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宽放】华阴的屈氏源流

文/魏宽放

华阴的屈氏源流  屈家祖茔
表弟家住华阴市西北的华西村,这里是五十年代末移民前义合村所在地。表弟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村里有一本屈氏族谱,很厚,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就骑车赶到华西村,见到这本屈氏族谱。这是一本2012年修订的屈氏族谱,包含陕西洛川蒲城华阴河南登封几个县屈氏家族今昔发展状况,洋洋洒洒五百页,我用手机齐齐拍了一遍,对屈姓的华阴部分进行了研究梳理。
华阴屈氏始祖屈林
屈林,字伯翁,生于南宋末年(1207年),祖籍湖广汉阳。因为汗时期协助贵由母子署理朝政有功,敕封为“行军大元帅”、“宣德王”。取王室贵族阿里突元利(待考)之女黎丽乌为妻,誉为“皇元郡马”。后元内部纷争,奸臣排挤,始乱终弃,遣屈林持行军大元帅之号镇守敷城(洛川)一带,任世袭敷城令(洛川县令)。屈林任职期间,正处于元代王朝新立,战争破坏严重,急待发展生产,恢复民生,安定民心。屈林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深得民心。任职三十一年终老,后子屈蓄袭任其职。
屈林卒后,夫妇合葬于其住地陕西省洛川县作善村南凤凰峁脚下的仙吉河(现称屈家河)中河上。
华阴屈氏始迁祖屈遵路
元朝元顺帝时期(1320年—1370年),屈林八世孙——屈遵道、屈遵路、屈遵义(史称“一母三进士”),请旨修建先祖祠堂,得到顺帝批准。其后屈遵道任陕西蒲城县令,屈遵路任陕西华阴县令,屈遵义任陕西洛川县令。其后,三人后裔分别在三地繁衍生息。屈遵路,字公由,以皇赐进士敕授文林郎,登华阴县令,落籍华阴义合里,繁衍发展形成屈林家族华阴屈遵路宗支,成了华阴屈氏始迁祖。
义合村的屈氏家族
义合里为华阴市屈氏始迁祖屈遵路的落籍地,是华阴屈氏的祖居地、发祥地。
繁衍生息数百年之后,义合村屈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分为长门祠堂(卧龙城)支系、二门祠堂(涝池岸义学对面祠堂)支系、三门祠堂(刘家庙东头路南什字西祠堂)支系、小四门祠堂(三门祠堂十字路北)支系。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建设三门峡水库,“迁一家,保千家”,部分屈氏族人背井离乡,远迁到宁夏贺兰山下的陶乐县,1959年年底,剩余的屈氏族人迁移到了渭南县下吉公社甘庄大队及附近其他大队。迁移到宁夏的屈氏族人受不了当地恶劣的风沙,适应不了当地的生活,1962年返回到陕西华阴故里,后重新被迁移到了临潼县。
1986年后,部分屈氏移民族人重新回到华阴老家这片土地,和其他村子的移民组合了一个村子叫华西村,就在原来义合村西边一点。但大部分移出的屈氏族人没有回到华阴故土,至今在移居地繁衍生息。
唐遵路终年之后,葬于义合里义合村西北方向五华里渭河之南岸,这是华阴屈氏家族最初的祖茔,称之为义合里祖茔。
关于这座祖茔有一个资料,屈韶(1413——1485),《乾隆华阴县志》第586页,《明山西隰州同知屈宫墓表》王恕三原人:公讳韶,字九成,号诚斋,姓屈氏……成化二十一年九月一日以疾卒,享年七十有三……宏治元年十一月十有三日,夫妇合葬于县西北义合里之……
屈韶是屈林屈氏华阴第四代,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座屈氏祖茔在这儿至少存在了上百年之久,此时实际已经进入明朝中期。
屈氏家族的姚女湾祖茔
明朝中期,华阴的渭河南岸冲刷坍塌不断,渭河河道改道南移,屈家祖茔受到河水严重的威胁。屈氏合族商议,在当时的姚女湾(后称姚义屯)之南、小河之西、后来的老陇海铁路之北购地四十余亩,将屈氏祖茔南迁,这就是华阴屈氏的姚女湾祖茔。
祖茔南迁后,广植柏树、柳树、花草等,专人值守,后一百多年,屈氏家族人才辈出,有几位进士及第,有不少成了明朝政府的地方官员,建有功名,且他们去世之后大多葬埋于此,家族遵制修建了精美的石牌坊,不只一座坟前雕刻安放了温顺的石羊、朴实的石马等石像生,大小不一的石碑更是林立,几乎每座坟前都有石供桌、石香炉,每逢祭日,屈氏合族人一同祭祖。屈家坟园的东面是只有两三米宽的小河,这条小河位于罗敷河之西,河虽然不宽,长年流着清亮清亮的水,水里游着小鱼小虾螃蟹等。传说坟地曾一大蟒出现,蟒身粗如水桶,经常到东边的小河饮水 ,久而久之形成一条小路。当地人非常害怕,又因蟒喝水常损坏庄稼,有人便在蟒行小道上下竹签致蟒死亡,破坏了屈氏家族风脉。几百年十几代的发展,狼在坟地安了窝,几只豹子给自己划定了活动区域,地面上到处是獾打的不知深浅的洞穴,狐狸更是神出鬼没,黄鼠狼拉了鸡藏匿在坟边,乌鸦整日在上空盘旋,甚至坟园成了土匪强人的藏身之所,人们白天都不愿靠近。炎炎夏季晴朗的晚上,坟园上面的鬼火忽明忽暗,时隐时现,跟着行人走动,时不时有猫头鹰发出刺耳难听的叫声,让人心里发毛,充满恐惧。屈家坟园一方面规模宏大肃穆,另一方面神秘阴森恐怖,北边姚女湾(姚义屯,湾里)的多少代居民生活在这里,对他们心理笼罩着阴影,湾里人们称之为黑坟。
