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考古成果:“玉人像”展现5000年前南京人打扮
5000多年前的南京先人的打扮,应该是发髻盘在右侧,穿凹字形的兽皮短衣。
“在南京所辖的政区中,南境的高淳常常给人以卓尔不群的感觉。它的特殊性可以举出很多,但最为我瞩目的却是高淳在早期南京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南京历史学家蒋赞初在《高淳历史文化大成》一书的序言中写下的。昨天,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南京市高淳区委员会编撰的《高淳历史文化大成》一书,在高淳举行了新书座谈会。而记者采访了三位主要编撰者,了解到了一些从未披露过的关于南京高淳的历史故事。
■考古发现
南京先祖活动被推到50万年前
填补了汤山南京猿人遗憾
南师大教授王志高是该书的总纂。昨天,他向记者披露了一些除学界外,并不为外界所知的高淳考古成果。他告诉记者:“2001年至2011年,南京博物院先后在下坝、桠溪、漆桥等地采集到了旧石器时代石制品14件。属于旧石器早期文化,年代距今20万年至50万年,大体与江宁汤山葫芦洞发现的南京猿人相当,推测是与南京猿人同时代的人类留下的遗物。这样一来,便填补了当初汤山南京猿人未发现同时代遗物的遗憾。因为单纯发现人类化石,还不能说是遗址。”
记者在书中看到,这些石器有石锤、石球、石镐、石核等多种,其形体一般比较厚重,修理技术亦比较简单。
玉人像告诉你南京先祖形象的
最早真实写照
作为高淳的考古专家,濮阳康京担任了该书的副总纂。昨天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件首次由该书披露的珍贵文物——玉人像。濮阳康京回忆,这件宝贝当时就是由他主持考古挖掘,“我记得很清楚,这件玉人是1989年出自朝墩头遗址12号墓葬,墓葬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组合器出土时位于墓主头骨之下,由17枚单件组成。有鸟面玉饰、兽面玉饰等等。而其中造型最为神秘特殊的是一件人像玉饰,青玉,长四五厘米,但在那个年代,可算是雕刻得很精细了。玉人方脸、菱形、宽鼻阔嘴。从这个玉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5000多年前的南京先人的打扮,应该是发髻盘在右侧,穿凹字形的兽皮短衣。这件玉人,是江苏发现的最早玉人,是高淳也是南京先祖形象的最早真实写照”。据悉,这套玉组合器现藏南京博物院。
■历史事件
“此处水好草肥”,明代嘉靖年间
朝廷曾在高淳设点养马养大象
濮阳康京告诉记者,这本书中的有些历史事件弥补了以往县志及相关史料的不足。例如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在高淳总设了27处马场,让县民分摊养马和牧象操场,马场从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这件事情,从前并未被披露过。记者问及为何当初明朝廷会选择高淳养马养大象,濮阳康京说:“高淳此处水好草肥,比较适合养马养象。不过,一方面,马、象对庄稼有些践踏;另一方面,有些人家养了几年就养了一匹马献给朝廷,却没有收获多少钱,反而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100年前高淳差点就有了铁路
该书的另一位副总纂是南京党委史办公室的征研二处处长邓攀。据他介绍,在搜寻、整理史料时,他从日本国家档案馆在网络上公开的外交档案里,找到了一件被尘封的往事——100年前,高淳差点就有了铁路。据邓攀介绍,民国3年(1914),高淳一度被纳入宁湘铁路干线方案。当时英国公司取得宁湘铁路筑路权后,打算由南京经溧水、高淳至宣城作为铁路干线。但后来安徽巡按使韩国钧联合芜湖13个商会向北京的政治会议提交了长篇请愿书,力求让宁湘铁路干线通过芜湖,并在请愿书上注明了几大理由,譬如认为高淳主要是向外输出大米,而这项贸易走水路就够了,芜湖则向外输出绸缎皮毛盐油粮等等。后来由于英国不久即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难以获得贷款,高淳、芜湖的铁路之争也随之暂停。邓攀说,“数年之后,曾被袁世凯授权规划全国铁路的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再次将高淳作为铁路枢纽进行规划,而南京政府成立后,积极规划建设南京至芜湖的江南铁路(后延长为京赣铁路),对途经高淳的铁路修筑计划再未问津,一度颇有希望的高淳铁路梦就此终结。我认为,高淳铁路梦在历史上的夭折,是它这么多年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反过来,这种缓慢也成为了高淳现在被外界关注的原因,这个地方保留下了众多悠久的历史遗产。”
■地方特色
高淳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上午”仍叫“上昼”
南京人都知道高淳话难懂,而濮阳康京告诉记者,一般认为高淳方言属吴方言区,然而高淳方言与吴方言又不完全相同,属于吴方言区中一个较有个性的分支,被称为吴语伸向江淮方言区的一座“孤岛”。“总体来看,高淳方言与现代普通话在发音系统上差距较大。它在语音系统上保留了上古和中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首先在语音上,高淳方言中一些字的读音与古汉语相同,如'圩’读'yu’,'野’读'ya’,'家’读'ga’,等等。在语汇上,高淳方言保留了不少古语汇,如'卬(ang平声)’为第一人称代词,词义类似'我’。高淳方言称'上昼’'下昼’,现代汉语则称'上午’'下午’。此外,在语法上,高淳方言还保留有古汉语的某些特征。如高淳方言中说'吃饭不下’,这是古汉语中典型的否定副词'不’句中宾语前置的现象,与现代汉语中说'吃不下饭’有所不同。”