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诗歌散文教学的灵魂
诗歌和散文被称为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这种称呼不仅指诗歌和散文语言所呈现给人们的无声的、静态的形式,还包括诗歌和散文语言通过人们的朗读所呈现出来有声的、动态的形式,正是因为诗歌和散文在语言上具有这种双重优势,因此,教学诗歌散文时,我们必须把突破口以及重心放在朗读上。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5点:
1. 使诗歌散文所蕴含的情味能被开掘出来。诗歌散文的情味往往是内隐的,只有通过朗读,这内隐的情味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才有可能被学生体会到。
2. 能体会到诗歌散文的音乐美。好的诗歌散文都是讲究节奏、韵律、声调等音乐元素的,而这些元素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被学生感受到;舍此,别无他途。
3. 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朗读不仅能体现出诗歌散文的外在形式,而且还能使诗歌散文的内在意蕴被释放出来。这样,日久天长,无疑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朗读有助于朗读者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常言道:常读口里顺,常写手不生。作为一个语文学习者,只有经常坚持朗读,日久天长,自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 朗读能净化人的灵魂。优秀的朗读首先需要读者准确地把握原著的基调,并把它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这样做时,朗读者往往就能沉浸到作者所营造的那个艺术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嬉笑怒骂,领悟作品的人生哲理,这样,时间长了,无疑会净化朗读者的心灵,提高朗读者的审美能力。
6. 朗读能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论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好的朗读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这一点,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并引导学生开展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朗读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这里笔者提出6点建议,供参考。
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读准字音,同时做到朗读时不丢字、不增字。
其次,要学会停顿,学会把握重音,学会把握语调,学会把握节奏快慢。
第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感情基调,在体会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第四,教师要做好示范引领。教师的示范引领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的示范朗读,一是让学生多听听专家的朗读。前者会让学生感到亲切,会激发学生练习朗读的内在动力;后者会让学生感到朗读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是一门需要认真去对待、去钻研的、去练习的技能。
第五,定期举办朗读比赛,通过比赛激发、调动大多数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使朗读能力的培育尽可能惠及每个学生。
最后,尤其需要强调的一下的是,初次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教师在做好上述五方面工作的基础上,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的实践训练上,这才是朗读训练的重心,这才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关键。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学生的朗读能力肯定会形成,肯定会提高。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自古以来,学语文从来强调诵读,诵读能咬嚼文章的意义,揣摩说话的神气,体会文章的神韵,把文章语言学到手。许多语文学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课堂上要有琅琅书声荡漾。”于漪老师这里所说的“诵读”就是本文所谈的朗读。从于漪老师的这段话里,相信读者诸君不难看出朗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当然也包括对诗歌散文,因此,重视朗读、强化朗读,实乃语文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学生千万忽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