关于屈家坟园有两个资料,一个是清乾隆的《华阴县志》:明同知屈韶墓在县西四十里姚女湾,三原王端毅公撰墓碑。
从这些文字得知,屈韶的坟茔已经由义合里迁到了姚女湾的屈家坟园,但没有找到具体明确时间文字记载。
二一个是屈作(1506—1575),字子述,号华谷,明代陕西华阴人。蒲城人王表为其撰书之《明大名府通判公墓表》曰……宜乎吊于家,哭于枢,不远数千里源源而来焉。公以万历三年五月四日卒,享年七十,ト于岁冬十二月某日。葬于姚女湾祖茔之。次子礼部儒官岁捧叔教授山西南坡公,状泣血请全表墓,余与公契最深,无异骨肉,卜至不胜痛悼,谨撰”。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在明朝的时候,人们把这里的屈家坟园已命名为“姚女湾祖茔”。
可惜经历数百年沧桑变迁,屈氏家族姚女湾祖茔在解放初的“平坟灭祖”农业化运动中破坏消失,听说一些碑石后来被保存在了西岳庙中,其他的不知流落到了何方?
梁家城的屈氏后人
梁家城人称梁城子,有梁姓先入为主,因而村名梁家城,有屈姓数户,是当时安排的守墓人的后裔,他们世代耕种着屈家坟园的土地,管理着祖茔的事宜,每逢正月初一、清明节、十月一,华阴屈氏族人都要在坟园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梁家城子的屈姓后人提前扫墓园,将供桌放置墓前,合族人来齐之后进行祭祀,祭祀完毕,按男丁人数分馍,祭祀规模盛大,此风俗延续数百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梁城子的屈姓大约十来户50余人,国家建设三门峡水库,两户屈氏族人于1956年移民银川,后于1962年返陕之后重新移民至富平某大队,两户南靠敷水街和瓮峪口,其他几户1959年年底迁移到蒲城县兴镇公社化木大队和余兴大队,此后,花开几支,至今在那里繁衍生息。
都堂坟和屈家城的屈氏家族
屈家城位于华阴县城西北约一公里处,大明都察左副都御史、屈林家族第十三代传人屈直曾在屈家城这一带住过。
屈直(1458—1531)字道伸,号西溪,陕西华阴义合里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执法不挠,案无滞狱,不数月,声名籍甚。历任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司、南京大理寺卿。大理寺卿相当于今天最高法院的院长。屈直是华阴屈氏甚至是屈林家族官职最大的人,华阴人世称屈都堂。
屈直终年之后就葬埋在屈家城村和南营村柳叶河东岸,立有石牌坊、石人、石马、石羊、石碑等,墓冢高大,大司马朝邑人韩邦奇撰其墓志铭。后来柳叶河西葬有王都堂,世代相传口歌:“屈都堂,王都堂,埋在凤凰两翅膀。”屈都堂、王都堂之墓冢置于凤身两侧,如翼似飞状,人谓之凤凰穴,风水极好,预示后代兴旺发达。可惜屈都堂的坟茔也在农业化时被夷为了平地。
屈直去世之后,屈氏家族专门派人为屈直守墓,当年守墓人的居住地,后裔们形成了屈家城,屈氏后人至今生活在屈家城。
仿车大城东山底的屈氏后人
在华山镇的仿车村、五方大城村、岳庙办东山底村也有屈氏族人生活在那里,这几个村的屈姓与屈家城村的屈氏是近亲族,都是屈林家族十三代传人、大明都察院左幅都御使屈直兄弟三人的后代。
台头村的屈氏家族
华阴敷水镇台头村一支屈氏立户祖屈武德,系屈林家族第三十世传人,祖居华阴义合村,是屈林家族第十三世屈直兄弟三人中的一支后裔,清朝年间因灾荒迁居到台头村。另一支体系不明。
白土坡村的屈氏家族
白土坡村有两支屈姓人家。一支是世居户 ,不知何时迁入;一支是清代由义合村迁到华山脚下做庄稼的屈姓人家,后来转迁白土坡村。
华阴屈氏家族自始迁祖屈遵路到今已700余年,根深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万古长青!
作者简介:魏宽放,文革前夜出生于蒲城,生长在蒲城,祖籍华阴,工作在华阴,毕业于渭南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九个年头,现供职于华阴市黄河学校,爱好用文字记录生活,喜好历史文化民俗研究,著有《九龙原上的童年》。

投稿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