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新刊 | 李零:纪念齐思和先生

编者按

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诞辰111周年,李零此文即为纪念。纪念者,不仅是齐先生个人,更是一代先生与前辈治学为人的风范。

纪念齐思和先生

文 |李零

(《读书》2018年12期新刊)

我跟齐先生只有一面之缘

齐思和先生(一九〇七至一九八〇)比我大四十一岁,是我父亲那一辈人。大约四十年前,我见齐先生时,他的年龄大概也就我现在这个年龄,我呢,估计也就三十岁。当时,由马克垚老师和齐文颖老师引见,我在燕南园见到齐先生,向他当面请教。马克垚老师是我认识的最早引我走进学术之门的几个北大老师之一。我管齐先生叫先生,管马老师叫老师。先生,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一代,不像现在的先生,等于mister。老师,那是离我们更近,可以亲密接触问学请益的一代,不像现在,逮谁都叫老师。

那一阵儿,我在琢磨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我问的是齐先生三十二岁发表的《孙子著作时代考》。他说,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吗?让我很奇怪。当时我想,自己写过的东西怎么会忘呢?现在不同,有学生问我,说我写过什么什么,我也会犯嘀咕。我终于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事。那阵儿,社科院民族所的萧之兴写了一篇文章,跟齐先生讲匈奴西迁的文章观点不太一样。齐先生问我知道不知道这个人,让我帮忙打听一下。后来,我帮他打听了一下,他找出一份《孙子著作时代考》的抽印本送给我。

齐思和先生(来源:cnki55.sris.com.tw)

见过很多老先生,这是我的福分

我是野生动物,长期在野外生存。我是学术乞丐,吃百家饭长大。幸运的是,我见过很多老先生。历史系,除了齐思和先生,我还见过邵循正先生。我见他时,还是个中学生。他不但跟我讲《五体清文鉴》,还借戊戌变法的书给我,人真好呀。此外,社科院的前辈,考古所的夏鼐、苏秉琦,历史所的张政烺、胡厚宣,文学所的吴晓铃,哲学所的杨一之,民族所的翁独健、傅懋绩、杨堃,还有故宫的唐兰,央美的常任侠,都是了不起的人呀。

老一代的学者,有些人学问大,脾气也大,这种人有,很少。更多人,学问越大,架子越小,谦和宽厚,朴实无华,跟我这样的毛头小子都谈得来。我不知怎么形容我的感受,不妨叫“长者之风”吧。

昨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了个港片,叫《一个人的武林》。“功夫就是杀人绝技”,“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置人死地”,谁厉害杀谁,有意思吗?最后剩两人都不行,还得在高速公路上厮打,视狂奔的车流为无物。甄子丹演的那位被打得不省人事,王宝强演的那位让警察一枪给崩了。打遍天下无敌手,就你日能又怎样(山西方言)?古人早就讲了,强梁者死,不道早夭。这个武林很无聊。有些人以为,踢馆、打擂,逮谁灭谁就叫学术。我说,这不叫学术。

学术不是武术。

我说的这些老先生,他们都身怀绝技,没想寻找对手,消灭对手,靠这些扬名立万,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真正留在我们心中的是这些人。

齐思和著:《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中国史探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来源:douban.com)

这些老先生,一个接一个离开了我们。

现在,引我迈进学术之门的各位老师,俞伟超、高明、严文明、马克垚、王世民、李学勤、朱德熙、裘锡圭,有些也走了,仍然在世的也八十多岁了。

我自己也蟋蟀在堂。田余庆老师的说法,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然而,有生之年,我见过上面提到的各位,这是我的福分。

学习齐先生,用中国眼光读世界史,用世界眼光读中国史

齐先生是研究世界史的大家。我们都知道,他是从中国史入世界史。马克垚老师分析过一个现象,很多到国外取经的前辈,因条件所限,原来做中国史,回来还做中国史,即使讲点世界史,也主要是译介。比如陈寅恪就明确讲,他是尽弃前学,言不出禹域(《困学苦思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六年版,504—525页)。

齐先生博通古今中外,于学无所不窥。他从哈佛回北京,一方面从事世界史教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后人铺路,一方面致力于中国史研究,两方面都有贡献。世界史,我是外行,我对齐先生的学问不能置一辞。但他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格局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我是学考古的,我跟张政烺先生学习,不光学古文字,也学古文献和历史,毕业是历史学硕士。

一九八五年,我调北大,是在中文系古文献专业。很多外面的人都以为我在历史系或考古系工作,邮件经常寄错。

高明老师曾经希望我转到考古系,未果。王天有老师也想调我到历史系,同样未果。我已经回不到我应该去的地方。

其实,我一直是以历史为方向,对世界史很有兴趣。可惜呀可惜,他生未卜此生休,学外语,学世界史,已经来不及了。

我承认,中国史是小,世界史是大,大道理管着小道理。但我相信,我们这些做中国史的也是在做世界史。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第一幅完整的经纬世界地图,明代万历年间绘制(来源:sciencenet.cn)

(0)

相关推荐

  • 宋老先生,终生忙于就诊,查阅典藉,翻阅名...

