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友||抗“疫”诗歌的丰硕成果
抗“疫”诗歌的丰硕成果
——评诗词集《庚子战疫诗篇》
李树友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战争或灾难来临,诗人就从未缺席过。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诗歌从来都是时代浪潮的精神载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兴起的抗疫诗潮,也莫不如是。全国各地的诗人以自己的方式、满眶热泪地投入到这场可歌可泣的抗疫战斗中,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的诗歌一样,一时间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抗疫诗潮,留下一道鲜明的时代精神轨迹。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着诗歌传统的开封诗人不仅没有缺席,而且自始至终冲锋在第一线。上河诗社社长振臂一挥,广大社员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面对疫情带来的灾难,以诗歌为武器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书写了人间大爱,讴歌了大美与新时代,颂扬人性的美好和人类精神的伟大,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或举办网上云诗会,或开展征文,或举办获奖作品网上诗歌朗诵会,以一己之力助力抗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沉甸甸的诗词集《庚子战役诗篇》,就是由开封市教育体育局和开封上河诗社联合举办的开封市“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征文入选作品。与其说是入选作品,不如说是抗疫诗歌的丰硕成果,是对以开封为主力的诗歌队伍创作实力的一次实战检阅和对广大诗人滚烫的爱国情怀的集中展示。
打开《庚子战役诗篇》,眼前不禁一亮,惊喜连连。没有想到作者会这么多,作品会这么丰富,作品质量会这么高,征文的影响力会这么大。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成册,在开封抗“疫”大事记和开封诗歌史上必将留下浓重的一笔,留下珍贵的史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深远。
综合来看,《庚子战役诗篇》有三大亮点,可圈可点。
一是作者阵容强大,行业广泛,立足开封,辐射全国。
57位作者,不仅有开封诗人,而且有湖北、吉林、辽宁、内蒙、贵州、青海、郑州、洛阳、周口的诗人参加;不仅有初出茅庐的年轻诗人,而且有宝刀未老的耄耋诗人(孔令更、金聚泰、王顺兴、齐遂林、刘鸿岐、于兆福等);不仅有刚学写诗的作者,而且有实力派中坚诗人(郭宝光、潘景义、孔令伟、杨伏虎、周英、柳喜长、秦彩霞等);不仅有教师、公务员、退休干部、普通劳动者,而且有大学教授(孙青艾、孙学士等)、艺术家、编辑、记者;不仅全是个人诗作,而且还有集体参赛的作品。梁园诗社与老艺术家协会30多位诗人的作品集中亮相,展现了两个社团不可小觑的创作实力。
征文活动入选作品近400首,杨伏虎一个人就写了55首,数量排名第一。由此可见,诗人的积极性多么高涨。
开封老艺术家协会会员积极参与“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征稿活动,踊跃投稿,共报送58幅(篇)作品,包括美术、书法、诗歌、摄影、篆刻五大类。魏兰亭、李洪武、黄萌生等27位会员荣获31个奖项,陆扎根、尹胜利获得诗歌类三等奖。
张顺堂《庚子感怀三首》,黄萌生《承重之口罩》,伊胜利《抗疫无题诗二首》,陆扎根《春天里的武汉》,入选诗词集《庚子战役诗篇》。
二是内容丰富,内涵广博,记录了抗疫全过程,全景书写了勠力同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壮丽史诗,体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烈火炼真金,板荡识忠臣。愤怒出诗人,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在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下,在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战疫情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的激情在燃烧,热血在沸腾,饱含激情的诗句喷薄而出。虽然诗句未经打磨,略显粗粝,却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扬正气,是这部诗词集的显著特点。
