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在低谷,越要好好“堕落”

今年以来,我们经历的难,有时难到说不出口。
如何度过绝境中的至暗时刻,从艰难中自我拯救,好像成了全人类共同的功课。
而庆幸的是,到了2020的尾声,我也看到了在困境之下,很多人从挣扎走向蜕变和整合。
前几天朋友小A和我分享了她的故事:
那是一个绝望的夜晚。
整整三个小时,小A盯着漆黑的窗外,满脑子只有两个字:自杀
想当初,为了跟男友一起创业,她从公司离职,还向家里借了一大笔钱,但无奈所托非人:
对方不仅花光了她的钱,还同时与多名女性纠缠不清,不断伤害她。
更糟糕的是,当她伤痕累累地回到老家,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抚慰,反而遭到持续的嘲讽。
那天晚上,她整个人彻底崩溃了,陷入一种生无可恋的绝境当中。
挣扎至半夜,她拿出信纸,打算写下自己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封信——把当前的不幸、绝望与悲观,一股脑地倾泻了出来。
但写着写着,她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些朦胧的片断:
一会儿先是浮现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在远处微笑地看着自己;
过一会儿,记忆里冒出了小时候的自己,伫立在空旷的田野上看着落日;
再过一下子,又闪过了小学的画面,当时的小A昂首挺胸地站在领奖台上.....
隐隐约约之中她不断地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以及一些熟悉的面孔。
她愣了一会儿,手中的笔不由自主地写下一句话:
「……现在是我人生中最黑暗、最落魄的时刻,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坚强地站起来,重新拾回过去的骄傲与尊严!」
那一刻,她突然又不想死了。
这是一个奇妙的转折,看似是一种偶然。
但实际上,却是她与「质量世界」恢复联结的必然。
在这不经意的一瞬间,小A从当前的痛苦体验挣脱出来,联结到了曾经的美好瞬间,重拾了活着的勇气。
心理学家格拉塞认为,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会持续将所有美好的感觉准确地记忆下来,并储存在脑海里的一个特别空间。
我们称之为「质量世界」
每一次和它联结,我们都会自然产生了对这个世界最初的眷恋,并从中延伸出一股向上而生的力量。
而这份力量,也许可以支撑我们度过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质量世界。
在一个童年相对美满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很容易觉察到它的存在。
小B是被爱包围着长大的孩子,从小多才多艺,常常参加各种比赛。
而她的父母每次都会去现场为她加油打气,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非常温馨。
即便没有获得好的名次,妈妈也总会温柔地安慰她,而爸爸则会给予她持续的鼓励。
在父母的持续关怀中,小B始终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觉得心里充满了力量。
这一系列美好的感觉,便构成了小B的质量世界。
后来这些年,她曾两度猝不及防地失去了完整的家。
一次是大学期间,爸爸意外去世,妈妈也于三年后改嫁;
另一次是今年年初,她结束了一段长达7年的婚姻,敌不过前夫的精打细算,她几乎是净身出户。
可以说,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最后沦落成了一无所有的“灰姑娘”。
但整个过程,她始终与自己的「质量世界」保持着联结。
她说,每天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虽然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孤独与忧伤,甚至会忍不住流泪。
但每当轻风吹过脸颊的时候,她都觉得那是妈妈温柔的手,在为自己轻轻抹去脸上的泪珠。
同时,耳边也会响起爸爸坚定的鼓舞:“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正是这份力量,持续支撑着她独自挺过家庭破碎的悲恸,走过离异之后的坎坷,一路向前。
那么,若是一个童年不幸的孩子,也会存在自己的质量世界吗?
是的!
只是它更多会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存在。
 
