杂志“善增话太极”专栏的发表了《太极拳理妙点——梢》(见拙著《坛经摸象》附录)一文中着重介绍了梢头劲,同好可以参看。当时我觉得,掌握了梢头劲,太极功夫已可以显得出神入化了。
第三层境界:水入无间。
这境界我在《坛经摸象·概论》中介绍,以说明“修行即是不着想”的道理。
具体来说,经“假”法、“空”法而达“中”道,中道才是水入无间的境界。
《坛经摸象》是这样说的:
我本来说,太极劲不是棍子劲,而是鞭子劲,不发力时是软的,发力瞬间奇硬无比,而且有穿透力,所以,我认为太极拳书中说的“力达四梢”是“妙点”,掌握了力 达四梢,就会产生旁人看来十分神奇的高功夫效果。现在我知道这样理解还是浅层次的。认为太极劲是鞭子劲还不到位,太极劲应该是水的劲力。老子说:“天下莫 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 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水,一个浪头打到你身上,你不觉得身体哪个部位特别受力,整个身子却被连根拔起,席卷出去。而且你无法反抗,因为你找不 到着力点。有着力点,对方力再大,还可以躲避,还可以顶一下;没着力点,不知所措。水又是避实就虚,无孔不入,随器就型。你不动它要把你卷出去,越乱动、 越扑腾,越失去控制力。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对太极推手的发劲认识又有变化。
第一步,我对人说,譬如两手按在对方胸前,你不要一直劲击发,想着此劲好像两股水流,绕过身体,到对方身后回合,这样击发,对方胸前没有感到压力加重,无从抵抗,而两脚却“漂”起来了。
第二步,还譬如同前姿势,两手按在对方胸前,你不要想着劲望对方身体实有处击发,想着望身体旁边的空处击发,除了身体,都是空处,空处比身体面积要大得多,这样击发,对方就往击发方向退出去了。
但这第一步、第二步虽然已经运用了“空”的概念,但还不究竟。第一步相当于佛教中的“假”法,第二步相当于“空”法,第三步才是“中”道。
还 以如前姿势为例,第三步要求当下把对方身体看空,认为这身体本来是“空”的,就这么击发,好像对面前空气推了一下,而对方如同受到电击雷轰,刚感到震动, 人已经飞了出去。有的来不及跳(练习太极推手,会跳是基本功),就脚未动步,跌倒在地。受到的打击力,非前两步发劲可与之比,遑论那些斗蛮力的推手。
我 是这样解释“当下即空”发劲的神奇效果的。如果你把对方身体看作“有”的,就像去拿一块铁,肌肉要事先作调整、准备,某些部分会紧张。这种细微的变化,训 练有数的对方会察觉到,会作出避让或抵抗的反应。你把对方看作“空”的,就像去拿一张纸,你不会紧张,对方也无从察觉。而不紧张,你的速度就能充分发挥出 来。根据太极劲“发于腰腿形于指”的原理,太极发劲的助跑过程,是在体内完成的,肌肉不紧张,跑道通畅,速度就出得来;同样电压,电阻小,电流就大。太极 劲击人,不是靠单位面积的压力,就像说泰森一拳有多少磅;而是靠速度,就像速度极快的扑克牌,飞过去可以斩断黄瓜。而对方一旦被动摇,向某方向飞出、倾 倒,他的重量就变成了惯性。再加上人的重心点不堪一击,稍有倾斜,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一个排奇袭白虎团的司令部,立刻就把王牌军打瘫痪了。然而,前提 是对方毫无察觉。
因此,太极推手要训练听劲,听劲是太极推手的基础,也是最难学的高深功夫。然而,“当下即空”就是破听劲的,因为我发你是无预谋的,把你发出去了,我也不知 道是用什么动作把你发出去的,你怎么知道我以什么动作把你发出去,而加以防范、作出反应?妙就妙在,当下即空击发后,我发现劲真的像水一样,自然向对方最 空虚、最薄弱的地方进入,如入无人之境,做出动作是最合理的。有为法的推手,一般是以极快动作,先将对方拗至别扭、失势姿势,然后击发。进一层的是避其锋 芒,借力打力。而无为法的推手发劲,无论是对方来袭,还是此方攻击,都是心念一空,随即击发,刹那间,外形看不出任何变化,以后出现的动作的变化,好像是 与对方粘着,被退出的对方吸出去的。从太极推手的“小圈打大圈”的观点来看,无为法发劲无疑要胜过有为法发劲。
从上面的话可以看到,我当时认为“水入无间”已是无为法,已是太极推手的最高境界了。
第四层境界:来往皆善。
但体会到“水入无间”也给我带来烦恼,更怕跟蛮力之人推手,因为受到蛮力冲击,心念一动,当下即空,可能使对方像风吹柳絮一样飘飞出去,酿成事故。全然不需用力,全然不知用什么招式,所以,也无法在击出后又拖住对方。
在某一天,我忽然悟到,如果在推手时,不以对方来力推搡我,而以对方来力为我按摩,我的身体反应不就是“不顶不丢”吗?被人按摩时,不会肌肉绷紧以抗拒,是 为“不顶”;也不会躲闪逃避,是为“不丢”。使了一下,果然如此。以享受按摩的心态去推手,舍己从人,化即是打,也没有化与打。就是配合对方按摩,使自己 的浊气降至脚底,然后随势将体内浊物抛出。或者享受后伸个懒腰,或者也为对方按摩,这样,对方的身体就在不知不觉中莫名其妙的飘荡出去了,但尽管飘出去甚 至跌翻,人也觉得很舒服。
至此,我才知道,前三层境界,都还有打人与不被人打之心,虽然第三层已至无为法,但终究有些许主动出击之心,与太极拳“舍己从人”之意尚有距离。只要稍有对 方是来攻击我之心,必定有稍许防备抵抗或躲避的反应。只有视来力为按摩,才能完全放松。同样,攻击对方,也难免在发力一刹那手上加力,而正是在一刹那加 力,可以被对方听到,有效防御与反击。所以,瞬时意念决定身体微细反应,这才是太极推手“用意不用力”的科学根据。
这也使我领悟到,《老子》既说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更说了:“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太极劲是“水”的劲,这不错,但只有领悟到“来往皆善”,这“水”的劲才至善至美。
太极拳理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从生活中总结、提炼、感悟得到的,因此太极拳理与太极推手的境界如果用之生活,用之待人接物,也将受益无穷。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