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换位思考,正确决策的不二法则
曹操手下众多谋士,被他摆在第一位的,是郭嘉。
郭嘉,170年生,207年死,活着虽然短暂,事迹却是突出。
他为曹操服务,实际只有11年,从196年开始,到207年结束。
郭嘉之所以被曹操念念不忘,有诸多原因,如确实见识非凡,如为拉拢颖川郭氏,如为激励其他谋士等等。
我们不神化也不魔化郭嘉,仅仅分析他的谋略能力到底如何获得。
从郭嘉给曹操出谋划策的成功案例中,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结论:换位思考,是他正确分析形势,作出正确决策的诀窍。
郭嘉为曹操贡献脑力的11年间,曹操有3位大敌:袁绍,刘备,孙策。
(1)袁绍10败,曹操10胜,夸得曹操脸都红了
其中,袁绍是曹操的生死大敌。在袁绍拥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时,曹操才拥有兖州。
197年,曹操被张绣打败,袁绍写信羞辱他。
袁绍说:曹操几次差点完蛋了,都是我挽救了他,现在他居然以天子的名义向我发号施令!
这个时候,曹操西边是张绣,东面是吕布,南面是袁术,背面是袁绍。
忧愁之下,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
这,就是为了缓和矛盾。
这,表明曹操此刻深度不自信。
在这种情况下,郭嘉给曹操写了《十胜十败》,用10条理由,说明袁绍必败,曹操必胜。
郭嘉能归纳出这胜败十条,是因为他懂袁绍。在公元190年,他曾经在袁绍手下做过事,知道袁绍的性格。
他说: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
决定敌我双方的十大要素,郭嘉先后把袁绍和曹操放进去,假定他郭嘉是袁绍或曹操,分别推算他们的行为,比较之下,优劣立分,高下立判。
第一道胜:袁绍礼仪繁多而杂乱,曹操因时因事而制宜。
第二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
第三治胜:袁绍以宽济宽,曹操宽猛相济。
第四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气度胜过袁绍。
第五谋胜:袁绍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
第六德胜:袁绍喜受吹捧,曹操讲究实用,刑赏必诺。
第七仁胜:袁绍小事聪明,大事糊涂,曹操小事或有疏失,大事清晰。
第八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
第九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郭嘉所言,有夸大部分,但总体客观,为曹操找回自信,提供一个有力支撑。
当然,这十胜十败,一定程序上,也是引导曹操向郭嘉表扬的方向发展。
(2)刘备和曹操理念不同,不能杀,不能纵
刘备是曹操的第二位劲敌,在郭嘉活着的年月,一直被曹操压制得死死的。
郭嘉把他看得透透的。
198年,刘备依附曹操。郭嘉劝曹操,不能杀刘备,也不能给刘备机会,最好的办法是软禁。
曹操没听,结果让刘备夺取了徐州。
郭嘉懂刘备,同样是他善于换位思考。
他在设想:如果我是刘备,暂时听众曹操管理,下一步会怎么做?他得到结论,在形势不利时,韬光养晦,一有机会,立即反曹。
显然,刘备这种英雄,既不可不用,又不可大用,更不能重用。
可是,曹操太自信,没听郭嘉的话。结果证明,郭嘉是对的。
(3)孙策没有防人之心,会遇刺客
郭嘉的换位推算法,最神奇的例子,是落在孙策身上。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听说孙策吞并了江东,叹息着说:“难以与他(孙策)争锋了!”
正在曹操准备对孙策进行安抚时,一个惊天消息传来——袁绍已经联系孙策,让他发兵偷袭曹操大本营许昌。
曹操已经没有能力守卫许昌,一旦孙策攻到许昌,结果只有一个,许昌失手,汉献帝被劫走。
这个时候,又是郭嘉站出来,对曹操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杀了不少英雄豪杰,结了许多仇家。而孙策轻率又不善于防备,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危险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很巧,孙策真的在公元200年的5月,被仇敌许贡的门客射杀。
200年10月,曹操获得官渡之战胜利。
之所以准确判断孙策之死,仍是郭嘉的换位思考之功。
生于175年的孙策,年轻气盛,胜利又来得太快,屠杀又干过太猛,还不知道严密保护自己,自然给人留下刺杀机会。
换位思考,看似简单,实际很难。难就难在,先懂人性,才能换位思考出正确的信息。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