    宋老先生,终生忙于就诊,查阅典藉,翻阅名老中医著作,下班后一杯茶一本书,从不外出散步,很少和儿女们聊天,把精力全部用在中医事业上.他是衡阳师范毕业生,善古文教学,文笔犀利,但却很少见他动笔,自嘲自己& ...

  • “英国史”与“和平学”的跨界平衡——刘成教授访谈录(上)

    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21年第4期 作者:白爽 原文责任编辑:豆艳荣 刘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所长.兼任 ...

  • 新刊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唐 柳宗元撰

    新刊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唐 柳宗元撰

  • 感受一下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面试现场师生对话记!

    作者是在职考研生一枚,本科14年毕业于双非省重点师范院校,主修的就是历史.14年也考了一次研究生,最终以初试第一.复试第一的成绩被山东大学录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后考取了老家的县城中学历史老师 ...

  • 办医院,开学校,学术统帅管理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第 292 期 ▼ " 一个就是医高群雄,你的医术一定要好,你在你的医馆里头一定是一个学科带头人,这样大家才能够有方向. 第二 ...

  • 刘林海:刘家和先生学术研究的实践、特点及品格

    摘要 刘家和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家,他通古今,贯中西,思想穿透力强.他的学术研究生涯经历了从希腊史到印度史再到中国史的转变,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解决了传统经学研究的难题,开辟了古史研究的新路.他融中 ...

  • 闭关文集之教子一艺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053  状元先生 俗话有状元子弟,无状元先生! 人考状元都不愿再当教书先生,三家村穷先生皆出了名.但陈弘谋不一样,为官居太守,在朝极人臣,仍归乡 ...

  • 追溯历史,为你讲述洪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一)

    还太极之本色 传洪式之精髓 正阴阳之理法 分混沌之清浊 (本文转自:洪式太极网  原文有讲课音频  可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根据李驻军老师讲课音频整理) 大家晚上好,欢迎 ...

  • 一代名师的学术报国路

    2015年,刘家和先生在家中写作.图片选自<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 <古代中国与世界> 刘家和 著 编著按: <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一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北 ...

  • 《读书》新刊 | 李旻:高地龙山社会及遗产

    编者按 傅斯年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格局形成时间相对晚近,而在三代及其以前的地理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两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在 ...

  • 《读书》新刊 | 李长声:明治年间的汉译

    编者按 明治维新的日本,以西方为师,开启了国家现代化之路.但汉文化的影响,并非朝夕之间就可全然抛弃,尤其文学上的汉诗,在西学东渐的翻译之路上,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汉诗翻译西方文学,如广濑武夫.夏目漱 ...

  • 《读书》新刊 | 李晋:利奥塔之死

    利奥塔之死 多柯河起始于果洛和色达,在穿过壤塘和阿坝后汇入大渡河的干流.一九三九年,民国政府在"二战"爆发后批准法国探险家利奥塔和吉尔伯特(也译成桂博)进入巴颜喀拉山东段,寻找多柯 ...

  • 《读书》首发 | 李零:说晋楚争霸(上)

    编者按 李零最近先后为湖南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两个大展,写出介绍文章.前者名为<东方既白--写给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已于今年3月在有关媒体全文发表.这次,<读书>刊发与山西 ...

  • 《读书》首发 | 李零:西高泉秦墓发掘记

    编者按: 李零先生早年在社科院考古所学习.工作了七年,他参与时间最长的实地发掘就是本文所写的陕西宝鸡西高泉秦墓.他回忆在考古所的经历,特别是在西高泉村发掘的具体经过,已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从对周.秦. ...

  • 思源丨李零:岳镇海渎考——中国古代的山川祭祀

    岳镇海渎考 中国古代的山川祭祀 文 /  李零 中国有个老传统,祭岳镇海渎,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都祭.这种祭祀,属于皇家祭祀,皇帝没了,自然也就中断了.现在,庙毁得差不多了,但山川还在.在这篇文章中 ...

  • 《读书》新刊 | 李长声:亚瑟·韦利的翻译

    编者按 亚瑟·韦利是英国著名翻译家,尤善将中国.日本的文学名著,译成英文.他的译笔被誉为"如五彩油画"一般,文笔优美且不失准确,更能保留相当的东方韵味,他的译作往往被认为是&quo ...

  • 札记第二太行八陉 李零《大地文章》

    太行八陉xínɡ "中国北方有三条线:35°线是王都线,从宝鸡,到岐山,到咸阳,到西安,到洛阳,到偃yǎn师,到郑州,到开封,一线排开,全是古都:38°线是华夏御北的第一道防线,石家庄.太原 ...

  • 李升华七律诗 思秦

    思秦 既在骊山修寝陵,岂能没世竟无称. 两千年里恭如主,三十帝中褒似冰. 万古嬴门延后裔,一篇秦赋颂先登. 彼时既认车同轨,此日谁思上蔡鹰? [注释]读唐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诗,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