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生的人更容易生病?从医50年的国医大师,讲了1个原因

在这个害怕生病的年代,掀起了一股养生潮流。

无论是年轻人佛系养生,还是中年人保温杯里泡枸杞,抑或老人对保健产品的迷之兴趣,都在说明,人们不想生病,想好好活着,想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但是,在本君看来,这些老中青的养生之道,竟有几分相似之处。

因为这些养生方法,全都是道听途说,都是别人说的“好”或“不好”,吃什么好,做什么好,照搬照学。

尤其有些老年人,养起生来,真的很“严格”,比如听说五谷养人,那就天天吃,顿顿吃,然后不养人的,这不吃,那不碰,就算觉得满足不了味蕾,但为了长命百岁,还是苦苦硬撑。

养生不当反伤身,养生需要“三因”制宜

你确定,这真的是在养生吗?

中医肿瘤专家、国医大师周岱翰(下尊称“周老”)指出: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本身是好事,但因为对养生的目的没有正确认识,就容易进入误区。

那么,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推迟老年病的到来,延长寿命是养生的长远目的,而尽量提高生说质量,活得舒心是近期目的,两者都不可偏废。

所以,生搬硬套的强行养生,很多人因此过得不开心,生活没有质量,这就谈不上养生,而且照着别人的方法做,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没养好身,反而伤了身。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正确的养生方法是什么呢?周老自己怎么养生?

周老认为,真正的养生,既要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又要防病益寿,这就需要制定“三因”制宜的个性化养生方法,即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一分解。

(1)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各有不同,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也不同。

比如说,爬山有益健康,但总不能让老年人经常去爬山吧,有的还腿脚不灵活,这只会更伤膝盖。

比如有的人对游泳有心理阴影,对水很恐惧,总不能说游泳是不错的有氧运动,就逼着人家去学习游泳啊,说不定发生什么意外呢,对吧。

(2)因时而异

因时而异就很简单了,中医养生最讲究什么,就是简单的4个字:顺其自然。

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的衣食住行顺应自然的变化。

从一天来说,天亮了就说明该起床了,天黑了就该睡觉了,所以古人才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果你一天天的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补觉,这养的什么生?

再从四季来说,夏天热,冬天冷,但有了空调后,人们的生活变成什么样?

不管男女老幼,多数人在大热天里开着空调盖着被子睡觉,冬天就是呆在暖气房里,穿着短衣短裤,早就告诉过你夏养阳,冬阳阴,又养到哪儿去了?

(3)因地而异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比如广东地区高温时间长、四季不明显,春夏多雨、天热地湿,所以广州人脾多虚弱、病多痰湿,养生应将这些地域特点考虑进去。

比如,川渝地区人,食物普遍偏辣,如果你硬要说吃了辣椒可以暖身防寒,但总不能让常年口味清淡、喜欢喝汤的广州人也天天吃辣椒吧,最后岂不是伤了胃?

因此周老强调:“了解了'三因’制宜,就知道为什么养生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个体差异和所处时间、空间的变化去调整。”

养生更应重视“养心”“养神”

我们说,模仿似养生,可能本末倒置,其实也是在说,因为你没有发自内心的养生,没有生活质量,你也不开心,这也就没有养心。

养生,也就不能抛开“养心”和“养神”。

人有七情六欲,现代社会物质的大量丰富又撩起人们更多的欲望,离古人提倡的“清心寡欲”“无心得大还”的境界越来越远。

因此,周老认为,对于多数生活早已超温饱和小康,但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都市人来说,适当地卸下精神包袱,养精蓄锐,少做些无谓虚耗精力和心神的事,可能比吃什么大补的药食都更重要。

当然,不是让你一点欲望也没有,而是有适当的欲望和更多的追求本非坏事,但若太过不切实际甚至是不当的强求,就要及时反省了,以免伤身伤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