比如前面提到的小A。
她就是一个无法从家庭获得太多支持的孩子,孤独与悲凉,是她成长的主旋律。
小时候,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她被安置在亲戚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亲戚始终待她如外人,很少给予情感上的关怀,甚至有时还会无端辱骂。
后来长大一点,她又被父母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只有寒暑假才得以出来。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存在,没有归属感。
马东曾经在《奇葩说》里说过:
“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小A亦如此。
因为心里有许多无以言喻的苦楚,所以但凡收获一个小小的善意,她都会倍感珍贵和欢喜。
小时候受到委屈,她喜欢偷偷跑去隔壁一位老奶奶家里,寻求安慰。
其实对方最多也只是摸摸她的头,陪着她一起玩耍。偶尔会带她去菜地里,采摘一些新鲜的蔬果,然后和她一起做饭吃。
那是她幼年期间唯一的情感安慰,同时也是她质量世界的最初来源。
长大离别的时候,老人坚定地鼓励她:
“往前走,不要回头。等你长大了,就不会再受欺负了。”
那一天,老人一直站在门口,目送着她走向小路尽头。
前路依旧崎岖,未来依旧未知,但从老人充满期待的目光里,她有了往前走的动力。
后来在学校,因为是班上唯一一位周末留守的学生,所以班主任偶尔会叫她来家里吃个便饭,顺便鼓励她用闲暇时间看看书。
其实,无论是隔壁老人,还是班主任,她们给予小A的,都是一些基于人之常情的小关怀。
但对于极度缺爱的小A来说,却如同来之不易的甘泉一般,珍贵至极。
为了不辜负她们的期待,小A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考上了大学。
一路走来,这一点一滴来自他人的善意,逐渐汇聚成一股暖流,形成她的「质量世界」。
这种无助得以支撑的美好感觉,缓解了她在现实世界的痛苦,陪伴着她挺过了成长的艰辛。
从中她形成一股信念,哪怕深陷黑暗、孤苦无依,也总会有人愿意为她点亮善意之光。
也因此,即便绝望到想自杀,但一旦与质量世界重建联结,她存活的信念便再度燃起了。
小B的质量世界,最初来源于父母的「直接供给」;
 
而小A,则来源于其他人的「间接补偿」。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它都真实存在着,从未缺席。
但是,当被痛苦包围着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暂时失去与它的联结,忘却生活的美好。
那么,要如何唤醒质量世界呢?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正马主张面对痛苦的时候,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他认为,我们越把注意力放在痛苦上,感觉就越敏感,痛苦也会越剧烈,形成恶性循环;
而当我们顺其自然,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再与痛苦纠缠的时候,痛苦才可能会随之减轻。
在我看来,一个人放下对抗痛苦的执念,回归现实事务,便是与质量世界重新建立联结的过程。
如果是短期的挫折。
我们可以像小A那样,把痛苦通通发泄出去以后,情绪流动出来,质量世界便自动回归了。
或者像小B一样,积极去应对破碎的生活,转移对痛苦的关注,内心自然也给质量世界的联结腾出了空间。
但如果是长期的痛苦。
我们可能需要把它当作一个长期的功课,用两个步骤去慢慢攻克。
三年前,我的朋友小C,因为长期痛苦的积压,患上了抑郁症。
丈夫无法理解,常常与她争吵,更是激化了她的痛苦,导致症状越来越严重。
理智层面,她很想摆脱痛苦,让自己振作起来。但实际上,越想摆脱,她就越痛苦。
她内心一片灰暗,万籁俱寂,数次出现想自杀的念头。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做了两个事情。
第一、隔离痛苦,减少与它的纠缠。
首先是空间上的隔离。
她向单位请了3个月的长假,暂时住回了娘家,从而避免了因为夫妻争吵而再度加剧痛苦。
其次是意识上的隔离。
在重度抑郁那段时间,她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觉得很痛苦。似乎只有睡着的时候才能获得一丝放松。
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她决定允许自己放纵一回。
每天躲在房间睡觉,睡了醒,醒了睡,持续了十几天。
通过睡眠获得足够放松以后,她发现,清醒时的痛苦比之前减轻了一些。
于是,她决定继续尝试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
从睡觉到发呆,到起床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再到走出去散步……
在这样无压力、无期待的氛围中,她逐渐恢复了一丝愉悦的感觉,力量感也开始回升。
第二、回归现实,持续填充质量世界
而在隔离之后,她的内心好像轻松了很多,少了之前的很多纠结和挣扎,质量世界和她联结了上来。
在这之后,自然而然地,她开始回归现实生活,持续创造更多良好的体验,填充质量空间。
三个月以后,她带着久违的动力与热情进入工作,她也重新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与肯定。
随着她在工作中的业绩表现逐渐提升。她内心也产生了更多的愉悦感,整个人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这种积极的转变也影响了她的家庭关系,使她在生活里也逐步回归正轨。
写在最后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像小C一样,拥有一个隔离的空间,但我们依旧可以借鉴她、小A和小B的疗愈之路:
顺其自然,不与痛苦纠缠。
 
