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王维、颜真卿——《判词经典》之九

元稹、王维、颜真卿

——《判词经典》之九

中唐诗坛,元白并驾;文学史上,元白不分。白是白居易,元则是元稹。元稹是鲜卑人,原姓拓跋氏,建魏后始改姓元,世代仕宦。元稹字微之,排行九,因称元九。他自幼丧父,随母刻苦自学,十五岁即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元稹考中了“书判拔萃科”的第四等,白居易与他同榜。紧接着,他们又一同被授秘书省校书郎,所以有“书判同年,校正同省”之谓。白居易对此亦有诗云:“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世人说元白:“生同时,仕同官,情好密笃,意气推许。”白居易的《祭微之文》自谓:“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他们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有“诗到元和体变新”之谓。《新唐书·元稹传》称:“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里,悉传讽之,号元和体。”虽然通说认为,“世称元白,元何能如白也”,但也有人认为,元稹的诗文成就并不比白居易逊色。“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足可传唱千古。“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语少意足,人道“胜(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多矣”。在传奇小说方面,元稹也是高手。大家都很熟悉的《西厢记》,就是根据他的《莺莺传》改编的。林语堂称其为“中国最著名之爱情故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则云:“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元稹像(清·上官周《晚笑堂画传》)

后人之所以轻元重白,“非独其诗之有优劣也”,更在于诗外功夫。一来是嫌其薄幸,又文过饰非。因为《莺莺传》里那个“始乱之,终弃之”的张生,实为元稹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而已。袁枚在读《莺莺传》时,就忍不住吐槽:“疑他神女爱行云,故把鸳鸯抵死分。秋雨临邛头雪白,相如终不弃文君。”二来是人们不齿于他的晚岁趋炎附势,非要在宦官支持下做那三个月的宰相。一如清代蔡世远《古文雅正》所云:“微之与乐天齐名,初年直节文章,尡耀一代,嘐嘐之志,甚是不屑。末路困于外郡法曹,思得高官,彼非贪荣者,但欲见经济以展抱负耳。不知作相仅三月,经济未见,而失身宦官,难免正人之议矣。”相反,白居易的名节就为世人所称道,例如秦朝釪就说:“若白乐天性情便厚,故能始终一节。”盖中国传统讲究“道德文章”,“言为心声”。正像洪亮吉所说:“诗人不可无品,至大节所在,更不可亏。”立身不正,文章再好也要大打折扣。

话说回来,既是及第“书判拔萃科”,元稹的判词也应不俗。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龙筋凤髓判》谓:“元微之有百余判,亦不能工。”可见,元稹的判词数量可观,在宋代还有百余道存世。至于说他“亦不能工”,既是与白居易相对而言,亦是与张鷟相类而论。就我们于今所能见到的十一道判词而言,也并非全是泛泛之作,即如《错字判》,就颇清丽可观。案情大略是:“丁申文书上,尚书省按之。辞云:'虽误,可行用。’”元稹援笔判曰:

文奏或差,本虞行诈。此例可办,必有原情。苟异因缘之奸,则矜过误之罚。丁也方将计簿,忽谬正名。曾不戒于援毫,遂见尤为起草。然以法存按省,误有等差。倘以百为千,比赐缣而难赦;若当五而四,纵阙马而何伤?苟殊鱼鲁,相悬宜恕,甲由未远,按其非是。虽怀三豕之疑,诉以可行;难书一字之贬,请诸会府。弃此小瑕非愚,诉人在法当尔。

在本案,丁所上呈的公文出现错字,被尚书省纠劾。丁辩称:“虽有错误,但不影响行用。”对此如何裁判,元稹提出了如下几个观点。

一是必有原情。我们之前讨论过董仲舒的“原心定罪”,不想元稹也谙此道。这也不奇怪。元稹是明经科出身,明经试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应举者熟读儒家经典,对此韩愈在《送牛堪序》中曾云:“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征辞引类,旁出入他经者,又诵数十万言,其为业也勤矣。”熟读经义的元稹很自然地从“原情”入手。他认为,惩罚奏文错误,本为防止行诈,因此就须原情,看看其用意是否在于勾结为奸。在本案,丁奏文出错是因下笔不慎所致,因此就应慎罚。

二是误有等差。对故意与过失作出区分之后,元稹继而提出,即便是过失,也有等差。“以百为千”这样的原则性错误,显然与“当五而四”这样的小差错不能相提并论;鱼鲁亥豕、甲由牛午这类错误,虽不应该,但也没有大害。既然不影响行用,尚书省就应宽恕丁的过失。

这道判词,不仅层次清晰、观点鲜明、适法精准、理念先进,就是在文风上,也比《龙筋凤髓判》直白通俗了许多。清代薛雪的《一瓢诗话》云:“元白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风人之能事也。至于属对精警,使事严切,掌法变化,条理井然,杜浣花之后,不可多得。”赵翼的《瓯北诗话》亦云:“元白尚坦易。”“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就连康熙皇帝都说,元稹之文“机理淹畅,不事雕缋,唐文之又一格也。”判词是对老百姓说话,自应浅近才是。从张鷟到元白,从缛丽到通俗,正代表了判词发展的方向。

王维像(清殿藏本)

在唐代,诗人而能写判词者,不独元稹和白居易。我们所熟悉的“诗佛”王维,亦有判词行世。《集异记》说王维“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除此之外,他还善画,南画一派奉其为鼻祖。但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要想科举及第,也须达官贵人举荐。明人传奇中有一出《郁轮袍》,说的就是岐王助力,为其打通公主关节的故事。按照岐王的设计,“妙年洁白,丰姿都美”的王维,假扮伶人到公主府上献奏新曲,一曲《郁轮袍》,“声调哀切,满座动容”,亦引得公主大奇。岐王不失时机地令王维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那结果,自然是挤掉别人,让王维作了解头,从而一举登第。

