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养育孩子了解人性的“疫苗”:谈谈刘墉的《你的善良需要锋芒》

二十年前,彼时刘墉的女儿12岁,在美国出生与生活。

有一天,看到了电视上的一则报道,女儿对刘墉说“老师里也有坏人”的看法非常愤怒,那一天,刘墉想了很多很多。

再想起一位著名音乐家与自己的对话,这位音乐家告诉刘墉,“她最好别结婚”,因为“她最好活在她纯真的世界,不要接触柴米油盐。”

果然,那颗年轻的新星,结婚离婚,从此失去光芒。

孩子能一直生活在纯洁的世界里,不遭遇丑恶的人性,不遭遇挫折吗?

如果我们父母,什么都不跟孩子说,她对外界会有什么看法?

孩子的纯真,却成了像刘墉这样的父母,一个非常忧心的事情。

家有女儿,或者说,家有儿女,如何去引导孩子看待这个世界,而且像注射“疫苗”一般的产生“抗体”,刘墉想到了自己最厉害的地方。

对啊,华人之星,知名作家,高校名师,励志大师,这种种的头衔下,还被人称“华人家教的典范”,被誉为“青少年心灵沟通专家”。

于是,刘墉提起笔来,写出了这本日后轰动华人世界的书《你的善良需要锋芒》。

说到底,人之所以为人,是人性所至。

人性是什么?刘墉用了老辣的手法,用“最浅的文字,谈较深的道理”,拔开现象谈本质,他用一个个的人性故事告诉我们:

面对“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请用智者的心态。

并请我们,用仁者的心态,去培养“你不能没有的谅解”。

一、生气与不生气,和公平有关

面对一个不公平的世界,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态?

非常微妙的是,我们会用公平,与不公平,来判断同样的一件事情。

在书里,刘墉说道天平、地平、人心平,则天下太平。

比如,当我们排队买票,人很多,好不容易轮到你,刚准备要买时,售票窗口却关上了,还挂了块刺眼的牌子“客满”。

你会生气吗?

你会生气--当你后面没有别人的时候。

你不会生气--当年后面还有一堆人的时候。

你会怒不可遏--售票处走出一个人,越过你把票卖给你后面人的时候。

这就是人性!

原因是什么?

如果只有“我一人”,那不公平就太严重了。

因为那不但是“不公平”,而且是“歧视”“藐视”和“侮辱”。

人性要的,是一种公平。

以上,是一种智者的分析,拔开现象,我们看到了事情背后的本质。然后,我们也提炼出来一个重点:

当东西有限又不得不分配的时候,你一定要找个方法。

不论用什么样的说法,都往公平上靠。

比如,按年龄来分,按性别来,甚至可以是抽签,看谁运气好,谁得。

然后,我们一定要知道,这种追求公平,从小到大都有,这是人性使然。

很多父母在有了二胎之后,会发现大宝的情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开始会变得不听话,哭闹,跟小宝抢东西。

更加让我们生气的是,越批评大宝,他甚至有可能越来劲,对待小宝更不好。

真的是大宝不乖,变坏了吗?

结合上面的人性来想一想,我们觉得大宝这样的表现,是种什么样的因素在影响的呢?

而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会更好?

是的,公平对大宝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小宝来之前,他拥有父母所有的爱,来了后,小宝小,父母不可避免要围绕着小宝转,大宝会不会想,小宝是来抢他的爸爸妈妈的呢?

大宝会不会想,小宝哭闹就有妈妈照顾,那我也哭闹,是不是妈妈也会照顾我呢?

如果父母总跟大宝说,小宝小我们要让着他,那这样的不公平感是不是更强了呢?

所以,结合人性来看,公平要体现在处理孩子关系间。甚至有时候,还要故意的偏大宝一点点,平衡一下有时对小宝的偏心,不用解释,我们都多多少少会有所表现。

这样的细节,在书里刘墉说得非常详细,比如:

两只鸡腿要分三个孩子时,最好先在厨房里切成多块再端上来。

有四颗糖要分给三个孩子时,可以自己留一颗,再平分给孩子们。

甚至说到,当立遗嘱时,千万不要说死后要怎么分财产,否则的话,稍有一点不公平,比如谁穷一点多分些,都可能让一些子女寒心而离你而去。

结合人性,想好怎么来分配才最好。

二、只要是人,都要面子

你的男朋友变心,交了女朋友,过几个月他被对方甩了,又回头来找你,你还要他吗?

如果那个女生爱他爱得要死,是他自己回心转意回来找你,你是不是会“芳心大悦”呢?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前者你是捡了别人不要的。

而后者,则是他发现了你的好,再来找你,你就是“人生赢家”。

同理,如果你用在家庭教育上呢?

孩子做错了事,妈妈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他,他可能面红耳赤的否认,甚至因此而撒谎,让这件事变得更糟。

但是,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你却没有当众苛责,而是带他回家,平静的吃饭洗澡,等周围安静时,再母子俩谈心,你说,孩子你这么做,妈妈相信是有原因的,可以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吗?

你的大度,会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关爱,更加愿意改变自己,来达到父母的期望。

三、你的善良,需要锋芒

在看刘墉的这本书之前,作为家有女儿的父母,我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看待这个世界,也是十分纠结。

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只教育孩子的善良,她未来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到自保与圆滑吗?

与人友善,主动问好,却换来对方的冷漠与无礼,这种做法,我们还需要违心的告诉孩子要礼貌吗?

所以,看到刘墉的这本《你的善良需要锋芒》,我一口气读完,还是意犹未尽。

有两个惊讶:

惊讶于这本书的内容,读起来非常浅显易懂,都是各种生活中我们会碰到的事,非常精彩。

同时,又惊讶于平常事背后的人性与规律,做一个智慧的人,远远不够,如何去谅解,才能利用人性并发扬人性。

如果以家长身份来读,我们就知道,面对孩子,要用人性的做法来与孩子相处。

如果是以成年人的身份来读,我们就知道,各种算计的背后,潜藏着的主线,抓住并利用,可以四两拔千斤。

如果是孩子来读,在他的脑海里,能学会用智者的眼光看待世界,并且用更高的层次来谅解。这会让孩子的自我教育与逆境疗愈能力,有一个好基础。

当然了,更建议你读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或者以从书中获得的感悟与启发,来调整你与孩子,与身边人的做法。

所以,如果你有像我一样的困惑,不妨也读读这本书吧。

最后,很喜欢这本书的这句话:

知世故而不世故,看到生活的真相;

选择谅解和热爱,才是真正的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