阅读《庚子战役诗篇》,如行山阴道上,探囊取宝,佳句美文俯拾即是,应接不暇。有的从宏观立意,描写大背景、大场面,家国情怀,一腔豪情,淋漓尽致,譬如《庚子赋》(王林栓)《庚子抗疫歌》《任崇喜》《决战江城——写给武汉疫情防控之战》(金聚泰)《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张蔚宏)《黄河与长江的握手》(杨建峰)《敬礼,武汉》(柳喜长)《凯旋》(周英)等;有的着眼于微观,致敬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譬如《抗疫人物谱》(孙青艾)《生命是一首歌——写给这个春天的白衣天使》(孔令伟)《白衣天使援荆楚》(王顺兴)《天使》(吕存伟)等;有的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寓意深远,譬如《柳笛》(孔令更)《一只口罩遮不住春天》(周清怀)《抗疫勋章》(刘鸿岐)《口罩》(郭宝光)等;有的借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结合,意境深邃,譬如《春天的呼唤》(齐遂林)《早春的二月》(曹海燕)《2020的清明节》(李建萍)等。
著名诗人金聚泰的抒情长诗《决战江城——写给武汉疫情防控之战》,写于2020年2月7日。当时,疫情刚刚出现肆虐蔓延的势头,全民抗疫的激情刚刚点燃,大规模支援武汉的战役还没有全民爆发。甚至连病毒的名字还没有定下来,作者写诗时还是“冠状病毒”,时隔不久,“新冠肺炎”的名称才统一起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烈士暮年,不负韶华。身为资深记者的金聚泰,退休不退志,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葆有诗人的高贵气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是视而不见、隔岸观火,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率先发声,表明自己爱国的立场和态度,体现诗人的责任与担当。
2月28日晚上,开封与武汉连线开展空中诗会,凝望黄鹤楼,声援大武汉,黄河与长江握手,压轴节目朗诵的就是金聚泰的《决战江城》。
无论内容还是艺术性,《决战江城》绝对排在全国抗疫诗歌的前列。不仅是写的早,关键是写的好。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篇直抒胸臆的宣言书,还是一篇一路呼啸着带着飞鸣镝的战斗檄文,人民性与战斗性交织,鼓动性与号召力相融。写得气吞万里如虎,写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读起来热血沸腾,血脉喷张,起到了振聋发聩、催人奋进的作用。
《决战江城》充满了诗歌的艺术性和饱满的诗性,章法布局非常讲究,语言老到,诗句凝练。
如果说前两段,诗人还耐得住性子不温不火交代背景的话,第三段开头句“它的名字叫冠状病毒,而且,嘿嘿,据说还是什么‘新型’”。一个“嘿嘿”,一个“据说”,表明诗人对谈之色变的新冠肺炎的无比蔑视。接下来,诗人的心情再也难以平静,诗句也变得急迫起来,先是用幽默的叠词“因此,有人怕了怕了,趁着夜色,仓惶逃遁;因此,有人溜了溜了,尚未交手,先就认怂。”极力嘲讽那些临阵脱逃的胆小鬼。这时诗人的情绪已经出离愤怒了,憋在心里的话汹涌澎湃即将喷薄欲出。
然后,诗人引出抗疫英雄和普通百姓的果敢行动,“啊,不不,他们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他们一个个都在顶盔贯甲,向着强敌 舍生忘死地发起 一次次冲锋!”。这里用四节的篇幅20多个诗句,不惜浓墨重彩讴歌赞美逆行者的高风亮节。前后对比如此鲜明,诗人的感情渐次达到高潮。
于是结尾段,诗人情不自禁振臂高呼“啊,让我们为他们的英勇放歌吧!啊,让我们为他们的无畏礼赞吧!”最后,诗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给读者以坚定信心:“我们相信,只要有他们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 云消雾散,日照天开,一片火红!”诗句慷慨激昂,余音袅袅,不绝于缕。
毫不夸张地说,《决战江城》是抗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很有可能成为不朽之作。好诗来之不易,都是用心用情之作。我们的诗人,一定要倾注心血,倾注激情写诗,写出好诗,奉献社会。
