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的你,如何逃离惯性思维的陷阱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总是被大家戏称为“不可能姑娘”。
有一次,她因为没有评选上优秀学生代表,给系主任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洋洋洒洒多的列举了一百多条证明自己很优秀的证据,可信一送出便没了音讯。
经此一事之后,这位“不可能”姑娘在我们全校出名了,她的事情还被我们当做笑话传了整整一个学期。
其实,那位“不可能”姑娘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想证明自己很优秀,无非是因为她坚信一件事——只要足够优秀就能成为优秀学生代表。
可以说,这位“不可能”姑娘思考事情的方式被惯性思维束缚了。完全沿用之前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
如果我们带着惯性思维去工作,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
01
所有的不可能,其实也可以转化为可能
当我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以后,我惊讶的发现:原来“不可能”小姐真的是到处都有,而且办公室还成了重灾区。
在我身边的人中,有很多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的。
比如说我的前同事W。W比我早两年进入公司,可她的工作状态让公司里的同事们都觉得她还不如一个刚来的实习生。
前几天,W的工作报告因为一些小的错误,被她的顶头上司打了回来。按常理来说,只要她把报告出错的地方找出来,然后改好重新交上去,这事儿就算完了。
可她偏不。她认为自己在上交报告之前,已经连续对报告检查了好几遍,所以报告里是绝对不可能再出现其他错误的。为此她还特意找到自己的上司,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听完W的话之后,上司建议她再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报告。
但固执己见的W坚持认为自己报告里不可能存在任何错误。无奈之下,上司只好把报告中的具体错误指给W看。
这时候,W才不得不承认,报告中真的存在错误。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她的身上,时间一长,她的工作就做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想和一个明明有错,还老是抵赖的人一起工作。无奈之下,W离开了我们的公司。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不可能。之所以在某些事情上我们一直保持着不可能的“执念”,是因为很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固化的认知。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同“吃多了就一定会长胖”这个结论,但吃多了真就一定长胖呢?答案是不一定。
有可能这个人代谢很好,吃多少排多少,就是不长肉。也有可能这个人是个糖尿病患者,吃的多反而变得越来越瘦。凡事无绝对,学会变通才是王道。
02
别拿否定自己做借口
当然,除了“不可能”之外,在工作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惯性思维:遇到困难就拿否定自己做挡箭牌。
拥有这一类惯性思维的人,在他们的嘴里,你总能听到“我不会”“我不知道”“我不清楚”这类词。
我有一个朋友,她就特别喜欢用这一类词。每当朋友们找她帮忙时,她都会用“这个事情我不清楚哎”或者“这个我真的不知道啊”来打发他们。
因为她这个人特别怕麻烦,尤其是怕别人麻烦自己。她认为只要找借口拒绝了别人,别人就不会给再自己找麻烦。
而且,她还把这个习惯从生活上带到了工作中,除了自己该做的工作,其他的她一概都不管。
所以,每次同事们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说自己不知道;老板交代一个新任务給她,她想都不想立马就说自己不会;每当自己工作上出错误被上级质问时,她永远都是“我也不清楚怎么回事”。
时间一长,我这位朋友就给公司里的人留下了“工作能力差”和“不团结同事”的坏印象。后来,她还因为这个原因被老板炒了鱿鱼。
其实,工作中遇到“不知道”“不会”或者“不清楚”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没有人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嘲笑你或者认为你不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这些话作为工作中的借口,因为没有老板喜欢又懒惰又爱找借口的员工。
之所以我这位朋友一直拿自己不行做借口,其实也是因为她的惯性思维。
因为在她看来,只要她拿自己不行做借口,那么她就能逃避掉自己该做的工作或者该负的责任。
时间一长,这种借口就成了习惯。
科学家艾蒙斯说过:“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假如一个人遇到问题时总是否定的思维,总是觉得“这怎么可能、办不到、没有办法、不知道”等等等,长期以往他失去的是主动思考的能力,失去主动成长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总是怨天尤人、散发着负能量,久而久之积极向上的朝气也终将被腐蚀掉。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如果我们常常固定在一个思维当中,就看不到其他的闪光点。
03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很重要
既然惯性思维对我们的工作有着这么多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工作中避免惯性思维呢?
想要避免惯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和转换性逆向思维。
一.换位思考
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你才能明白对方为什么想的和你不一样,有理解的基础后才会有沟通与合作的可能。首先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一位客人向电影院的老板抱怨道:“你能不能让那些戴着帽子的人,在影片放映时把帽子摘下来?因为我在后边被他们的帽子挡住了视线,根本什么都看不见。”
听了客人的话,老板有些为难。因为强制让那些戴帽子的客人摘下帽子,肯定会引起客人的不满。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客人心甘情愿的摘下帽子呢?老板陷入了沉思。
后来,老板想了一个方法,他在影院最显眼的地方贴了一个公告上面写着:“本影院提供人性化服务,特许老幼病残戴帽观影。”公告一出,果然再也没有观众戴着帽子观影了。
在这个故事里,电影院老板并没有强制观众摘下自己的帽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利用人们不愿承认自己虚弱的心态,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克服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
就拿我那位老是说“不知道”的朋友来说,她之所以总是用否定自己来逃避问题,那是因为她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
在她看来,工作以外的事都是自己额外的负担,都是麻烦事。但如果她站在同事和老板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考量。
如果她这么想,她就绝对不会用贬低自己的能力来逃避工作之外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所做的不是一味的发牢骚或者自暴自弃,这样做是于事无补的,只能让我们的以前的种种努力化为乌有而得不偿失。
二.转换性逆向思维
所谓的转换性逆向思维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就拿“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来说。有孩子在缸中溺水,依照我们的常识,那肯定是要赶紧救他,让他从水中脱离出来。
可在场的都是没有缸高的小孩子,显然这种方法是不成立的。如果我们都这样想,那溺水的孩子就只能淹死在水缸之中。
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司马光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他用大石头把缸砸破,让水从缸里流出来,孩子最终得救。
司马光的这种做法,就是转换性逆向思维的一种体现。
要救溺水的孩子,只要让他和水分离即可。除了让这个溺水的孩子脱离水之外,难道不能让水主动脱离人么?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才有了司马光砸缸这个举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应用这种转换型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在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一想自己做了什么,让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有如此大的进步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 ;刨除这些原因,自己在工作中会不会还如此顺利等等。
这样一来,当我们的工作真的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落感和负面情绪。少了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把工作做的更好。
其实,能够限制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人的思维就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
也许我们正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亦或者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白,这种境地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惯性思维所致,只要勇于重新考虑,就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 end ·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