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所向往的生活,往往毁在了想拥有的太多

‍‍

你所向往的生活,往往毁在了想拥有太多。
人的累,往往来自于“想太多”。
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人常常觉得疲惫不堪的原因,并不是生活为你加了多少的压力,而是你自己给自己背负了太多的负担。
你是不是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是不是也一边行走,一边不停地把很多东西背负在身上?
心,只有一颗,如果你塞了太多根本不会发生的可能性给它,再好的一颗心都会承受不住。
你有许多不舍得,有物品的不舍得,也有心情的不舍得,有感情的不舍得。
明明已经没用的东西,却不舍得扔掉;
明明已经不再穿的衣服,却依旧把它放在衣柜里叠得整整齐齐;
明明已经换了新的手机,却总想着以后会用;
明明已经不可能的感情,却不舍得放下;
明明已经离开的人,却不舍得狠心说声再也不见……
人生有太多不舍得,把我们的空间填得满满的,也把我们的心灵空间搞得沉甸甸。

追求物欲的人基本都会陷于一个循环:

追求物质——短暂的快乐——重新感到匮乏——追求物质——短暂的快乐——重新感到匮乏——追求更多物质……

如此没完没了,如身陷囹圄,为物所役,乐从何来?

活着不用死了不留的,都可以减——关于减法生活

取”往往比较容易,难的是如何“舍”。

做减法,并不是为了减而减,而是为了更好才减。

这也是精要主义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精要主义是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在《精要主义》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追求工作精粹切要的理念及系列配套做法

概括一下就是:做事追求“更少,但更好”

它要求的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少数对的、更重要的事情。

传说“文圣”仓颉造字时有鬼神哭泣,因为他泄露了天机。

研究一下“舒”这个字,由“舍”和“予”组成,不难发现其中的“机密”:原来,我们要想活得舒服,必须有“舍”有“予”。

都市人常说一个词:“心累”。

为什么会心累?

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内在能量被不停消耗,太多事需要去顾及,太多东西需要去分心。

就像智能手机,我们打开很多APP,忘记关掉。我们的生命能量,仿佛存了很多打开程序的手机,大量费电。

当我们开始实践极简,回头审视过往生活,相当于有意识清除手机后台驻留的程序。

生命力重新聚焦,变得更有力量。

有人说:这世上最不开心的,就是那些想得太多的人。

想想的确这样。

因为很多情况下,都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想太多,就是给自己徒增烦恼。

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和别人相处。

为什么孩子总是无忧无虑,充满快乐,而等她长大之后,就会逐渐产生各种烦恼,越活越累?

除却一些现实的因素,或许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那种孩子天生带有的单纯,丧失了“活在当下”的能力。

活在当下就是像一个正在带着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孩子一样把整个世界、把每一个片刻都当作未知,细细品尝每一次的真实感觉、感受,没有任何的应该和不应该、没有任何的好和不好,只是全然的允许、全然的临在。

有人问:“我脑袋很想看书,身体却想睡觉,我该听谁的?”

听身体的!

因为想看书的只是脑袋中某个固执的念头而已,而身体则是伟大存在的根器,爱自己要认识到念头的虚妄和身体的真实。

有时候遇到一个人,脑袋很兴奋,身体却感觉不舒服,你要注意了。

这个人和你的关系最后一定会出情况,因为身体比脑袋更有智慧。

人活到中年,就会明白,大部分所谓的朋友、交情、交际应酬,其本质都是权势利欲的牵扯,才不得已而为之。

月满则亏,物极必反。

我们看似得到的同时,又总是不断地失去。

而人这一生,皆是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

当尘归尘土归土,世间一切都是虚空。

生活并非姹紫嫣红才算春天,平和淡雅也未尝不是一种恒久的芬芳。

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