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组织,拿什么颠覆科层制?
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集团出品,《洞察》杂志读者服务公众号
业务咨询:010-58752828转817 ,010-58752828转863
加入粉丝群及杂志读者群:后台留言申请(姓名+公司+职务+联系方式),审核通过后入群
作者:孙波 彭剑锋 王祥伍 单敏 陆学彬 尚艳玲
来源:华夏基石《洞察》总第43期
是什么在驱动组织变革(四)
未来的组织是创造需求,而不是“满足”需求
孙波:我们对第一个问题,即驱动组织变革的本质要素达成了基本共识后,可以再发散思维来想一下:所有的商业组织,它之所以组织起来还是为了满足需求,创造产品、提供服务,将来如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智能化能解决所有的制造性问题了,那么组织要解决什么问题?它怎么创造需求?而不是满足制造时代的需求。
王祥伍:也就是说,组织的核心能力不再限于生产制造层面,而是在设计方面,在满足消费者一体化需求这方面的能力。
单敏:这就是我说的“战略制高点”的问题。所有的模式,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组织模式,都可以复制,但是如果抓不住战略制高点的话,就形不成核心能力,更形不成生态。或者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或者是对客户的把握,总之需要战略制高点,你才不会轻易被模仿,即便能被模仿也不能被超越,否则你凭什么做成生态?
彭剑锋:所以可以进一步讨论下,未来的组织究竟会是什么样?是网络性组织,还是生态型组织,用一个词概括出来是什么?
孙波:我个人认为,“生态组织”这个词很难被使用,因为现在大多还是用公司的概念去构成一个生态组织,在公司的大架构里去构建生态,这个是有问题的。我们要思考的是,“公司”会变成什么?替代“公司”这个概念的会是什么,比如技术型公司很明确的提出来,未来是“平台经济体”替代“公司”。
彭剑锋:对应“科层制”的是什么?现在有平台经济体、网络组织、生态组织、云组织各种提法。
单敏:我个人觉得,组织会不会越来越纯粹?就像彭老师说的,组织会越来越呈现出简单、自然、极致的状态,所以可不可以说,未来的组织是一种纯粹组织?
陆学彬:我觉得可以说是“纯粹性组织”,越纯粹的组织才有可能越有动力。
单敏:组织的变化首先基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自然应运而生的变化,不是人为设计的,自然而然发生的组织变革才有生命力。
王祥伍:最好不要用比喻性的语言,比如“水一样的组织”,“云一样的组织”这种,还是要把未来组织核心特点作一个相对清楚的描述。
回到组织的本质定义未来组织
王祥伍:我们还得回到原点,组织的本质是什么?组织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同方式,这叫组织。以往企业内人与人的协同方式基于管理的权威,科层制就是典型的代表。基于权威来分工协同的组织,适合需求单一的经济。除了分工协同,还有一种协同方式,就是市场化的协同,也叫组织,我们一般称之为“自组织”。即基于市场自由交易,基于各自的利益进行选择,叫自组织。组织本来就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权威,另一种基于市场交易。
尚艳玲:基于权威的是“他组织”,基于自由交易、自主选择的叫“自组织”。
王祥伍:互联网打破了“自组织”和“权威组织”之间的边界,未来的组织是在这两者之间——既有威权管理,我有了核心能力就可以组织其他人,又有契约关系,雇佣合约和市场交易全都是合约,合作契约。未来的组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不是完全基于威权,也不是完全自由的,是一种有管理的市场化组织。
单敏:我接着王总的说一点,未来组织可能更强调契约关系。包括心理契约、价值观契约。以华夏基石为例,我们这些合伙人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但我们是有契约的。这种契约是基于客户,基于市场,基于默契,基于价值观认同的。这种心理上的契约它可能更能粘合人,我们十几年来合作下来,也固化了。这种固化并不是来自于彭老师或谁的权威,它是自然形成的。
王祥伍:或者说是“有管理的自组织”,即这个组织里面一定还有权威存在,但它同时又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权。
彭剑锋:刚才谈到,乐视最大的问题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统筹和调动资源,这边电视没有做好,又去做汽车,生态就很难形成。
单敏:所以我觉得,将来威权不是基于人的威权,而是基于文化和符号的威权,赢利组织会越来越向非赢利组织靠拢,就是简单、自然、极致、纯粹。
王祥伍:这方面德鲁克有所阐述,他很认同过去几十年的慈善组织,他认为有很多非企业性组织的管理是卓有成效的,而且未来企业的管理、知识化、人的管理应该向非企业性组织学习。
单敏:对啊,像台湾的慈济,马航出事后,他能迅速派出几十个人做家属工作,效率非常高。
王祥伍:未来是否有两种组织:基于核心价值的自组织,和基于核心能力的自组织。
以“客户价值”颠覆“科”,用“流程化”颠覆“层”
彭剑锋:未来组织不是科层制,用什么替代?现在大家提的比较多的是“网络化的生态组织”,我认为平台化只针对某一类企业,我要依附你这个平台,你才成为平台。反之,你就不是平台。
王祥伍:讲到企业组织就是横向的职能分工和纵向的指令传递。
陆学彬:把传统企业组织的痛点刻划出来,然后看看优秀的企业,如华为是怎么做的。
尚艳玲:如果说科层制是基于横向的职能分工和纵向的指令传递来运行,那未来的组织基于什么运行?
彭剑锋:对传统企业来说,打破科层制的是客户化的流程化组织,华为的组织变革就是如何从过去“头重脚轻”转向真正授权给一线,基于客户,打通流程。他们提出的“全员责任”就是流程上的每个节点都是责任人。
王祥伍:就是它不再讲所谓的层级、分工,更多讲客户价值。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化组织,并不需要严格的层级去解决。
孙波:客户化,好理解,但流程化的概念需要解释。比如工程类组织强调交互,它需要流程,但快速消费品行业不完全是流程化。
陆学彬:流程化的背后我认为还是分工,就是怎么更有效率做这个事,所有任务的背后都是“角色”,输出是什么,配合点什么,流程化的内涵也无非是这些。
王祥伍:什么是“科层”?“科”就是职能分工,“层”是层级构成的纵向链条。而“科层制”的最大问题就是横向交流不畅,所谓“部门墙”。每个部门都认为自己很重要,都在强调自己的价值,就没有人去关心客户价值。而未来,以客户价值替代科层的“科”时,哪个科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客户价值。
“层”的问题就是链条太长,权利在上面,导致前端的人指挥不动,基层的问题也很难真实地被传递上来。以前客户的需求相对单一的时候,前线服从指令就行了,总部的人能够知道前线需要什么。但当客户的需求变得复杂时,总部的人很难及时和清晰的了解前端的需求,前端的人也没有权利自己决策,就导致整个组织对客户和市场的响应迟缓,这也是很多大企业,如诺基亚错失转型机遇的原因。所以未来,要以流程的权力替代原来的来自总部的指挥权,让流程来响应而不是权威中心来决策。组织变革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颠覆“科”,以流程化颠覆“层”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