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剂汤药走天下!千古名方桂枝汤,用好了,能治这5种疾病!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也被人成为“千古第一方”。作为临床经典方剂,桂枝汤常常会与其他方剂组合使用,更加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跟随贾春华老师,学习下5个经典的桂枝汤的合方、类方。
一、桂枝二麻黄一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用法】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可再服。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表郁轻证。
【应用要点】
1.主症: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一日再发者。
2.病机:邪郁太阳,风多寒少,营卫失调。
【方义发微】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2∶1用量的合方。由于桂枝汤量较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比例增加一倍,麻黄汤用量较之减少,故其发汗力量更小,可称微发其汗。本证所述服桂枝汤后汗出过多,为汗不如法,故病邪不解,但未引致变证,其病证仍在太阳之表;“形似疟,一日再发者”为邪气客于营卫之间。因本证已大汗出,但表邪未解,故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微发其汗以解散表邪而不伤正。
二、桂枝加人参附子汤
【方源】《金匮翼》卷三。
【组成】桂枝、白芍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附子(炮)半个,人参一两半。
【用法】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功效】温阳益气解表。
【主治】阳虚,兼表邪未解。
【应用要点】
1.主症:恶风发汗,漏汗不止,头身痛,小便量少而不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脉浮虚。
2.病机:阳气虚衰,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桂枝加人参附子汤乃由桂枝汤与参附汤组成的合方。方中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参附汤温阳、益气。本证由于太阳病汗后之表阳虚弱,属治不如法,致阴阳两伤。太阳病因发汗,腠理不固,遂汗漏不止,太阳之阳气外虚,津液漏泄而不固也;表虚则恶风,为正虚阳气不足;汗出亡津液,致小便难;四肢为诸阳之本,今阳亡液脱,四末失其温煦,故微急屈伸不利;恶寒汗出,头身痛,脉浮,仍属桂枝汤证。治疗应以桂枝加人参附子汤扶阳益气为主兼以解表,使阳气来复,气化津生,则表邪得解,而不失标本兼顾。
三、加减桂枝汤
【方源】《症因脉治》卷一。
【组成】桂枝、麻黄、杏仁、甘草、半夏、生姜。
【功效】发汗解表,散饮降逆止呕。
【主治】外感风寒停饮证。
【应用要点】
1.主症: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喘息不宁,语言不便,呕而不渴,脉浮紧。
2.病机:风寒郁遏,水饮内停。
【方义发微】加减桂枝汤为麻黄汤与小半夏汤的合方。麻黄汤发汗解表;小半夏汤散饮降逆,和胃止呕。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喘息不宁,语言不便,脉浮紧,为麻黄汤证具,属太阳伤寒表实证。呕而不渴,知水饮停留于心下,上逆作呕,乃胃家病,属阳明里证。故本证属于太阳阳明合病,风寒外束,闭郁于表,兼胃有停饮。治疗上单解表不能蠲饮,独散饮表邪不解。因此,二方相合共为解表散饮之效,以解两经之邪。
四、桂枝合白虎汤
【方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组成】桂枝、芍药、石膏(煅)、知母(生)、甘草(生)、粳米。
【用法】引用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解肌发表,清热生津。
【主治】风温,壮热多汗,身重睡鼾。
【应用要点】
1.主症:壮热,恶风,大汗出,渴喜冷饮,全身困重,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浮大而数。
2.病机:表邪未解,邪热由卫入分,顺传于胃。
本方以桂枝汤与白虎汤相合而成。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仲景群方之首,凡见营卫不和,表邪不解之发热恶风,头身疼痛,汗出,脉浮等均可用其宣散在表之邪;白虎汤清热生津,为治疗邪热在阳明胃经,以里热亢盛,无形邪热弥漫表现的代表性方剂。两方相合既可宣散在表之风热余邪,又可清在里之无形邪热,卫、气同治,表里同调。桂枝汤的解肌发表亦有利于在里邪热之清解宣透,白虎汤的清热生津可防止邪热的进一步内陷。本方若单以桂枝汤则难清在气之无形邪热,纯以白虎汤难解留连于肌腠之风热余邪。故两方相合,一则调和营卫以散未尽之表,一则清热生津以祛在气分之邪。
五、桂枝四物汤
【方源】《保命集》卷下。
【组成】当归、熟地黄、川芎各二钱,白芍(炒)三钱,桂枝三钱,甘草(炙)一钱。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滋肝养血,兼调和营卫。
【主治】妇人经产一切血病,兼风感太阳卫分。
【应用要点】
1.主症:月水不调,崩中漏下,或产后恶漏不下,兼发热,汗出恶风,苔白不渴,脉浮弱。
2.病机:冲任虚损兼营卫不和。
【方义发微】桂枝四物汤由桂枝汤与四物汤相合而成。是方也,取四物汤补血调血,调理冲任;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化气和阴阳之意。本证是妇人经产体虚,复感太阳卫分风邪所致。经产后体虚属里虚,汗出恶风是表虚,二者无轻重缓急之分,故应表里同治。如单以桂枝汤解肌发表,必致汗出太过,里虚更甚;仅以四物汤养血调血,难解留表之邪,有闭门留寇之嫌。二方相合,既收祛邪之效,又无伤正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