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
观点/《论语别裁》,文/子非鱼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语出《论语》学而篇,记得小时候学过,并背诵了全文。
孔子说,学习而经常温习,是很快乐的;有朋友从远方来找你,是很快乐的;别人不知道而不去怨恨他,不也是君子吗?
初学此文时还比较单纯,认为老师说的都对。孔子是圣人,圣人说的更对。
但实际去执行的时候却发现,经常温习学习过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快乐;有朋友来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高兴的;别人不知道,误解了我,更没法做到不去怨恨。
所以呢,曾经这么安慰自己,圣人就是圣人,我不是圣人,所以做不到。
后来再读《论语》,发现我们读到的论语只是别人的注释而已:众人拿着圣人的名言,注入了自己的看法。只不过宋朝的朱熹比较幸运,他的注释被明清两代作为指定的科举教材,以至于影响最大。
(几种主要解释)
这么多注释,我个人更喜欢南怀瑾先生述著《论语别裁》的解释。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王者荣耀风靡一时,但如果我只是一次次的告诉你怎么玩,但从不让你玩,恐怕你也不会快乐;
再说一个,学习英语的人什么时候最快乐?肯定不是拿起英文课本复习的时候,而是看了一部英文电影,不用看字幕,或者来了个老外,居然能无障碍沟通的时候最快乐。
因为这个“习”根本就不是复习,而是实习、见习。
真正的意思是,学习要经常实习、见习,要学以致用,这样才会快乐。
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试想,你是个喜欢安静,喜欢读书的人,一个大雨纷纷的日子,刚准备沏一盏热茶,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结果有人来找你喝酒了,这怎么高兴的起来?(也许有人高兴)
朋,古语指志同道合的人,即有共同的价值观,希望一起做一些事的人。
如果你正想着要创业,做一番事业,这时有朋友来找你,和你想做的事一模一样,你说你能不高兴?
有志同道合的人过来,不亦乐乎!
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误解我,我还不能有一点点的怨恨吗?
这恐怕真有圣人才能做到了。
这里的意思,“人”其实不是指别人,而是指自己。
自己不知道,而不去怨天尤人,这才是君子的特质
...
每读至此,心旷神怡,这才是圣人该有的思想。
论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