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兵:课堂是由细节构成的

 看点    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氛围,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吸收知识?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上海著名校长程红兵,就对课堂教学有自己的见解,提出尤为重要的是细节。下文中,他以新学期教学为例,诠释了何为重视课堂细节:教师提出本学科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做自我介绍;让学生预习教材。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星教师

文丨程红兵    编丨Bubble

如果静止地看待课堂,课堂是由一系列的元素构成的;如果动态地看待课堂,课堂是由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组成的,行为是由细节组成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容易掌握,课堂教学的方法容易学会,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型容易运用,但是要把细节做好,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往往掌握了这个细节,但又忽略了那个细节,而且细节是多种多样的,细节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含义之是细节变化太多。
细节问题需要细致化处理,需要教师自己反思,也需要旁观者逐一分析,逐一解剖。在这里,或许可以帮助教师把握规律,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早读课。学校的早读课都被安排在学生早晨到校与上课之前这段时间里,一般是在15到20分钟之间,时间很短,安排好了,则有意义,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家庭的休息状态过渡到学校的学习状态。
教师常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让学生开口泛读,或者让学生自己看书,这种早读课是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也有收获,至少朗朗书声有了,学习气氛有了。
但如果进一步提高效率的话,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引进有意识记,那就是目标要求具体化,如背诵多少单词,或者背诵多少句子、段落,最后留点时间加以检测。如果结果能够即时显示,那么效果更佳。
早读课一般被语文、英语两门学科瓜分,有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读古诗词,然后教师正音释词,加以一定的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内容多就显得泛,学生印象不深,完全可以减少一些,各个击破。
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正音,学生学习,一句话:师为主,生为客。早读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读,然后让其他同学指出问题,学生不知道的,教师最后指出,学生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一句话,早读课应该还给学生,学生读,学生背诵,如果目标相对集中,那么效果就比较明显。
又比如,新学年第一节课该怎么上?一般来说,教师常常安排这些内容:教师提出本学科的基本要特求;让学生做自我介绍;让学生预习教材。在这样的课里如何达成应有的效率?
新学年新教师新要求

权以一位青年教师的课为例。这是新学年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如上课的要求、作业的要求,等等,内容比较多。
这个环节意义是明显的,那就是新学年新教师新要求,先出安民告示,但是如果内容较多,就要考虑讲述的方式,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听你讲了一堆内容,能记得住吗?
教师应该讲一些最基本的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成的最基本要求,比如上课3个要点、作业3个要求,简便易记,剩下的要求可以下次再说,或者可以用文字发给学生,让学生贴在课本上或笔记本。
让学生自我介绍。
很显然,这个环节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意义不大,每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报了一下自己的名字而已,教师根本记不住,其他同学也留不下什么印象。
如果要设置这样的环节,可能就要提出具体要求,如果是数学课,站在学科教师的角度,可能就应该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数学的情况,喜欢数学的什么,自己学习数学的困难点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提出要求之后,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文

第三个环节,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文,但只是泛泛地让学生看书。这个环节的意义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教师要给出具体要求,比如多少时间看多少页教材,看完之后,要了解什么,要回答出什么问题,而且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方法指导,就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预习指导要让学生学会看教科书,方法上要基于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数学教科书主要看什么,主要提取什么信息,提取信息的方法是什么,什么问题值得提出,什么问题可以放放,等等。
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所反馈,比如回答所看内容的相关问题,或者讨论相关问题,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了预习,以增强学生预习的目的性。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学会预习,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了。
现在说翻转课堂,其实就是预习先行,先学后教,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来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教师也是就学生问题来教,这样的教学就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了,学习效果自然明显。
一句话,教师的教学指令、教学安排,指向一定要明确,目标一定要集中,要求一定要具体,同时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才能达成设计目标,否则泛泛而谈,几无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