兴许是登第之路太过顺利,王维习判就不似白居易那般卖力,留下的判词不仅稀少,质量也是马马虎虎。《文苑英华》收有他的一道《宫门误不下键判》,我们看看也就得了。案情是:“安上门应闭,主者误不下键。”安上门是长安城南面三门之一,设有守门人,以掌晨昏启闭。按《唐律》,“若错符、错下键及不由钥而开者,杖一百;即应闭忘误不下键,应开毁管键而开者,徒一年。”本案就是守门人“误不下键”。王维判曰:

设险守国,金城九重;迎宾远方,朱门四辟。将以昼通阡陌,宵禁奸非。眷彼阍人,实司是职。当使秦王宫里,不失狐白之裘;汉后禁中,惟通赭马之迹。而乃不施金键,空下铁关,将谓尧人可封,固无狗盗之侣;王者无外,有轻鱼钥之心。过自慢生,陷兹诖误。而抱关为事,空欲望于侯嬴;或犯门有人,将何御于臧纥?固当无惑,必寘严科。

从头到尾,空讲一通大道理而已。这也不能全怪王维敷衍,既是程式之文,判题本身又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空间。而遍观《文苑英华》所收各家判词,率多类此。可以想象,针对真实案件的实判,应该鲜活许多,只可惜流传至今的实属凤毛麟角。据许同莘的《公牍学史》讲,唐代见于史籍的实判,也不过一两道而已,其中唐末范摅的《云溪友议》所载一道完整的实判,竟是出自颜真卿之手。作为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名头诸位应是耳熟能详。苏东坡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颜鲁公,也就是颜真卿。

颜真卿像(清殿藏本)

颜真卿可不是一天到晚只会写字的人,他首先是一位官员,一位刚正不阿的政治家。兴元元年,他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身死之后,三军痛哭。那篇判词,则是作于临川(抚州旧称)刺史任上。案情大概是:“邑有杨志坚者,嗜学而居贫,乡人未之知也。山妻厌其饘臛不足,索书求离,志坚以诗送之曰:'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谿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其妻持诗诣州请公牒,以求别醮。”简单地说就是,秀才杨志坚尽管学问不俗,但却怀才不遇,其妻不耐,要求改嫁。颜真卿判曰: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摭。愚妻睹其未遇,遂有离心。王欢之廪既虚,岂遵黄卷;朱叟之妻既去,宁见锦衣?恶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者多。阿王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赠布绢各二十匹,禄米二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

判词虽短,颇可玩味。颜真卿虽然判决愚妻阿王改嫁,却以责其二十大板为条件;对于杨秀才,则又是赠以布帛米粮,又是安排随军工作。在法,它尊重了妇女的婚姻自由;在理,它褒贬分明,以儆侥幸;在情,它彰显了对于离心背德之举的贬抑、对于笃学明经之志的褒奖。判决之外,颜真卿还特别强调,此判要“令远近知悉”,又说明,当时的司法官员对于发挥判词的教化功能,已经达到非常自觉的程度。据称,此判一出,“江左十数年来,莫有敢弃其夫者。”

来源:人民法院报

(0)

相关推荐

  • 唯梦闲人不梦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唐·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这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 ...

  • 大唐18位顶尖诗人,写尽了世间所有离别

    唐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一个"情"字. 无论写的是盛世景象,精忠报国之志:还是隐居山林,淡然处世之心:或是历经悲欢离合,心中万千感慨--总能入景动情,梦回大唐. 而这些,皆是因人而 ...

  • 故事里的事 ——《判词经典》之十九

    英国汉学家马若斐曾说:"对过去表示出特别的尊重,正是儒学训练中的一个方面."这一传统,绵延了好几千年.早在商朝的时候,伊尹就曾说:"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 ...

  • 是法医鼻祖,亦是判词高手——《判词经典》之二十九

    是法医鼻祖,亦是判词高手 --<判词经典>之二十九 许同莘<公牍学史>曾云:"宋人变骈偶为古文,固矣.然骈偶之文,上自制诰,下至笺启,其用甚广,未尝废也.岂惟善为古文 ...

  • 故事里的事——《判词经典》之十九

    原标题:故事里的事--<判词经典>之十九 诸葛亮像(清殿藏本) 伊尹像(清人绘) 于公像(网络图片) 窦娥冤插图(明万历博古堂刻本) 诸葛亮像(清殿藏本) 伊尹像(清人绘) 于公像(网络图 ...

  • 王维的诗经典20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颜真卿#书法经典# 《报蔡明远帖》欣赏,...

    颜真卿#书法经典# <报蔡明远帖>欣赏,又称<蔡明远帖>.<与蔡明远书>,行书信札.35.6×16.5厘米.凡22行,计138字.书于乾元二年( 759 ). [释 ...

  • #历史天窗#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九幅长卷(...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王维传(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平地波澜 准备春闱的日子,飞逝而过.不知不觉,已是阳春三月.似乎只是一夜之间,长安城里人人都换上了轻盈鲜亮的春衫.曲江边上,各色鲜花争相绽放,将大片大片的草地染成一袭绚丽夺目的织锦. 这日, ...

  • 【李商隐最经典的九句诗词】荷叶生时春恨生...

    [李商隐最经典的九句诗词]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王维十句经典,第一道尽冷暖,第二道尽豪情,第三被写成了歌

    历史酿的酒 文史爱好者的聚集地 文︱历史酿的酒 编辑︱微信公众号"历史酿的酒"(ID: lsnd99) -- 历史文学读书群体微刊 第一,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这是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