试着去隔离,试着去发泄,试着去转移。
 
把满满都是挣扎的内心空间腾出来,让那些沉寂许久的质量世界自然浮现。
而只有当我们有了这些积极的感受,顺着感受有了生的动力,自然就会有面对困境的力量。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寓言故事:
国王给了三个儿子一两银子,和一个空房间,要他们想办法把房间填满。
大儿子买了一堆沙子,二儿子买了一捆稻草,但都无法填满房间。
小儿子买了一根蜡烛,当他把蜡烛点亮的时候,房间便充满了
我其实想表达的是,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
我们所收获到的各种美好感觉,终将凝聚成一根根「蜡烛」进入到我们的脑海里。
与质量世界建立联结,把蜡烛点亮,它的光将会照亮我们生命中的黑暗。
别怕,它就在那里,一直都在。END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你好,我是武志红
11月23号(下周一)
我将会在视频号开启直播
预约直播抽10位亲笔签名书
同时抽3位的问题直播间答疑
(0)

相关推荐

  • 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

    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

  • 如何在居家环境中保持身体力量不下降?

    " 居家隔离或者宅男宅女们该如何保持身体的力量与肌肉?" 如果你是世界上每时每日都被居家隔离或者完全隔离的数百万人中的一员,请问问自己:你上次做力量训练是什么时候?  虽然被隔离的 ...

  • 唯黄土能填满人心

    为什么有些人总感觉自己活得很累,不是这里痛苦,就是那里不顺心呢?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因为想索取的东西太多了.因为索取太多,忘记了本该有的知足与知感,让欲望占据了心灵,甚至会做出"逆道而行 ...

  • 无论你经历了什么,请相信下面这篇文章

    人为什么希望被爱?你难道不希望被父母.老师.朋友爱吗?如果你是成年人,你希望被妻子.丈夫.孩子或是你的上师关爱.人为什么总是永不休止地渴望被爱? 你希望被爱,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你 ...

  • 用些诗句填满时间的缝隙(2)

    用些诗句填满时间的缝隙 作者:忆潇 05我的世界,你来过 不曾协议的闯入 或许 是老天他的有意 我们不懂 但你的到来 却是一种开始 我还在想 谁会是我世界的旅客 你却来过 短暂 或许即将远离 一直在想 ...

  • 人越在低谷,越要沉得住气

    作家亦舒曾说:"愈是运气不好,愈要沉住气默默振作,静静熬过去,切勿扰攘,制造笑柄,留下后患." 人生旅途,难免有高峰有低谷,有得意也有失意. 其实,每个人都有扛不住的时候,都有感到 ...

  • 人越在低谷时,越要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方成大器!

    品味生活,感悟成长!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情感励志美文! 大千世界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而已,很多的好运气,都在经历了长久的蛰伏后,才重见天日!人生中,会遇到 ...

  • 人越在低谷时,越不要闲着

    人越在低谷时,越不要闲着

  • 晨读丨人越在低谷时,越不要闲着

    晨读丨人越在低谷时,越不要闲着

  • 人越在低谷时,越不能闲着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尤其是对于一个穷人来说,要想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和发展,不受人欺负,不受人冷眼,就要有昂扬的斗志,有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勇气.只是人不是你去想,就一定能得到,尤其是自己实 ...

  • ​一位富翁说:人越落魄越要假装风光,做法扎心却十分有效。

    ​一位富翁说:人越落魄越要假装风光,做法扎心却十分有效. 老友最近出差,回来感慨万千,定要与我约个时间倾诉一番.到了地点,老友忍不住先挑起话头,说他这次外出洽谈业务,遇到一位富翁,平易近人,不免多聊了 ...

  • 人越在低谷的时候,越不要闲着

    作者:廿一 来源:每晚一本书(yitiaobao)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人生的低谷时期,但每个人面对低谷的态度,却各有不同. 有的人,遇到低谷时期,暴饮暴食,疯狂纵欲,不愿意面对现实. 有的人,则是一蹶 ...

  • 人越在低谷时,越不能太安逸

    有句话说:"未曾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人生旅途上,总会猝不及防跌落人生的谷底,比如,爱人结婚了,新郎(娘)却不是我:项目做成功了,功劳却被上司一锅端,只有继续&qu ...

  • 人越穷,越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参悟

    众所周知,生活中有许多人在做"废品回收"的生意,他们把人们不需要的东西收购之后,变废为宝. 由此可见,就算是废品,只要换个使用场景,或者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改造,也自有它的用处.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