陆扎根的《春天里的武汉》写的有新意,有文采,有韵味。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情景交融,既客观描述了疫情来临时的武汉现实“百里路断无行人,千里江横无客船。满城空巷车马稀,长街闭户灯火暗”,真实记录了“全国举力,全民动员”支援武汉的动人场面,又揉进古体诗歌行体的写法,抒发“君不见,楚地古来多豪杰,唯有人民真英贤。军民齐心出重手,敢挞瘟神三百鞭”的壮志豪情,最后一段以“黄鹤楼前盼黄鹤,龟蛇山上望晴川”两句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加油中国,加油武汉”。这首诗贵在写的自然,贵在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贵在提振信心,阳刚向上,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三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包容向上,承远流芳。不仅有新诗、散文诗,而且有古体诗、格律诗、古诗词,还有新词、新宋词,辞赋歌行等,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同台竞技,大展风采。虽然形式不同,但主题相似,精神一致,丰富多彩,韵味无穷,展示了当下诗歌群体、诗歌创作的新风貌。
毋庸讳言,《庚子战役诗篇》中大多数诗作属于急就章,后期又没有进一步打磨,普遍存在诗性不足,不够“自然”,缺少“余味”等问题。
从美学角度来说,优秀抗疫诗歌除了具备社会功用外,至少还应具备两种审美品格,即“自然”和“余味”。
有的作者为了蹭热点,急于求成,急于“高产” ,便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与“自然”背道而驰。
有一部分抗疫诗歌确实也具有真情实感,但流于口水,平铺直述,辨识度低,尤其是意象贫乏,削弱了艺术性。这类诗念在嘴里,像吃了个烤糊了的红薯,总觉得不是滋味,缺乏“余味” 。
金代元好问评陶渊明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天然”,是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美学品格。
抗疫诗歌如要经得起时代检验,在文艺史上抒写下厚重的一笔,可以也应该具备“自然”和“余味”两种审美品格。
首先,我们应该拒绝肤浅、拒绝口号。抗疫诗歌不是简单的分行和无谓的呐喊,不是空泛的伤悲或指责谩骂,它必须有情感的温度、内涵的深度和文字的精度。其次,抗疫诗歌的内核应该是真善美的合一。在灾难面前,需要的是阳光普照和人心鼓舞,而不是颓废、黑暗、消极和绝望。任何调侃、戏谑、嘲讽和埋怨,无论技巧多么高明,词句多么精巧,都将失去诗歌的品格。再次,抗疫诗歌必须具有诗性。诗歌是情感点点滴滴的汇集,是瞬间花朵的绽放,是意象的精心营造和词语张力的巧设,是心灵露珠那一声滴落的清脆回响。
抗疫诗歌虽然题材比较特殊,属于灾难文艺,又具有很强的时政性,但也完全可以采用“立象尽意”的方式。比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也是有关当时社会大事的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全诗以月起兴,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丰富的艺术形象营造了意味深长的诗境。现代诗歌中,也不乏这类好作品。比如戴望舒的《雨巷》 、食指的《相信未来》 、北岛的《回答》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等等。这些优秀诗作或朦胧婉约,或深刻优美,或悲愤冷峻,或荡气回肠,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用丰富的意象或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耐读耐品,余味绵长。此次抗疫诗歌中的佳作,大多也善用意象。
总之,抗疫诗歌创作更应去矫情、去伪饰,表达真情实感。
2020年11月13日
2020年11月27日修改
李树友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理事,开封古都学会理事,开封市包公研究会理事,开封上河诗社顾问。
百花驿站
特邀顾问:齐家银 汪剑平
顾 问:刘鸿岐、张立中、张继中
晓风淡月、手留余香
社 长:潘景义
副社长:过 程
总 监:欧阳静
总 编:英 君
副总编:瑾 瑜
总策划:前锋诗丛
副总策划:李黎茗
广宣部长:青竹丹枫
广宣部副部长:荷出水面、祝全发
责任主编:茉莉香 梅崖心语
法律顾问: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