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吃太多会伤肾?怎么吃能预防肾病?

现在不少减肥的人和健身的人平常的蛋白质摄入量都是比较高的,而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蛋白质吃太多会让肾超负荷工作、过度疲惫,长此以往导致肾功能受损,这种担心是必要的吗?

对健康人来说,这种担心可能必要性不大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来说,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高蛋白饮食(每天摄入量≥1.5 g蛋白每 kg体重)就会对肾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1]

对1135名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女性11年跟踪调查发现,高蛋白质摄入并不会导致肾功能受损。[2]

一次性大量吃蛋白质或者一段时间的高蛋白饮食可能会让肾小球滤过率 (GFR) 升高,这常常被认为是高蛋白饮食会影响肾功能的依据,但研究表明这种状态其实只是正常的响应和调节,GFR临时升高并不代表会导致肾病。

比如怀孕期间的健康女性GFR增加可高达65%,通常在产后三个月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尽管怀孕期间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但妊娠并不是发生慢性肾脏病(CKD)的危险因素。[3-5]

进行单侧肾切除的人,剩余的单肾也会通过提高GFR来适应,而对他们20年以上的跟踪随访表明,尽管长期高GFR,单肾功能仍保持正常。 [6-7]

运动员一般长期保持高蛋白质饮食,许多运动员的饮食习惯是超过每天2.0g蛋白/kg体重的,但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患肾病或肾功能丧失的风险更高。[8-9]

另外有研究发现,对采用高蛋白饮食来减肥的超重但健康的人来说,坚持6个月的高蛋白饮食没有对肾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10]

肾脏功能受损人群,要避免高蛋白

但必须注意的是,以上结论的前提是健康、肾功能没有受损的人。对于肾功能已经受损的人或者已经诊断为肾病的患者,高蛋白饮食能导致病情加重。

比如对489名肾功能轻微受损的女性11年跟踪调查发现,总蛋白质摄入量高,尤其是动物肉类蛋白摄入量高,可能会加速其肾功能下降。[2]

目前全球CKD的患病率大概是14.3%。而我国CKD的患病率大概是10.8%,也就是每10人里就有一位是慢性肾病患者。[11]

在人群中,虽没被诊断为疾病但肾功能已经轻微受损的,可能也不少。

这些因素,确实会增加肾病风险

很多时候一些慢性肾功能不全会与遗传、疾病、感染、药物或者接触毒素有关,但是也跟很多可以改善的生活方式类的风险有关,比如说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因此,预防这些慢性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普通人要预防,怎么吃?

不少慢性病之间互相增加患病风险,而有利于预防这些慢性病的生活和饮食原则通常是有相通性的。生活习惯方面首先是尽可能的不抽烟、不喝酒,坚持适量运动,警惕药物滥用。

饮食方面,「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DASH)被证实对多种慢性病的预防和改善有帮助。其中相通的原则是高膳食纤维、限制饱和脂肪、控糖、控盐。

已经得了CKD,该怎么吃?

实际上,在我国已有的CKD的患者当中,营养不良率很高,达到了22.5%~58.5%。得病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吃,需要合理安排饮食。

结合2021版的《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些关键点。

及时听取专业人士意见

首先,CKD分不同的类型,从营养干预的角度,也需要结合具体的生化指标、肌肉量、体重等情况作出调整。

背后需要专业的训练,所以请务必及时看病,听从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

并且还应当重点监测蛋白质摄入量以及能量摄入量,病情也至少每3个月监测一次。

对于病情最轻的一类,即CKD1~2期,并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以下要点应该重视:

总热量

能量也很重要,建议保证足够的能量,近期体重应该维持相对稳定,变化不超过5%,如果是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应当注意减肥。

热量摄入按照30~35 kcal/kg体重比较适合,如果肥胖,减少热量至1500 kcal。

老年患者,每天热量可以减少至30 kcal/kg体重。

蛋白质要控制,数量和质量都要重视

● 数量 ●

避免高蛋白

但不建议每天低于0.6 g/kg体重

患者应该避免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超过1.3 g/kg体重。

如果是非持续性大量蛋白尿的1~2期患者推荐蛋白摄入量是0.8 g/kg体重。

但不推荐每天小于0.6 g/kg体重,有大量蛋白尿的话建议蛋白摄入量是0.7 g/kg体重,同时加用酮酸治疗。

● 质量 ●

不要只吃红肉蛋白

鱼、蛋、奶、大豆是好选择

这次指南中提醒,除了蛋白质摄入量以外,膳食中蛋白质的质量也引起糖尿病肾脏疾病(DKD)3~5期患者的肾脏进展。

比如饮食中大量的红肉摄入,会与风险增加有关,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如果增加鱼、蛋、奶制品可以降低肾衰竭的风险。

通过增加大豆蛋白质比例,比如动物蛋白占35%,豆类蛋白占35%,蔬菜蛋白占30%,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

也有些研究显示,饮食蛋白质结构中增加高比例的植物蛋白,可以降低CKD 3~5期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注意控盐

一般来说每天饮食中的钠摄入不要超过2.3 g,换成食盐是6 g。

如果是有持续性高钾血症的患者,应当限制饮食中钾的摄入量。

如果同时有糖尿病,要注意,不建议把盐控制得过低,比如每天少于3 g。因为有一些研究显示,严格低钠饮食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代谢,并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激素以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记得多吃蔬菜水果

总体来说1~2期患者的话应当适量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减少净酸的产量。与服用碳酸氢钠相比,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同样可以减轻患者的肾脏损伤。

如果有用的话,别忘了转发相亲相爱一家人哟~

参考资料:

[1] Ko GJ, Obi Y, Tortorici AR, Kalantar-Zadeh K. Dietary protein intak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17;20(1):77-85.

[2] Knight EL, Stampfer MJ, Hankinson SE, Spiegelman D, Curhan GC:The Impact of Protein Intake on Renal Function Decline in Women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or Mild Renal Insufficiency. Ann Intern Med 2003, 138(6):460-467.

[3] Calderon JL, Zadshir A, Norris K: A survey of kidney disease and risk-factor inform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MedGenMed 2004, 6(4):3.

[4] Lindheimer MD, Katz AI: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 In Renal physiology and disease in pregnancy 2nd edition. Edited by: Seldin DW, Giebisch G. New York , Raven Press ; 1992:3371–3431.

[5] Conrad KP: Mechanisms of renal vasodilation and hyperfiltration during pregnancy. J Soc Gynecol Investig 2004, 11(7):438-448.

[6] Higashihara E, Horie S, Takeuchi T, Nutahara K, Aso Y: Long-term consequence of nephrectomy. J Urol 1990, 143(2):239-243.

[7] Regazzoni BM, Genton N, Pelet J, Drukker A, Guignard JP: Longterm followup of renal functional reserve capacity after unilateral nephrectomy in childhood. J Urol 1998, 160(3 Pt 1):844-848.

[8] Lemon PW: Is increased dietary protein necessary or beneficial for individuals with a 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 Nutr Rev 1996, 54(4 Pt 2):S169-75.

[9] Chen JD, Wang JF, Li KJ, Zhao YW, Wang SW, Jiao Y, Hou XY: Nutritional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elite and amateur athletes. Am J Clin Nutr 1989, 49(5 Suppl):1084-1089.

[10] Skov AR, Toubro S, Bulow J, Krabbe K, Parving HH, Astrup A: Changes in renal function during weight loss induced by high vs low-protein low-fat diets in overweight subjects.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1999, 23(11):1170-1177.

[11] 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08):539-55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