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平方公里!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亮相!看看珠三角这5大科学城
两周前,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南沙区政府透露,由广州市发改委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州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专家组的评审,正报送广州市政府审定。
未来这个总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珠三角几何中心将构建全球合作网,并争取和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等协作,引导全球创新要素在珠三角集聚,最终成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创新平台。
南沙科学城主打海洋科学
《建设方案》显示,未来南沙科学城将有9大任务,排第一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这正是南沙科学城主打的科研方向。
早在今年3月,中科院与广州市政府举行的工作会谈上,双方就明确要在南沙布局建设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
资料显示,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实验装置是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联合中船重工702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中科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等共同申请建设的。
它可以为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开采的全过程提供长期观测和实时预警技术支撑,从而推动解决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采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
由于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区,全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近800亿吨在南海,因此服务于可燃冰开采研究也成为南沙科学城当仁不让的科研主题。
2017年5月,我国在珠江口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当时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在该试采现场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为此发送贺电庆祝。
而这次试采的主力单位就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后者也在南沙科学城建立了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基地,未来将成为我国海域可燃冰产业化的孵化基地。
珠江口五大科学城可分为两类
包括南沙科学城在内,目前珠江口东西两岸一共有五座科学城,按照功能来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最早建立的广州科学城以及目前的中山翠亨科学城都是产业聚集区,主要是通过提供产业优惠来吸引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或者研发企业,落户的主体是企业,在这两个科学城内部并没有国家、省级的大科学装置,侧重于生产和制造。
而南沙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则是以科技研发为主,分别都有瞄准特定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同时围绕这些科学装置再提供必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配套,落户的主体首先是大学、研究机构或者实验室。
比如南沙科学城就有为南海可燃冰商业开采提供研究服务的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实验装置,而东莞中子科学城则有散裂中子源、南方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而深圳光明科学城则将建设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广深科创走廊规划项目负责人、省规划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在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目标的同时,国家层面将一系列重大科学装置布置在了珠三角各个城市意在加强珠三角基础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回应。
他认为,目前珠三角企业层面的应用型创新已经获得了世界的一致性认可,诞生了一大批领先的企业和产品,但是来自大学、科研机构的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却不多,而作为整个国家的创新来说基础创新又是很重要的一环,不解决基础后面都是空中楼阁,很容易受到各种影响。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国家目前把一系列重大科学装置放在珠三角,也是希望能通过基础创新和珠三角的应用型创新相结合,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链条。
“如果这件事能做成会极大地增强珠三角走向知识经济的动能,我们的科技再加上香港的金融就可以成为一个经济核心,重构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的位置,产生深远的意义。”
详解
广州科学城
广州科学城位于黄埔区,是广州高新区的核心园区,也是广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其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是计算机及软件、电子商务、物流、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环保设备等。目前广州科学城坐拥111家世界500强企业,占广州世界500强企业的40%,区内聚集300多家国家和省、市级和跨国企业以及1000多家高科技企业。
南沙科学城
南沙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明珠湾片区91平方公里,庆盛片区8平方公里。南沙科学城将围绕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核心关键定位,打造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等4个支撑发展的功能定位,旨在打造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和战略产业策源地。
在重大科学装置方面,目前南沙科学城已经有了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实验装置,未来将加快推进南方海洋与工程、再生医学与健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等4家省实验室建设。
目前确定入驻明珠湾片区的单位包括中科院南海所、国科大广州学院、力学所空天科研中心南方中心、沈自所智能无人系统新型研发机构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办公基地等。
中山翠亨科学城
中山翠亨科学城位于珠江西岸、中山市东部滨海、翠亨新区起步区马鞍岛的南部,规划设计范围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根据《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草案,其定位是湾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在发展路径上,中山翠亨科学城将综合考虑与深圳前海、深圳海洋新城、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东莞滨海湾新区等区域重要节点的关系,统筹考虑区域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配套服务的关系,明确中山翠亨科学城在区域中差异化协同发展的角色,助力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
东莞中子科学城
中子科学城是东莞依托散裂中子源、南方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的科技创新高地,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总规划面积53.3平方公里,将成为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和示范区域。
中子科学城拥有中国最大的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该装置是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也是我国华南地区第一个大科学装置,还拥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南方先进光源,目前中子科学城已经逐步形成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由东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目标定位为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材料科学基础前沿,在重大科学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原创性突破,着力解决高新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深圳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位于深圳光明新区,规划总面积达99平方公里,覆盖光明区60%以上面积。
目前光明科学城已经开始了启动区土建工程,启动区内将建设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装置楼,未来还将布局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形成重大基础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整个光明科学城分为核心区、科教区、配套区、拓展区和光明小镇5个部分。其中,核心区主要规划建设材料基因组、合成生物学等大科学装置以及交叉研究大楼、基础研究大楼、工程研究平台等。
科教区主要规划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布局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配套区主要规划建设会议交流中心、科学展示中心、院士专家楼等科学配套设施。
拓展区主要为后期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世界知名科研机构集聚提供空间保障;光明小镇将提供绿色生态休闲功能,打造国际一流特色小镇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休闲旅游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